我被套在一副假牙里,現(xiàn)在終于能離開了
你知道嗎?我們牙齒的平均壽命只有50-60歲,以往到了80歲還擁有20顆以上牙齒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
牙齒的缺失不但給我們咀嚼帶來許多不便,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01年就正式提出了“8020計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保護牙齒,到80歲時,完全可以有20顆功能牙(即能夠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動的牙)。
從小貝爺爺輩開始,活動義齒(假牙)就成為中老年人修復缺牙的主要方式。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假牙佩戴者的人數(shù)呈逐年遞增趨勢,55歲以上人群中,26%的老年人為活動假牙佩戴者。
活動義齒利用剩余天然牙、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組織作為支持,依靠義齒的固位體和基托來固位,是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種修復體。
以適用范圍廣泛,價格相對低廉,制作較簡單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以往中老年人修復缺牙的主要方式。
但是隨著老人牙槽骨逐年的萎縮、變化,通常三年左右就要重新定制、更換一次活動義齒。如果不及時更換,活動義齒與牙槽骨的貼合程度會越來越低,不僅不能恢復一定程度的咀嚼功能,還有可能導致更強烈的異物感。
長期佩戴活動義齒也容易讓口內(nèi)余留牙齲壞、松動,使其壽命縮短,并導致缺牙區(qū)的牙槽骨流失更為嚴重,久而久之造成:
“日常離不開
越戴越嚴重”
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會讓牙齒永久的套在修復體里。
針對這些缺點,一代又一代的醫(yī)學人員不斷專研改善,終于創(chuàng)造出最新修復技術(shù)—種植牙。
種植牙
人類第三副牙
活動義齒沒有辦法固定在我們的牙槽骨上,僅僅依靠口腔黏膜和唾液的吸附力勉強定位。
而種植牙是通過設(shè)計出與人體骨質(zhì)兼容性高的純鈦金屬牙根,以外科小手術(shù)的方式植入缺牙區(qū)的牙槽骨內(nèi),當人工牙根與牙槽骨密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全瓷牙冠。
舉個形象的例子,種植體就像樹根抓住泥土一樣牢牢抓住牙槽骨,保證了頜面形態(tài)的完整、飽滿。美觀實用,一箭雙雕。
由于種植牙和天然牙生理力學原理相同,種植體在者牙槽骨內(nèi)與患者骨頭融合,成為患者身體的一部分,咀嚼效率比傳統(tǒng)的活動義齒大幅度的提高。
種植牙無需磨損相鄰的健康好牙,還會對周邊健康好牙形成一種保護,是一勞永逸的一種修復方式,避免了普通修復時間長、風險高、多次往返奔波和勞民傷財?shù)缺锥恕?/span>
其修復后的美觀、舒適程度,以及對咀嚼功能的良好恢復,也是普通修復所無法比擬的。
除此以外,種植牙3D微創(chuàng)種植技術(shù),利用全球領(lǐng)先的口腔專用CT機,醫(yī)生可在計算機上清楚判讀出牙槽骨的情況,重建成3D數(shù)字模型,創(chuàng)傷降低到最小程度。
手術(shù)只需微小切口(3-4毫米)將人工牙根“種”入口腔內(nèi),擺脫了傳統(tǒng)種植牙切開翻起牙肉、縫合、拆線等步驟,將免除后顧之憂。
大大減少了術(shù)后腫痛和出血量,縮短種植過程所需的時間,避免了感染的風險,從而實現(xiàn)微創(chuàng)種植理念。
“8020”計劃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 億,且以每年近1000 萬的速度增加。隨著老齡人口的急劇增加,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01年正式提出“8020計劃”,即爭取人類在“80歲時仍然擁有20顆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