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寫作入門(轉)
一
文學藝術是最富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的,很難找到什么放之四海皆準的條條框框。就詩歌而言,有人強調客觀重要,有人強調主觀重要;有人說,情在詩歌中極端重要,無情無以為詩,但也有人說,詩人對生活和寫作,感情上應是零接觸;有人強調意象、意境的重要性,認為是詩的核心,也有人大呼解構意象、意境;有人說應突出詩中音樂、韻律的地位,又有人主張把音樂、韻律逐出詩歌;有人說詩從語言開始,也有人說詩到語言為止……兩種或幾種對立的意見,都有其合理性,或合理的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相對的真理。
因此,了解各種流派及各種詩歌創(chuàng)作觀點及表現(xiàn)手法,總是好的,越多了解越好,但完全照辦,就沒必要了,否則就容易走入一家一派的絕路。詩歌的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是希望要有自己的辨別能力的,也就是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夠人言亦言、人行亦行。任何一個優(yōu)秀詩人的詩,總應該有個人特色。個人特色是生命線所在。如果一個詩人沒有其獨特之處,一首詩沒有獨到的地方,那么他(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蛘呒词菇裉齑嬖谥魈煲步K將被歷史清除。更何況我還有許多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本章所言,也非真理,只是一些個人見解,只是介紹一些詩歌的基礎知識,為大家鑒賞和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歌時提供一個參照,是萬萬不能完成照辦的。
二
從語言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上看,詩歌更要求語言精煉和生動,更借重于想象和聯(lián)想。因為想象是所有文學藝術的翅膀,而詩歌的想象力運用尤其重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不要輕易給自己設置限制,要走出定勢思維和慣性思維。要有這么一個認識,想象力的翅膀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及的。
三
怎么樣的詩歌才算好的詩歌?其實是沒有標準的,有的詩歌好在形式,比如它的構架形式(分行、分節(jié)、排版的形式);有的詩歌好在意蘊,它不僅美在語言,更在語言里面所包含的意味、意境;有的詩歌好在優(yōu)美,里外都透露著真善美的味道;有的詩歌好在審丑(當然,審丑也是審美的一種),揭露一種較為極端的、丑陋的、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給人以強烈的刺激,令人反??;等等,都可以。所以好的詩歌沒有標準,只要是有創(chuàng)新的、有意味的、語言簡潔的、能夠引起人閱讀欲望的,基本上是可以算較好的詩歌了??傊玫脑姼?,是文字、體式和情感、氣韻等的高度融合統(tǒng)一,表現(xiàn)優(yōu)美,情感深厚,富有感染力和震憾力,也就是要達到“詩、人合一”的效果,教人讀了美不勝收。
五、
同時,我個人覺得,好的詩歌應該是這樣:不同層次的人都可以鑒賞,都能夠看得懂,看得出詩中所表達的美,并且因為現(xiàn)代詩歌的多義性和豐富性,不同層次的人總是能夠從你的詩中看出不同層次的美,收獲到不同層次的享受,它是經(jīng)得起不同的讀者和批評家雕琢的?,F(xiàn)在有許多寫詩的,往往把詩歌寫得單一,干巴巴的,毫無厚重感,也無言外之音、言外之意,直白白的、赤裸裸的,實在沒味道,實在不耐看,更不要說給不同的人看了。我覺得優(yōu)秀詩人寫的詩歌應該是這樣:評論家們覺得你的詩歌很有意義,而小學生們也能夠看得懂你的詩歌,體驗得到你詩歌中的美。竟然農民們也喜歡吟頌兩句,那就是極品了。所以說好的詩歌應該是入門容易而又內涵豐富的。
六、
僅僅了解什么是詩歌還不夠,還要能夠欣賞,欣賞最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詩歌,并知道它們因何優(yōu)秀。不要還不了解什么是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詩歌時,就想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歌精品,要知道這是很可笑的事,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貽,知己是知道自己對語言熟練掌握的程度,知彼是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優(yōu)劣和其發(fā)展方向?,F(xiàn)代詩歌雖然與古體詩歌同樣是詩,但是它們不論在形式還是在語言,都有根本的不同,現(xiàn)代詩歌更加的自由、隨意,也正因為它的這種自由性和隨意性,反而更不容易理解、不容易掌握。古體詩歌還好些,只要弄懂了里面難懂的字詞后,主要意思也就能大概明白了,雖然它還有較深的意蘊,到底也容易領悟些。
現(xiàn)代詩歌則不然,字面上雖無生僻詞,看似每個字都是日常用語,讀了以后卻又常常讓人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這是因為現(xiàn)代詩歌所表達的往往都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個體體驗,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再加上現(xiàn)代詩歌語言上的高度凝練,有很大的跳躍性和模糊性,一詞多義,所以難以理解也很正常。因此,初學寫詩的人,一定要在了解、理解現(xiàn)代詩歌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理解能力。當然這也不能心急,不要想一下子就找到欣賞現(xiàn)代詩歌的“金鑰匙”,而要像對待音樂或者繪畫等其它藝術一樣,慢慢欣賞,逐步理會。只要看得多,想得多,理解能力自然也就會提高。
七、
既然現(xiàn)代詩歌所表達的往往都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個體體驗,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要了解、欣賞現(xiàn)代詩歌,便要先了解它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思想狀況,這樣才能深入領會一首詩歌所要表達的主題。同時,應該把詩中抽象的東西盡量形象化,這樣才有利于理解透徹,認識詩人的想象和聯(lián)想,體驗詩人的愉悅和興奮,以達到與詩人共鳴的效果。欣賞一首詩,必須反復揣摩分析這首詩中的語言,從中尋找并感受詩中的鮮明形象,再領會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樣才能進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
詩人的觸角是靈敏的,他們往往能在大多數(shù)人所忽略的事物上,看到其中的詩意,并把它呈現(xiàn)。這時,這個事物就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含蘊著作者情意的藝術形象,成為作者情意的載體,而不再是它本來的面貌了,所以看一首詩,應該看它內在所要表達的,而不要僅僅停留在詩人構造的語言場境表面。要知道詩中的世界不同于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它們已經(jīng)投入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所以要理解詩人的感情,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兩相結合,才能夠理解透徹。我們可以這樣說:現(xiàn)實與語言相結合,這是了解詩歌的最好辦法,而掌握好這點,準確領悟詩歌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是關鍵。
八、
詩歌是一種藝術,欣賞這種藝術的時候,最好不要帶太多的功利心,靜靜地欣賞、感受就可以了,比如欣賞一個食物,你不能老想著要吃它,而應該注意到它的體形和色澤,感受它外形的優(yōu)美和內里的味道,如果一心想著吃它,就不叫欣賞了,因為有你有功利之心(口食之欲),變得不純粹了。當然,欣賞詩歌的同時還要進行思考、與之交流,不僅享受它表面語言給你的快感,還要細細揣摩它的隱喻、暗指、主題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和創(chuàng)作歷程,等等,這樣才能夠由欣賞進入到理解。如果甚至能夠整個身心地深入到詩歌的境界之中,那就更好了。當然,普通的詩歌讀者,是沒有這么高要求的,但一個有心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詩歌愛好者或者詩歌寫作者,真要入門,是必須要經(jīng)過這種詩歌欣賞鍛煉的,經(jīng)過觀察、了解、分析、體驗、追問、對話、解釋、感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詩歌鑒賞、理解(審美)能力。
九、
要知道優(yōu)秀的詩歌,總有它自身的一個場。這里的場,也就是意境、境界。你進入這個場,理解了詩歌的意境,達到詩歌所表達的境界,就能夠感受到詩歌中的種種優(yōu)美和意義了。不過要進入這個場也不容易,需要買門票的,從來沒有接受過現(xiàn)代詩歌教育,或者很少接觸現(xiàn)代詩歌的人,是很難進入到這個場的。而關于現(xiàn)代詩歌的教育,現(xiàn)在還沒有很好的教材,也沒有很好的教授,所以需要讀者和初學寫作者自己去悟,去體會,在了解當下詩壇狀態(tài)和優(yōu)秀詩歌文本上下功夫,關于這一點,只要是仔細閱讀了《平民詩話》前面幾章(特別是第二章和第四章),就可以了解個大概了,因為對于現(xiàn)代詩歌發(fā)展百年來的一些事件和優(yōu)秀詩歌文本,我在前面大多都有提到過。
十、
要學習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歌,也就是想成為一個寫詩的人,還有必要先弄明白詩人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才算是詩人?關于詩人的概念,有許多種,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有詩意生活的、有奇思妙想的人;一種是寫詩的人。前一種是真正的詩人,雖然不一定能夠寫出經(jīng)典的詩歌作品,甚至有可能沒有寫過詩歌,但他的人生是富有詩意的,他的頭腦是富有想象力的。后一種是現(xiàn)實意義上的詩人,我們所說的詩人,大都是指這一種,可是寫詩的人是多種多樣的,五花八門、泥沙俱下,有的雖然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詩歌,但生活沒有詩意,人不如詩,我們可以說他是偽詩人;有的是既沒寫出優(yōu)秀的詩歌文本,也沒有詩意的生活,我們只能稱他為寫詩的人;有的是既寫出了優(yōu)秀的詩歌文本,生活又富有詩意,這種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所以想寫詩,要做詩人,就得做這最后一種:努力寫好詩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富有詩意。
十一、
同時,詩人還應該是善于聆聽、善于學習的人??墒沁@一點更難做到,因為詩人大多都是表達的欲望很強的人,而且他們又普遍都不具備聆聽的精神,也沒有什么很好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他們過于自信,缺少自知,往往目空一切)。我參加過很多詩歌研討會、交流會、朗誦會,每到自由發(fā)言的時候,詩人們總是搶著發(fā)言,急于發(fā)表自己的高見,有一次更是好笑,兩個詩人互相爭奪話筒,你來我往,興高采烈,竟然全不顧在座眾人的感受。又有一次,身邊的詩友實在聽不下去,開始喝倒彩了,而那位正在發(fā)言的詩人,竟然還以為是他講得很好,有人鼓掌,更加的口沫橫飛,真教人哭笑不得。又有一些時候,臺上的詩人在發(fā)表高論,臺下總是議論紛紛,戲言的戲言,玩鬧的玩鬧,或者又有甚者,自行睡覺,管你如何高見,全當耳根清靜??墒堑人救艘簧吓_,卻又忘了適才自己在臺下的樣子,很容易就進入他興高采烈的演講狀態(tài),仿佛他是唯一的智者,而臺下的人,當然是給他同樣的待遇。
經(jīng)常參加詩會的朋友,應該都有這種感受的。所以我說,優(yōu)秀的詩人不應該要這樣:說話要說有用的話,寫詩要有人看、可以看的詩,否則,哪怕你真有高見,或者詩才通天,又有什么用呢?不過是你一人的自言自語自我陶醉罷了,總之是討人厭。而要做到這點,靜下心來(虛心一點),尊重別人是關鍵。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輩子驕傲自大。
十二、
又或者在網(wǎng)絡上,許多人總是顯得很忙,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樣子,匆匆而來,丟下一組詩歌就又消失了。其實他哪里消失了呢?分明是正坐在電腦前不停地刷新頁面,一看到有人回復,他就開心了,認為自己受到關注了;一看到有人贊揚,他就覺得正常了、受到公正的待遇了;否則,如果沒人回復,或者回復者批評了他幾句,他就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了,覺得天下沒有知音了,覺得別人都是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了,他又要跑到別的地方去重復他的這一套了。佛家講究因果,中國人常說禮尚往來,我說:你給別人的是什么,別人回應你的就是什么。你從不去看別人的貼子,不去參與評論別人的作品,對別人的勞動成果不尊重,別人自然也不會來評論你的貼子,也不會跟你交流;你一向不重視別人,只知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誰知別人不也正是如此心態(tài)嗎?這個世上,誰誰誰最重要了?缺了誰就不運轉了?沒有這種事,別認為自己有多牛,別太把自己太當東西了。太把自己當東西的人,往往更不是東西。或者就算是東西,也只是一個壞東西。這里指的,是說詩人應該要有良好的做人態(tài)度。
十三、
忘了提醒一句:學習、了解漢語現(xiàn)代詩歌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好漢語——母語,要知道語言是詩歌的根本,何況漢語言是如此復雜,一詞多義,所以要使用最恰當?shù)恼Z言,精確地表達內心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熟練掌握漢語言就必不可少了。否則就怕寫出的東西不知所云、似是而非,要想賣弄,卻出丑了。至于如何掌握漢語言,這便是小學、中學語文教育的范疇,不屬于本篇所要講的,所以這里只能稍加介紹:漢字是表意性的象形文字,無論“象形”、“形聲”、“指事”還是“會意”,能指和所指結合得都很緊密,一個漢字簡直就可以稱作一個意象,因為它本身已經(jīng)融合了以人作為主體的感覺、體驗和想象,所以漢字可以“聲入心通”,也可以“形入心通”;不但可以意美感心,也可以音美感身,形美感目。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句子,看似簡單,其實富有跳躍性,形式看似松弛,其實富有彈性,富有韻律,同時組合自由,聯(lián)想豐富,氣韻生動,因此本身就具有詩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所以漢語詩人與西方詩人相比,在抒情方面占有更大的語言優(yōu)勢,因為西方語言雖然富有邏輯,卻總是缺乏想象的空間。所以仔細研究、了解漢語言,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很美的事,因為漢語言本身就是一首首詩、一幅幅畫,生于中國,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確實是有福的。
十四、
在學習、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同時,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創(chuàng)作,進行廣泛的對比。現(xiàn)在我們來把現(xiàn)代詩歌分解成若干小塊,一點一點地分析,找出它內在的規(guī)律?;蛘哌@樣更有益處。一首詩,必有一個標題,標題一般來說,是一首詩的總結、提示,或者有的人直接使用詩歌的第一句作為標題,或者使用最后一句,或者是詩中提到的某一句、高度概括全詩的一句,或者直接使用《無題》,但無題也是一個題,因此說,一首完整的詩歌必須要有一個標題,而一首優(yōu)秀的詩歌,必須有一個優(yōu)秀的標題,特別是眼球經(jīng)濟、人們普遍心情急躁的今天,如果一首詩的標題無法吸引人,不能引起讀者閱讀的欲望,那么這首詩首先就失敗了一半。特別是在網(wǎng)絡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帖子在刷新,標題如果不吸引人,那是很難有點擊率的。自然,僅為吸引眼球也不行,比如《紅樓夢》,把它改為《一個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吸引人倒是吸引人了,卻也變俗了,有時反不討好。為什么呢?因為詩歌畢竟是比較優(yōu)雅的藝術,所以標題也應該優(yōu)雅精致些。點擊率自然不能證明詩歌作品的好壞,但一個好的標題,卻是一首詩成功的前題,這應該是可以肯定的。否則,如果一首詩的標題俗不可耐,或者毫無新意,引不起人的觀賞興趣,也就是你的詩歌如果沒人愿意看了,還有什么成功可言呢?所以詩歌的標題是很重要的。
十五、
一首詩,應該表達一種感情,不管是愛,還是憎,總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我覺得,把這個思想明確無誤、而又不是直接地表達出來,就是好的,太直接了,變得直白,毫無回味;太晦澀了,人們普通看不懂,這都不好,都是沒有意義的詩歌。有的人認為現(xiàn)在的部分口語詩很好寫,其實也不然,口水詩倒是好寫,把一個句子重復幾次,雖然盡是廢話,你也可以說它是詩,但其實不是詩,也不是廢話詩,因為只有廢話而沒有詩意;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一個片斷抄下來,進行分行,你也可以說是詩,其實也不是詩。口語詩只是說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目的是為了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而不是要讓讀者覺得索然無味,所以這種表達還是要有所指、有技巧、有創(chuàng)新的。只有有回味的詩,才能算是好詩,要知道詩歌語言畢竟不同于日??谡Z,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語言,它至少應該表現(xiàn)新穎、凝練,表達一定的思想,而又不拘于普遍的語法規(guī)范、邏輯結構,高于普通人的思想層面,所以詩歌的口語化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也是要認真把握、勤加練習的。
十六、
接著我們來說說詩歌唱詠的幾個常見主題,詩歌最大的、也是最原始的一個功效,是可以抒情,可以抒寫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時代是會變的,人的感情也不停地在變著,但愛是不變的,真摯而又美麗的感情,可以在人世間永遠流傳,不管是任何時代,還是在任何不同語種的人群中,愛都是共通的。不過在現(xiàn)代詩歌中,描寫、歌頌愛情的詩歌雖多,能夠流傳的經(jīng)典作品卻不多,所以詩歌初學者如果以此作為入口,以歌唱心中真摯的愛為目的,以詩歌為手段,歌唱自由,歌唱激情,纏綿的愛戀,凄美的相思,只要能夠寫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情感,自然就能夠感動人心。所以初學寫詩的人,一定要以把握自己的真實情感為主。不要一開始寫詩就走入大話、空話、假話的陷阱,要知道這是有害無益的。特別是在情詩的抒情中,不要通篇都是山盟海誓,看似精美華麗,其實沒有什么真情實感,這是萬萬不可的。要知道,人人都有情,都有愛,都有美好的向往,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詩意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詩意的想象和情感,所以寫詩的重點在于準備地表達出自己的這種單獨個體的情感。
十七、
鄉(xiāng)愁也是詩人的另一個大主題,在交通發(fā)達的今天,世界變得小了,然而親人也變得更遠了,離家求學、工作是現(xiàn)代人普遍的命運。遠離故土的你,總會對家鄉(xiāng)、親人有所思念,這時,你可以用詩歌來表達你的相思之情,只要有真情,一般能出好作品,但是要注意,要寫出較好的,還是要得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這種主題寫的人多了,要想出彩,卻也很難。如果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可以看看余光中的詩歌,比如他的《鄉(xiāng)愁》,那是很經(jīng)典的作品。當然了,不管是寫鄉(xiāng)愁,還是寫什么,都是要寫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寫別人的(自己沒經(jīng)歷的、不熟悉的)情感,不要想當然,如果沒有痛切的感受,寧可不寫,否則就算寫了,也感動不了自己,更感動不了別人。
十八、
愛國情懷也是詩歌的另一大主題,詩人不能僅限于個人的小愛小恨,應該把自己的熱情溶入國家,溶入社會,對好的現(xiàn)象予以表揚歌頌,對不好的現(xiàn)象也要批評、鞭撻,和平時代雖然沒有明顯的敵我之爭,卻能夠用手中筆表達自己的愛憎,言為心聲,詩亦然。歌德說:“要是只能表達自己那一點主觀感情,他是不配稱為詩人的;只有當他能夠駕馭世界和表達世界的時候,他才是詩人?!眲e林斯基說:“詩人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是他的祖國的公民,他的時代的子孫,民族和時代的精神影響,不能比別人影響少些。”這概括出詩作者能成為偉大詩人的一個重要因素:詩人自然是有自己個性的人,同時,也應和祖國、時代、民族、人民共著生命和脈搏,至少在思想上要相通。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大都如此。
十九、
詩歌的主題,其實多種多樣,比如母愛,比如兄弟手足之情,比如對于大自然的感受,等等,人有七情六欲,這七情六欲都可以入詩,只要你有寫詩的沖動,只要有情緒感動了你,你就可以用詩歌來抒發(fā)。只要你表達的東西能讓別人理解,能夠引起別人的同感,又不落俗套、與別人的寫法不會雷同,寫得新穎,又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這也就是所謂的“作詩要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因為詩歌是強調要創(chuàng)新的,所以這點特別重要: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又要讓人能夠理解。當然,初學寫詩時,要盡量簡單,由易到難,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簡單不是指低級的、落后的,而是指自然的、樸素的,比如簡單的自然風光、親情友情、最原始的感受感覺,等等,由這樣易于把握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熟后,再過度到深層次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便有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基礎了。
二十、
詩歌的題材都來自哪里呢?來自自然界,天地間萬物都可入詩,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來自社會,百般復雜的社會關系、交往、活動中都有詩意的存在;來自生活,生活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詩歌的題材也就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生老病死,油鹽醬醋,都可以入詩,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于思考的、年輕的心。所以不要怕詩歌沒有題材可寫,怕的是看的都不獨到,想的都不新奇,寫的都不漂亮。找到詩歌題材,有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便到了構思、提筆的階段,構思這首詩的大概內容以及表達形式,在內容安排上,主要是安排它們出場的先后及主次順序,找到側重點,而形式就是詩歌表面的呈現(xiàn)方式,包括分節(jié)、分行,以及每個文字的雕琢,使用哪種修飾手法,相對來說,一個內容是可以有許多種表達形式的,所以應該多加思考,找到較好的那個表達形式。當然,實際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不是要一成不變地按這個秩序來執(zhí)行的,有時也可以邊寫邊構思,有時甚至可以全部寫好后再來調整、增刪、修改,等等,都不是不可以,這里所說的只是一般的、普遍運用較多的程序。
二十一、
我們在評判一首詩歌的時候,常會用上“美”這個字,“美”是什么呢?它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感覺,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夠體驗。審美學上說,美是一種肯定性的價值觀念,它總是出現(xiàn)在人們對對象的肯定性的評判中,而這種評判取決于對象與“我”的關系,它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給予“我”什么(感覺)。因此可以這么說,美是一個比較個人化的東西,因為它只是對于“我”個體的一種感覺,但這種感覺是能夠給我們帶來精神愉悅的感覺,是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帶給我們這種感覺的。因此,我們說這首詩很美的時候,就說明這首詩已經(jīng)給我們帶來了精神性的愉悅,所以評判一首詩美不美,就看它能不能給你帶來這種愉悅。
二十二、
詩歌中的和諧,也就是中國古代所說的“中和”,中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根本,是一種尺度,一種標準,它強調對立的、有差異的各種因素和力量之間的求同存異、平等共生、相互滲透、融會貫通,它是一種文化精神,也是一種人格修養(yǎng)。它主要表現(xiàn)在一種合適的尺度,恰當?shù)姆执?,強調有所節(jié)制和自我控制。在詩歌上來說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為情所驅使而變得情感失控、泛濫,從而使人達到一種寧靜、舒暢的境界。關于詩歌的自我節(jié)制,魯迅曾經(jīng)講過這么一句話:“我以為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做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這就是說,單純關于主體情感的抒發(fā)并不能產(chǎn)生美,只有當情感經(jīng)過提升與凈化,經(jīng)過理智的篩選和改造之后,才能夠真正轉化為詩歌表現(xiàn)的對象?,F(xiàn)在有許多寫詩的也沒有注意到這點,總是在心情激動的時候寫詩,一任情感宣泄,浮于語言的表面,他還自認為是激情飛揚,其實只是一種膚淺的宣泄而矣,因為這樣的詩歌寫得雖然激情飛揚、一瀉千里,卻總是流于偏激,浮于表面,呈現(xiàn)不了感情的實質,雖然有激情,卻沒有感染力。好的詩歌,應該是情感與理智的和諧統(tǒng)一,這樣才能符合詩歌創(chuàng)作的標準。所以初學寫詩的人要多加注意,努力提升自己的節(jié)制能力。
二十三、
當然,上面說的是詩歌不要在太激動的時候寫,而不是說寫詩不能有激情。寫詩要不要有激情呢?當然要,沒有激情何以為詩?所謂“憤怒出詩人”,就是說感情的沖動能夠造就詩人,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你最沖動的時候,卻是不宜為詩的,因為寫詩同時又需要一顆平靜的心,這樣才能夠留心于詩歌各個程序的安排,盡量把形式和內容都表達得完美。詩歌是一種表達,我們都知道,在我們最激動的時候,往往說話無邏輯,甚至語無倫次,這都是太緊張?zhí)釉斐傻?。而且,詩歌雖然是感性的產(chǎn)物,但表達出來的詩歌文本,卻有必須是理性的,符出詩歌基礎要求的。所以寫詩時,要有激情,但又不能太激動。當然一點都不激動也不行,還得把握一個度。
二十四、
上面所說的節(jié)制,就是要有所隱藏,要藏露分明、虛實相間,也就是有時需要含蓄。含蓄也是詩歌藝術的一種基本表現(xiàn)手法。在一首詩中,主題本來應該盡可能地表現(xiàn)明確,這是基本要求,但是有時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單刀直入地表現(xiàn),反而不好,因為太過直接、簡單,于是就采用了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較迂回而不點明,給讀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從而引起讀者的各種聯(lián)想,讓讀者參與到詩歌中來,達到交流的效果。當然,含蓄不是故弄玄虛,也不是要把詩歌故意寫得晦澀難懂,任何事都得有個度,這也是節(jié)制的內容之一。
二十五、
中和的另一個特點是綜合、多樣性的統(tǒng)一,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五味調和”、“八音克諧”,利用多種因素達到相成相濟的效果,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和諧,最終達到天人合一、萬物融合的境界。在詩歌中的和諧主要指內外統(tǒng)一,無論語言、形式還是意境,都能達到一致諧調的、美的效果,而避免了過度、過激的情感和表現(xiàn)方式,也不使任何一個局部的過于突出而破壞整體的諧調統(tǒng)一。這種詩歌,我們有時也說它很舒暢,很流利,很完美。但是要達到這種效果,卻需要詩人不斷的努力,不停地吸收融合各種文化優(yōu)勢和創(chuàng)作成果,慢慢地才能形成這種風格。
二十六、
了解完中和,我們再來了解氣韻,詩歌中的氣韻也是非常重要的。氣與韻可以分開來看,氣就是氣質、氣勢、氣慨,骨氣、詩氣,我們都知道,寫詩重在一口氣,優(yōu)秀的詩歌往往都是一氣呵氣,中間少有停頓,所以氣很重要。當然,不管是氣質、氣勢、氣慨,還是骨氣、詩氣,都是可以修養(yǎng)的,如老子所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這里的養(yǎng)就是修養(yǎng)、聚集、鍛煉的意思。詩歌有沒有一股氣,在閱讀的時候是很容易感覺得到的,只要感覺不中斷,就有一口氣存在。至于氣的高與低,就看詩人鍛煉的深淺、修養(yǎng)的程度了。
二十七、
氣韻的另一個字是韻,韻就是韻律、韻味、節(jié)奏、規(guī)律,中國的古詩是非常強調這個的,因為它有一定的格律要求,現(xiàn)代詩歌雖然不押韻,但也得注意韻律和節(jié)奏,詩歌有一點音樂美,絕非環(huán)事,如果又是自身存在的,毫無做作的,行云流水的,就更加的何樂而不為了。至于現(xiàn)代詩歌中的韻律,卻是沒必要去強求,也不要求一定要學習多少押韻的知識,為詩者只須憑著感覺寫,寫完后讀一讀,覺得有味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指詩歌初學者,如果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對古體詩歌的韻律還是應該多多了解、多多借鑒的。
二十八、
氣與韻相結合,則是指詩歌洋溢著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面且這種生命的波動又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感受,留下聯(lián)想和回味的空間。看似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實際上都合乎美的內在規(guī)律。有氣韻的詩歌具有充沛、飽滿的狀態(tài)和活躍、靈動的特征,它是一種超乎形式和技法之上的審美形態(tài)下的產(chǎn)物,因為它其中的生氣、韻味是無形的,因此需要感受、體會和體驗,同時它還是運動著、變化著的。古人所強調的氣韻,多指詩的氣勢和韻律,多指表面的;而我們現(xiàn)在所強調的氣韻,多指詩歌內在情感的流暢渾厚,具有氣勢。當然,在現(xiàn)代詩歌中,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作品已經(jīng)不多了,因為氣韻自唐詩以后,就漸漸消弱了。我覺得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雖不是一定要強調氣韻,但學習、了解氣韻,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卻總是多有益處的。
二十九、
接著我們來說詩歌的境界與意境。所謂境界,其實也就是意境,它們原本都是中國古代詩學的術語,表示詩歌所造成的效果,是一種投入、忘我的體驗。在詩歌中,意境是指詩歌的語言之外所包含的意味和境界,重點表現(xiàn)在言意之間沒有指引的痕跡。這種意味雖然看不到,卻可以通過想象來領會,有意境的詩歌,能使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產(chǎn)生快感,與詩歌里的意味水乳相融、主客統(tǒng)一、情景交匯,令讀者完全融會在詩歌產(chǎn)生的美的境界里。詩歌有言外之言、言外之音、言外之意,但要在不知不覺間表達出來,不能牽強和刻意,這點是很難掌握的,因為詩歌的意義是通過詩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的,而意義與形式本身是分離的,要把意義與形式合理地統(tǒng)一在一起,讓讀者從形式上自然而然地過度到意義空間,進入到詩歌的境界,而又不能露出痕跡,這需要熟練掌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各種技巧才行。而使讀者不知不覺地進入到詩歌的境界,達到投入、忘我,與詩歌溶為一體而又不自知,不知是人在詩人還是詩在人中,從而產(chǎn)生無限遐思與聯(lián)想,這便是詩歌境界的最高境界。當然,意境是言外之物,而不是有形的語言,因此需要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領會、磨練,去學習,去創(chuàng)作,去感悟,要做到“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做到風格平淡而意味無窮,做到外露靈性而內蘊真味并有言外之音言外之意,做到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做到內外統(tǒng)一高度和諧,因此,有意境的詩,是非常美的。
三十、
意境一詞在清朝之前曾被廣泛地運用在中國的文學評論中,特別是在詩歌上,意境一度是人們評價詩歌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到了清朝末年,意境才在王國維的筆下得到升華,影變?yōu)榫辰?。境界一詞的本意是指地域的范圍,如邊境邊界,在佛經(jīng)中則是指造詣的境地。但是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為境界打造了新的內涵,他說,“境非獨謂景之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庇痔岢鲇形抑撑c無我之境的區(qū)分,“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末始不能寫無我之境者,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倍顬榈靡猓沧顬槿藗兯熘膭t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病4说仍~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三種境界都強調人格精神境界與文學境界的統(tǒng)一,即使是天才詩人,也還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修養(yǎng),造就高尚偉大的人格,然后才能有高尚偉大的詩歌。這種境界,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成就的,因此初學寫詩的人,只要稍加了解、注意便可,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多寫、多練、多習、多悟,必然也能水到渠成,否則便容易走上岐路。
三十一、
在評判詩歌的時候,我們還常常會用到凝煉、簡煉、精煉、概括、單純等詞,這其實說的就是詩歌的藝術提煉。詩歌的藝術提煉包括兩個層面的意義:詩歌主題的提煉和詩歌語言的提煉。詩歌主題的提煉是詩歌藝術加工的一種手法,目的是為了更加明確地表達中心思想。我們都知道,生活是錯綜復雜的,各種事物互相糾纏,表面現(xiàn)象常常把事物的真相掩蓋,要把這樣復雜的生活加以表現(xiàn),詩人就必須對生活的原形加以加工和提煉,選出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但詩歌藝術技巧中所說的提煉,更多的是指加強詩歌語言的凝煉和高度概括性、精確性的藝術手法,盡量不使用繁瑣、浮淺的語言,不說廢話,讓每一字每一句都更加精確、直接地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這時就要在詩歌語言方面逐字逐句上下功夫,抓住要領、一針見血、干凈利落,這是推敲詩歌的語言時,必須要注意到的。
三十二、
初學寫詩時,要注意詩歌結構上的諧和,跳躍跨度不能太大,使用比喻最好形象些,太怪異與大膽了,有時會令人無法理解,不要總是想著改變詞的性質,比如把動詞改為形容詞,把形容詞改為動詞,做多了,顯得刻意和不自然,這都不是好事,要知道詩人雖然是語言的創(chuàng)造者,但這種創(chuàng)造是經(jīng)過長期探索而來的,并非一時一刻速成的,另外,也別在詩中插入太多的文言、外語,插得似通非通的,反成笑柄。
三十三、
一首詩,必須要有一個思路,這個思路越清晰越好,越故弄懸虛越不好。這種思路可以是寫詩之前理清的,也可以是邊寫邊理順的,寫詩的人,也許在寫作之前,并沒有完整的思緒,只不過是一些思想的片斷,他并不能把這個思想理得很順,因為提起筆來,許多想象的東西都會隨時的改變,也就是有的時候,心不得不跟著筆尖活動,但是一首詩完成之后,卻是一定要把這種思路理順,較為完整地表達出來,如果連自己也把握不住,那這首詩就是失敗的了。
三十四、
掌握好這種詩歌的思路,也是可以學習和練習的,有的詩人說:寫詩沒有技巧,我說:錯,沒技巧只因為有的人把技巧藏于無形罷了。如果寫詩真沒技巧,豈不是會識字會寫字的人都能寫詩了?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學習寫詩的思路,比較簡單,多看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文本,想一想作者這么安排而不那么安排的用心何在,有何深意?有的詩人說:我現(xiàn)在是眼高手低,能看得出什么是好詩,自己卻寫不出。我說:這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了,要知道好詩不是人人都能寫出的,優(yōu)秀的詩人也不是時時都能夠寫出好詩的,因為寫好詩需要靈感,也和一個人熟練把握靈感的敏感度有關。那么,為什么說能看得出好的詩歌也值得令人佩服呢?好的東西,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嗎?其實不然,一眼能夠看穿的東西,一般都不是最好的,好的東西是需要慢慢欣賞、慢慢把玩、慢慢琢磨、慢慢體會的?,F(xiàn)在許多詩歌愛好者,很想寫出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卻不愿多去學習。其實,從來沒有不好學的人,會懂得比別人多,天才不也是七分靠修煉的嗎?可見學習的重要性。要先懂得欣賞好的詩歌,知道它好在哪里,為什么好,能夠體會作者的用意了,才算是看懂了一首詩,接著就是要練習,剛開始是可以模仿的,可以模仿其形,就是用詞、造句、斷行,整體布局,等等;而后就要模仿神,模仿看不見的東西,一首詩里貫穿的東西,外在的東西容易模仿,骨子里的東西模仿就難了,所以更要刻苦地去學習,去練習。模仿到一定程度后,就要開始自己寫了,自己初學寫詩,可以跟模仿相結合,經(jīng)過無數(shù)驗證,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現(xiàn)在推薦給大家:一是可以模仿別的詩人的思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東西,把優(yōu)秀的詩歌形式再現(xiàn);二是模仿別的詩人的語言方式,表達一種新的思想、新的情感,這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當然這些都僅限于初學階段,目的是為自己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基礎。
三十五、
學習的時間要多長?這是因人而異的事,但總之不能太短,太短了,基礎肯定不牢固,以后創(chuàng)作的壽命就不會長。“臺上一時,臺下十年”,這說明練習的時間肯定要比表現(xiàn)的時間長?!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百首是一個概念,意思是很多,它不是精確數(shù)據(jù),若按精確數(shù)據(jù)算,這個數(shù)量還要加大,說不定是三千首,三萬首。這還是指唐詩,因為唐詩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一定的規(guī)范,甚至可以說形式是死的,學習還要容易些?,F(xiàn)代詩歌由于完全自由,毫無約束,看似無技巧,隨便寫都行,其實更難掌握。這樣說,好象很深奧,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我少年時學習過武術、硬氣功、軟氣功,便以此作個比方。我初學武術時,以南拳(流行于福建的一種拳術)為主,因為有武教頭教,一招一式都可以分開解說,所以日習夜練,不到一個月就熟練掌握了它的套路。后來我又自學猴拳、醉拳、太極拳,看著書本依樣畫葫蘆,都是不到一個月就能掌握套路的,可見拳術很容易學。“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古人這么說,是因為基本功更重要,因此我后來又練習硬氣功類的“大力金剛掌”(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日夜不停地以掌擊木、擊石、擊鐵、擊沙包,擊一切可擊之硬物,大概練習半年左右,我就能夠以掌裂磚,最多的時候曾經(jīng)一次連續(xù)擊斷泥磚數(shù)十塊,因此硬氣功也比較容易入門,只要肯吃苦,假以時日,以掌碎石也并非不可能?!爸羷傄渍邸?、“柔能克剛”,這都說明剛不是最好的,因此后來我還學習太極拳,這時主要學習吐納呼吸,也就是開始練習內家氣功了,我是練拳與練功相結合(主要是練拳、打座)練習的,夾以跑步(這也是練習呼吸),這樣練習了差不多兩年,中間少有停頓,到最后,大家猜我練到什么程度了呢?說來可笑,除了常年不患病外,跟沒練差不多。因此我悟出這個道理:有形的、硬的東西,好學;無形的、軟的東西,不易學?!拔奈湎嗤ā?,寫詩其實也是如此。不要以為學到一些組詞造句的形式就掌握創(chuàng)作詩歌的技巧了,其實那還連個皮毛也沒學到。聰明的人便應該學習詩歌骨子里的東西,去練,去悟,去花心思。雖然這不一定是人人都能習成的,卻多少能夠換得個“沒病”,因為寫詩也是修煉心性的活呢。學習的時候,別存太大的野心,萬一寫好了,就當一個意外收獲。三十六、
這里也許說復雜了,有人會笑:無形的東西,你愛怎么說便怎么說,反正我又看不見,誰知你是不是在胡扯呢?所以我這里就多說有形的。一首完整的詩,是由標題和正文組成的,標題前面已經(jīng)說過,這里接著說正文。詩的正文是由文字和標點符號組成的,這里先說標點符號?,F(xiàn)代詩由于比較自由,可使用標點符號,也可以不使用,因此有的人會以為標點符號不重要。其實不然,我看許多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詩歌文本,還是使用標點符號的,就算句末沒使用,中間停頓的地方還是有使用的。這是因為人們的閱讀習慣使然,標點符號往往能夠加深你想要表達的、而語言不便表達的情感。比如逗號、頓號,我們知道在這里可以小停一下;比如句號,可以停得稍久;比如破折號,我們知道這里開始轉折了,或者后面將是前面的解釋說明;比如省略號,我們可以想象,還有許多沒說出來的、說不完的東西。等等,這些都是語言不好表達的,有的人雖然在句與句之間使用一個空格,表示斷開,但我看來,一般都沒有直接使用標點符號的好。
使用標點符號其實很有學問,因為可以與語言相結合,可以省些字,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內容,這是詩歌的最大與眾不同之處,因此標點符號在詩中顯得尤其重要,使用時往往也就要更慎重、小心,要能加重語氣、語調、語感,盡量表達沒有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作過自由撰稿人的或者只要是在刊物發(fā)表過作品拿過稿費的都知道,標點符號也都算字的,都能賺稿費的,這稿費能白賺嗎?說明標點符號跟文字一樣重要——笑一下。有的人寫詩,凡是句中間都用逗號,凡是句末都用句號,標點是有使用了,但效果往往不好,也就是沒有發(fā)揮出標點符號的效用。我如果是辦刊物的,付給這種人稿費,心中總是有些不爽——再笑一下??傊?,標點符號的妙用,是值得好好體會的,至于詳細該如何使用它,我想這是小學語文課上應該學習的,這里就不多說了,況且我又說不好——這里別笑,我說的可都是事實。
三十七、
接著說詩歌正文的文字,詩歌的文字,我覺得使用常用的字,少用生僻字比較好,如果一首詩里使用了大量的要讀過大學的人才能認識的漢字,那不是把小學生、中學生讀者都排除在門外了嗎?如果一首詩里使用了許多多數(shù)人不認識、不理解的文字,那這首詩就排除了多數(shù)讀者,想一想,還真是很不劃算呢。不過卻往往有很多人習慣使用一些生僻字,或者是故作高深,或者是覺得有必要用這種文字來表達,認為別的文字無法替代。故作高深的,這里就不多說了,寫詩又不是賣古董,你要叫我翻字典,我還可以閉目養(yǎng)神呢。覺得別無替代的,我認為凡是使用生僻字的,按道德上來說,是應該在詩末附個注釋,標明這個字的讀音和語義的。我小時候讀屈原的《離騷》時,就是一邊看注釋一邊翻字典一邊對照原文來讀的,后來通篇能背時,卻還是有些詞到底沒搞明白它的意思,所以就這點來說,《離騷》排除了許多讀者,這是我對《離騷》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它使我覺得自己實在太淺薄了。但現(xiàn)代詩歌如果還想給我這種感覺的話,我是唯有堅決反對了。況且,我看現(xiàn)代詩歌的寫作者,沒幾個給自己注釋的(真要是有注釋,我又要笑他故意賣弄了:你直接使用注釋中的文字不就得了,何必多此一舉?)所以我覺得,寫詩還是應該以情感、情緒來感人,而不是用生僻字來胡弄人,特別是在這種人們普遍心情急躁的、大家都很忙的年代,我敢打包票:沒幾個人會為你的詩歌去翻字典的!
三十八、
詩歌的文字,總之是使用白話、常見的、通俗易懂的要好。但是這里要注意,除了故意重復的,想要加重語氣或者加重詩歌力量的特意安排外,詩中要盡量避免使用同樣的詞、字,特別是無意中用上的,得盡量刪除。否則會讓人覺得:原來你這個人胸中沒有幾個詞,且也有損詩歌語言的美感?!暗摹⒌?、得、著、了、過”等這種字也要盡量少重復使用,一個句子里不要出現(xiàn)過多,凡是虛的,無所指的字、詞,得盡量刪除,詩歌是高度凝煉的文學,盡量達到“一字千金”——當然,如果是為了賺稿費,或者是“成名詩人”,那又當別論。賺稿費的,這里就不多說了,我與許多成名的詩人在聊天時談到過,就他們詩中的某些重復使用的詞字,當被提出時,他們普遍也說是無意識用上的,如刪除,果然會稍好些,這說明有許多成名的詩人也會犯這種錯誤。那么,初學寫詩時就開始注意,對自己今后的創(chuàng)作還是多有益處的。
三十九、
由于詩歌的文字有限,想要表達的事物又非常多,所以就要求詩歌里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需要多種意義和解釋,也就是詩歌語言的豐富性和多義性,要有言下之義和言外之義。當然,多義性不是含糊曖昧,而是隱含深遂、含蓄寬廣。詩人用各種手法將詞語改變,增加寬廣的意義,變成讀者可以很容易想象、聯(lián)想的獨特情感和思緒,這樣詩歌就變得豐富了。詩歌語言的多義性包含五項主要內容:雙關意義、情韻意義、象征意義、深層意義、言外之意;雙關意義是要一語雙關;情韻意義是要給語言賦予某種感情、情境和意義;象征意義就是要使用象征手法了;深層意義是隱藏在字句表面之下更深一層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語言表面的意義;言外之意是不在語句當中表現(xiàn)的內涵,作者沒有說明,但是讀者卻很容易就能體會出詩句里想要表達的涵義。總之,詩歌語言的多義性很重要,一定要多加練習,熟練掌握。
四十、
接著說詩歌的斷句,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不好說。就我熟悉的詩人來說,青年詩人本少爺?shù)臄嗑涫欠浅S刑厣?,特別是他這兩年以來的詩歌,更顯示了他在斷句方面的天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wǎng)上查閱他的詩歌。我的詩歌,這兩年的斷句稍微好些,因為有刻意去要求自己,但都不是很成功,有些地方還不太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查看一下我文集里的詩歌。還有一些人的斷句,是非??桃獾模岩痪湓捁室饪吵蓛尚?、三行甚至更多行,卻不為強調什么,這種斷句是非常失敗的,因為他雖然知道斷句的重要性,卻沒有學到斷句的精髓,處處顯得刻意,且留下許多痕跡。把好好的一個詞拆開成上下兩行,新奇倒是新奇了,卻也不倫不類了,這叫作故意加大自己詩歌的閱讀難度,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認為優(yōu)秀的斷句,應該有這么幾種,一是讓一個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沒有別的東西,這是很干凈的,哪怕是人們常見的形式,至少沒有破壞文字的整體性;二是把一個意思分成兩行來表達,這會加重詩歌的韻律和語氣,有回旋的空間,有轉折的余地,但也沒有破壞句子的整體性,也沒有強行拆開哪一個詞,這是很順暢的;三是為了加大轉折的跨度,或者加重語氣,或者強調什么,這是很新奇的,也是很有分量的,但也是最難掌握的,因為稍不小心,就會得到反面的效果。因此我建議詩歌初學者先練習第一、第二兩種,第三種稍作了解就可以了,強行模仿也不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ibi/vpyt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