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多產(chǎn)的不動論(2-1-2-4)——如何理解四個芝諾悖論

在本文中:
①粗體字代表重音。
②粗體標黃代表重要的思維推進點。
③粗體標綠代表精髓中的精髓,極重要的推理和論斷。
14. 2-1-2-4多產(chǎn)的不動論Productive Immobilism
14.1代表人物芝諾。不動論還可以稱作是極端保守主義。這是知識分子統(tǒng)治走向的一種“富饒的”極端。場域論2仍然是時空宇宙與理念世界的爭斗。同樣也是太一和神之必然性的爭斗。本體論上只有太一具有本體論地位,故而是1。認識論仍然保持真理與意見的二分。
14.1.1真理只處在當下,是靜止的,是各向同性的。
14.1.2目的論4代表了上升、下降、旋轉(zhuǎn)的三種運動的失敗。上升意味著柏拉圖至死都期望的回到更高、更神圣的理念世界,下降代表了蘇格拉底冷硬而融化到愚蠢俗世的現(xiàn)實主義,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意味著旋轉(zhuǎn)(恰到好處地,穩(wěn)步地實現(xiàn)美德,不離群索居,也不自甘墮落)。芝諾對他們?nèi)丝捶ǖ耐品瓌t是:此世其實不動。
14.2芝諾最重要的部分是他的四個悖論。這也是理解巴門尼德比較重要的途徑之一。很多對巴門尼德哲學的批判其實都沒有切中其要害。因為他們不理解什么是巴門尼德所玩弄的“真理之路”——不理解巴門尼德口中存在者和不存在者各自的性質(zhì)。
14.2.1四個悖論,是有次序的。分別是飛矢不動、無限二分、人龜賽跑與閱兵臺。他先后質(zhì)疑了運動的可能性,抵達的可能性,超越的可能性,計量的可能性。在某種意義上,這甚至就代表了1、2、3、4在主義主義中的思考。當你再思考這些東西的時候,你一定會把握到這個“本體”的“生產(chǎn)性”(productivity)
14.3飛矢不動:飛矢在不同的時刻都是不動的。所以它永遠是靜止的。當然,一切都是靜止的。
14.3.1假設(shè)這個東西是錯誤的……會引入無限二分。我可以跑完全程的一半,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但是我無法抵達那個確定點。
14.3.2假設(shè)無限二分也是錯的,人龜賽跑就會出現(xiàn)……即便你能夠抵達烏龜之前的位置,烏龜也還會往前再跑一小段。你再追它再跑,你再追它再跑……你無法超過一個速度比你慢的東西。
14.3.3假設(shè)人龜賽跑也是錯的,會出現(xiàn)閱兵問題。在一個瞬間(Δt)內(nèi),一隊向前跑s,一隊向后跑s,那兩隊之間就相互移動了2s的距離。但這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像是一個悖論,不過是相對運動,但它絕不是簡單的相對運動。因為芝諾的思考中本來就是不存在相對性的!你所說的相對運動必須建立在絕對運動基礎(chǔ)之上。而這個悖論實際上并不是一個“越來越復(fù)雜,直到最后抵達無法解決”的悖論,而是一個最原初的悖論。
14.3.4它的悖論點在于最小時間段。在最小的一瞬間,事物運動了一個單位??臻g差異并不發(fā)生在一個固定而普遍的空間參考系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這里并不能起到降維打擊的功效——因為相對論的核心就是考慮觀察者(主席臺),量子力學的核心就是最小單元(Δ)。
14.3.5也不需要額外的游標卡尺和參考系去計量兩隊人到底運動了多少了。因為這兩隊人自己就是那個游標卡尺。你不得不在芝諾早給你準備好的最小尺度(Δt)和主席臺上站著,才能夠掏出自己的牛頓力學框架去指手畫腳,那你以為你駁到了點子上嗎?
14.4接著說主席臺悖論。主席臺的設(shè)立意味著“最小的”空間差異,只要出現(xiàn)主席臺這樣的一個觀察者,就會出現(xiàn)加倍的最小。有人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悖論。
14.4.1對這里的解釋還會包括:
14.4.1.1物質(zhì)本身就會使得最小差異量發(fā)生扭曲。然而這其實不是一種扭曲。這是一種生長。一種生產(chǎn)。
14.4.1.2你所“考慮進”的東西越多,你的參照系所得出來的最小尺度就越是具有不一致性(可以類比無限加速的參考系中物體速度的扭曲)
??????14.4.1.3閱兵臺不過是一個一維地、最直觀地說明這種扭曲的最基本的方式罷了。
??????14.4.1.4觀察者一定會占據(jù)某個維度,否則無法量化和觀察。
14.4.1.5這里面也涉及了兩個物質(zhì)的“共時性”,和兩個物質(zhì)“投影”到主席臺,表現(xiàn)自己軌跡的免時性。
14.4.1.6故而空間的無限可分并非可“分”,而是因為它的無限可疊加。
時間并非無限可加,而是若你固定了空間的最小單元,則時間無限可分。
14.4.2我認為所謂的“悖論”不過是事后諸葛亮。明明芝諾是在討論那個經(jīng)典力學和近代物理框架從本體(也就是物質(zhì))的鋪設(shè)過程,并通過一次次推進觸及到了最基本的鋪設(shè)條件,但說這是“悖論”的人就直接用框架去套,并用框架的“已經(jīng)成形”去試圖指責芝諾思考的一個又一個僵局的“不存在”,而實際上在任何一種意義上都無法對芝諾的思考過程產(chǎn)生有效反駁。
甚至我們可以說,芝諾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是“對”的,因為我們的現(xiàn)實和思考框架已經(jīng)依靠著對他命題的否定,“就這樣地”發(fā)生了。
另外,我認為芝諾思想的革命性就在于他流傳下來的這四個命題看起來都是“錯誤答案”,反而警告了我們,從而除去了對矢量框架和觀察者框架的“理所當然”,讓我們?nèi)ソ忉屵@個框架的發(fā)生學,從而把握到那個被“飛矢”這個最表象的僵局所掩蓋的,“閱兵臺”這個最本質(zhì)的僵局。
14.5把握觀察者與其中任意一個被觀察者的關(guān)系,可以得出最小投影長1,把握兩個被觀察者的關(guān)系,可以得出最小投影長2。也可以理解為如果沒有觀察者,最小距離就會發(fā)生生產(chǎn)。(主席臺和兩隊列的關(guān)系會使得整個運動函數(shù)失真,則此函數(shù)其實并不服從絕對時空觀)如果把被觀察者中的一個強行設(shè)立為觀察者,那他就從未改變(任何事物在自己的坐標系里都是不動的)。同時,方向性會對量起決定性作用。
14.5.1則飛矢不動代表一種“時刻”的真理,不是說永遠靜止,而是說在只有一個觀察者(即被觀察者自己)時,移動的最小空間差異是無法被自我把握的(靜止的)。想把握這種“相對運動”,不需要在一個絕對時空觀框架下,而是通過自己運動態(tài)勢上的差異決定、規(guī)定絕對時空框架。
14.5.2無限二分則代表只有絕對運動和絕對靜止時的僵局。要用二分法去切近那個最小時間差異,就代表著“我們”作為觀察者不占據(jù)任何空間。同時,如果我們認為Δx——空間最小差異是相等的(“2”=“1”),則時間t也將變?yōu)闊o限可分的。即x與t無法同時無限可分(其本質(zhì)是確立所有的“一半”性質(zhì)都相等,即被設(shè)定為最小量,時間就自我拖延,讓運動者永遠無法“逼死”時間。那么,這就是在表示最小空間和最小時間均存在是不可能的)。
14.5.3人龜賽跑可以這樣理解——設(shè)想世界上有速度均為最快,且一束是另一束速度的十倍的兩種光子。而你雖然速度比我快,但卻永遠無法把我的最小量彌合,故我們的最小位移是不可通約的。
14.5.3.1同時,這其實是一種本體論假設(shè)。如果我是通過其中一個速度下的光子設(shè)立出意識,設(shè)立出本體的話,我將永遠無法被另一個光子(參考系)干擾。
14.5.3.2另外,我是本體論閉合的。同時,如果我想要作為一個外在于兩個運動者的,觀察功能的大他者,在拒斥“最小”假設(shè)的情況下觀察兩者,我將無法把握它們兩者的差異(即超越的瞬間永遠不會到來)。那么,我們不應(yīng)該假設(shè)大他者這樣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存在。我自己對自己的觀察者位置假設(shè)本身就不可能,才導(dǎo)致我認識他們出現(xiàn)了悖論。
14.5.3.3這樣一來,永遠只有被觀察者自己能假設(shè)自己的時空框架。而當這樣做時,他們自己一定是靜止的,沒有東西能夠超越他們。
14.5.3.4也可以理解為我意識的“分辨率”是存在最小的。而那些最小都是恒等的。
14.5.4主席臺悖論則代表如果觀察者想要同時認可兩個異向物質(zhì)各自的最小空間差異,想要強行閉合,就會導(dǎo)致自己量綱的紊亂。這是一個隱喻——如果要認可事物同時向兩個方向發(fā)展的宇宙論,就會導(dǎo)致自己思維、精神的不一致、紊亂。當然,也可以這么理解——我們要想把握到事物的運動,當且僅當我們的最小時間受到異質(zhì)性的擾亂。
14.5.4.1最小時間就是觀察者最小的自我同一性。當他受到擾動,就會導(dǎo)致運動的幻覺——就像赫拉克利特的絕對運動哲學一樣。
14.5.4.2這是原始現(xiàn)象學。
14.6
最小時間=意識(觀察者)的最小間隔
最小空間=物(被觀察者)的最小差異變化
同時,“反向”的可能,是建立在物質(zhì)的最小差異變化一致的條件下的,那最小時間就受到了擾動。
芝諾悖論是從主席臺返回到飛矢不動的。飛矢不動就是巴門尼德的心法——太一靜止于自己的位置上。
觀察者把自己也放入符號系統(tǒng)(自指涉,自己把自己丟到集合里)的動作實現(xiàn)了場域縫合。
14.7
本來這個“地方”只有主體(甚至“地方”也只是個符號學擬制,最初只有主體),主體想要知道自己在“地方”的位置,于是他就通過一個現(xiàn)存于世的、聲稱自己是“大全”,是“地方”的投影的這么一個東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然,這是“大全”所聲稱的),他便建構(gòu)起了“地方”這個本不存在的框架。
主體準備好好研究“大全”,若主體強行認同“主體投影”與自己的同一性,那么同已經(jīng)建構(gòu)起“地方”框架的現(xiàn)實主體相比,向內(nèi)看去,就制造出了“地方”-“大全”-“大全中的大全”……的無限嵌套結(jié)構(gòu)。“大全”和“投影”不斷地發(fā)生依賴于視錯覺的“偏移”,仿佛主體正在“投影”內(nèi)“運動”。這是主體帶著框架的“運動”。這就是相對論。

(無法理解請配合視頻食用)
14.8什么是芝諾的不動論?如果你把萬事萬物看作異向運動,那你自己的最小時間就會動搖。那萬事萬物在什么地方能同向運動呢?
在時間中同向運動,萬物相對靜止,相對同一。
時間感喪失了,你擁有的多產(chǎn),是對二律背反的多產(chǎn)。
保持太一的絕對不動,大千才得以展開。代價是本體論上的自我矛盾(悖謬)
太一和沒有本體論地位的萬物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視差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