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逝的“花茶末兒”
近幾年來,閨蜜嗜茶并且致力于茶文化的傳播,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的柜櫥里雖然沒有所謂極品的高檔茶葉,但口糧級的六大類基本茶和各種再加工茶都有一點兒。每次喝茶,大多都是獨飲,最近常常想起年少時的“茉莉花茶末兒”,雖然并沒有喝過幾次,但那濃濃的茉莉花香,又苦又澀的味道著實讓人忘不掉。
俗話說,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在我心里,茶一直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我生長在北方沿海小城,家境不算貧窮,父輩多少有些文化,他們都不喜歡喝茶。但每逢鄰居來串門或者有親戚、客人來訪,父母還是會以茶相待。熟悉、常來往的人來了,父母會用帶蓋子的大茶杯沏上一杯奉上;每逢不常來的人或者來的人多時,父母會用茶壺沏一大壺,再倒入小茶碗,用托盤端給客人。我基本上是給客人泡茶時聞茶香,客人走后清洗茶具時喝幾口剩茶湯。在我的記憶里,家里招待客人的茶葉都是茉莉花茶,不是合作社里買的就是父母單位發(fā)的防暑降溫用品,茶葉很碎,現(xiàn)在想來應該屬于“茶葉末兒”??腿藗兒炔?、聊天,氣氛很好,好像沒有人介意茶葉品質的好壞。
不知從何時起,家里年節(jié)的禮品里出現(xiàn)了茶葉,我知道了碧螺春、黃山毛峰、祁門紅茶、普洱……也不知從何時起街上出現(xiàn)了大大小小的茶葉店,繼而又出現(xiàn)了茶樓。不知不覺中我的腦海積攢了“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泊卻可以明志。(陸羽《茶經》)”“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讀春秋”這樣的詩句。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喝過少年時的“茉莉花茶末兒”了——當時幾毛錢或者幾塊錢的東西,但我現(xiàn)在時常會想起它,繼而想起那些清貧、淳樸的歲月和人們。我們現(xiàn)在真的富裕了——無論是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但每逢逛茶店、茶樓回來,我常想:茶葉——茶樹的葉子,現(xiàn)在大幾百、上千、上萬元一斤的這么多;茶具——飲茶的用具,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價錢高得讓人瞠目結舌。真的值嗎?如此之飲茶之道是否已經遠離了清靜、恬淡、內省修行的中國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