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 | 養(yǎng)脾氣,平胃氣的天然維生素丸
又名:大的為棗,小的為棘。棘也就是酸棗。棗原產(chǎn)于我國,分布于南北各地,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品種繁多,營養(yǎng)豐富。
功效:潤心肺,補(bǔ)五臟,補(bǔ)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
形態(tài)特征
小枝成之字形彎曲。有長枝(棗頭)和短枝(棗股),長枝“之”字形曲折。葉長橢圓形狀卵形,先端微尖或鈍,基部歪斜?;ㄐ?,黃綠色,8~9朵簇生于脫落性枝(棗吊)的葉腋,成聚傘花序。核果長橢圓形,暗紅色。
實用妙方
1、調(diào)和胃氣:干棗去核,用緩火烤燥,研為末,加少量生姜末,白開水送服。
2、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斑蝥一個去頭翅,將斑蝥放棗內(nèi)煨熟后,去斑蝥,空腹用白開水送下。
3、煩悶不眠: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使用禁忌
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心下痞,中滿嘔吐者忌之。多食動風(fēng),脾反受病。小兒疳病不宜食,患痰熱者不宜食。胃痛氣閉者,蛔結(jié)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
中藥趣味文化
【天界仙果】的棗
傳說棗本是天界仙果,西王母派金童玉女帶著兩顆仙棗到人間,來獎賞治水有功的禹王。金童玉女卻在半路上把仙棗偷吃了。西王母把他倆變成兩顆棗核打下凡間,從此世上便有了棗??蛇@時的棗雖香甜可口,但熟了卻是白色的。一次王母娘娘到人間巡視,摘指,血滴到棗兒上。從此,白棗便變成了紅棗。又因沾了王母娘娘的仙氣,所以紅棗便有了治病和駐顏長壽的功能。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