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專業(yè)書籍推薦——《電影美學與心理學》
內(nèi)容簡介 :
電影理論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不僅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視野,而且匯集了經(jīng)典電影理論時期的論述,形成一份總綱。作者讓?米特里,是法國電影理論家,電影史學家,電影教育家,法國電影學院教授,實驗電影導演,法國電影資料館創(chuàng)辦人。譯者崔君衍,是國內(nèi)電影理論的權威學者,巴黎大學訪問學者,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任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中國電影出版社總編輯。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 :
讓?米特里 (Mitry, J. 1907-1988),法國電影理論家:他的兩卷本《電影美學與心理學》是電影理論史上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為他贏得“電影的黑格爾”的尊稱;電影史學家:他完成了七卷《電影史》巨著;電影教育家:從1944年起擔任法國電影學院的教授,在蒙特利爾大學設立了最早的電影博士學位;實驗電影導演:拍攝多部關于視覺節(jié)奏的實驗電影片;法國電影資料館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詩人。
雖然米特里在電影這一領域中擁有好幾種不同的角色,但他首先是一位電影理論家,電影理論界公認他百科全書式的著作《電影美學與心理學》是對電影學術的巨大貢獻。這部兩卷集的著作集中體現(xiàn)了米特里的電影美學思想,并使他獲得了“電影的黑格爾”的尊稱。米特里在人文學科上知識淵博,又熱衷從事電影創(chuàng)作上的實驗,傾向于電影史的梳理研究,麥茨稱他的著作是“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
米特里的著作富有辨證精神,他對電影和語言、詞匯和影像、結構和節(jié)奏、蒙太奇和長鏡頭、空間連續(xù)性和斷續(xù)性、感性和理性、真實和藝術、現(xiàn)實主義與形式主義等一系列問題的表述都貫穿著辨證性。米特里的電影觀念不偏執(zhí),有人稱之為蒙太奇派和長鏡頭派的折衷。他從自身基本電影理念出發(fā),總結了電影美學理論認識的三個層次:影像、符號和藝術。
米特里認為,影像是一個物象,是一個現(xiàn)實的片段,是第一層次的東西;然后影像按照特定的規(guī)則結構為畫面,具有符號的意義,使電影成為語言;最后通過導演的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這種語言可以成為藝術,電影的詩意是米特里美學體系中的最高層次。米特里對電影影像的本性的形象說明是:活動影像既是具有構形作用的景框,又是向世界敞開的窗戶,克服了蒙太奇派和長鏡頭派排斥的觀念。
原文摘錄:
最后是愛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它注重如何構造一段敘述,而不是保證其連續(xù)性,它注重按照辯證法確定理念,而不是通過敘述本身來表達理念。無疑,我們應該從這個詞匯的心理學意義上去理解這里所指的“理念”。顯然,這是能夠在喚起一定情感之后促使人們做出判斷的概念,而絕非由影像直接傳達或提示的觀點,藝術的立意畢竟不是圖解思想,而是推動意識活動和引起反思。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幫助,喜歡的小伙伴們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相關的干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