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碼,七星劍大佬親自講解。
虎碼的強大,沒有用過的人是不會懂的。
今天,我就給大家詳解一下。
虎碼不管是打字,打詞,還是打生僻字,都做到了最大的離散最好的手感。
一方面是因為虎碼用了最先進的算法,一方面虎碼用了最優(yōu)的雙編碼識別系統(tǒng),一方面盡量不拆筆畫,一方面用了字源拆分。
而其他方案與虎碼相比簡直是慘不忍賭。
先說說算法方面的比較,算法這東西是一年一個飛越。
相比于那些比較老舊的形碼,自然和虎碼沒法比,因為過去的老掉牙的數(shù)法對于字根排列,根本找不到最優(yōu)解,只能說勉強夠用。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我拿中國象棋舉例,十年前,有商家用當世界上超高配置的電腦掛上最牛逼的軟件和世界冠軍許銀川兩戰(zhàn)成和。
要說這配置,普通人最絕對玩不起的。
而現(xiàn)在呢,隨便家用電腦掛一個普通軟件都能秒殺任何人類。
再來說說識別碼系統(tǒng)。
任何一個依靠字形識別作為識別碼系統(tǒng)方案,他們的離散總是不太好的。
因為漢字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許多字的字型都是十分相似。
依靠字形離散起不了太好的作用。
先拿兩筆舉例好了,很多人說兩筆用了三十個鍵,重碼還那么多,簡直沒天理了。
作為一個高手的我一看就明白,就算兩筆用三百個鍵離散也是好不了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他的取字的前兩筆作為識別碼。
各位自己漢字有多少字的前兩碼是一樣的嗎?而又有多少兩筆的識別碼沒用到?這個數(shù)字絕對嚇你一跳,因為有太多字的前兩碼相同,導致即使編碼空間再大,能利用的空間也是少之又少。
就像有一百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本來座位是夠了的,可是你偏偏喊一嗓子,大人坐A區(qū),小孩坐B區(qū)。
80個大人擠50個座位,20個小孩也是擠50個這個樣子。
當然,這種取兩筆作為識別碼的也并不是沒有破解之法。
世界上有一個方案就是將取兩筆作為識別碼離散性能玩到了極致。
兩筆識別不是離散不好么,只要不打識別碼不就好了。
前500已經(jīng)占了百分之九十的文本,我只要用400多根把前五百全離散了,即使后面的字離散不好也不影響什么。
好了,再說說虎碼的識別碼,這個不用說了,前4000出簡無重。
我也不說他多優(yōu)秀,現(xiàn)代文寫文普遍只用到了前1500,任何一個方案只要前1500無重和前4000無重區(qū)別是不大的,可以忽略不計。
再來說說,拆筆畫,很多方案都用到了拆筆畫,說白了,就是字根選取的有問題,字根與字根的組合貼合性不太好,所以要用筆畫來塞一下。
眾所周知,漢子的筆畫只有一丨丿???,你如果過多的用筆畫拆的話就會導致你的許多字其中一碼都會用到這五鍵其中的一鍵,只能靠余下三鍵離散,想想也明白,離散是不太好的。
我記得世界上有一個方案是過多的用到了筆畫。
而虎碼基本上沒用到筆畫拆分。
最后說說字源拆分,傳統(tǒng)的拆分,離散性是不如字源拆分的。
因為當初造字的時候,為什么這么說,就拿“重”這個字舉例,字源是“千”+“里”簡單直觀,你要是不按字源,就會拆得稀碎,而且過多用到筆畫,拆筆畫的問題,上面已經(jīng)提到了,不再贅述。
總結(jié)一下虎碼的強大,用事實說話。
虎碼絕不會的手感用過的都說好,絕對不會像某些方案離散不夠,字根來湊,還有爛用筆畫說優(yōu)秀的,還有的方案字與詞重碼,不要詞,反正一個個都是奇葩。
另外虎碼打大字集那是絕對無敵的,不像其他方案,打個字沒根只能拆筆畫,搞得跟筆畫輸入法一樣,打個字還得翻半天頁。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會認識到虎碼是這個圈子里的最強王者,皆稱其“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