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柑村紅色文化,弘揚革命老區(qū)精神
今天是三下鄉(xiāng)的第三天,啟動第二個調研主題----探尋柑村紅色革命的歷史。柑村位于化州市笪橋鎮(zhèn)的東南部,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和英雄人物。調研前期已經對柑村的葉車養(yǎng)烈士的英雄事跡有所了解,這次前往柑村是更深入地挖掘有關當年葉車養(yǎng)烈士詳細的資料。
去柑村并沒有直達的汽車,加上陰雨天氣,我們調研組的成員只能乘坐摩托車到達柑村。沿著山路而上,空氣中夾雜著雨中泥土的芳香氣息。將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紅色革命村(柑村的標志)醒目地出現在眼前,環(huán)繞四周的建筑物也是有關于柑村的革命老區(qū)的建設與規(guī)劃,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這里愛國情懷的氣息。來到柑村村委服務中心,我們向柑村的書記道明此次來訪的調研目的,書記很樂意為我們提供有關葉車養(yǎng)烈士的信息以及當年的柑村抗日英雄的熱血革命資料。首先,書記領我們到革命烈士紀念墓碑,在矗立的紀念碑后面能夠看到葉車養(yǎng),葉致英等英雄烈士的墓碑,上面斑駁的字跡記載著他們當年的豐功偉績。天空雖然夾雜著蒙蒙細雨,可是書記依然細致地為我們講解有關這些烈士的故事。其中當書記提到葉致英女士在南路革命司令部的要員,在革命過程中不幸被捕,她不畏日本人的嚴刑逼供,寧死不屈,絕不背叛國家的悲壯故事令我們所有人為之敬重。一個才20歲的少女,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絕沒有害怕半分,為南路革命斗爭事業(yè)而奉獻自己的生命,書寫著壯烈的愛國熱忱。書記在雨中依然堅持著為我們講解這些烈士背后的故事,盡管南路革命斗爭已經過去很多年,可是當談起這些革命故事的時候,依舊生出無限感慨。另外,書記還分享了柑村當地村民很重視革命文化的傳承,他們通過捐款,遷祖墳的舉動為了建造好柑村紅色革命公園,為了讓更多的人重視這段悲壯的歷史,緬懷英烈,實在是難得。
緊接著書記還帶我們參觀了革命遺址---橘山小學,這里的博物館有資料詳細記載了當年革命的過程,以及后人為了緬懷先烈有感而發(fā)的詩句,出于對烈士的敬重,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這些烈士的高風亮節(jié)和愛國情操,用這些史料教育和觸動我們年輕一代,激發(fā)愛國之心。然后還帶我們訪問葉車養(yǎng)的后人,讓我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當年抗日戰(zhàn)爭的激烈以及葉車養(yǎng)一家的忠烈之士為國為民的抱負,另外我們還從橘山小學的前校長家中看到記載柑村革命斗爭的書籍,都是前人留下的對于葉車養(yǎng)一家當年革命的經過與評價,對我們調研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柑村人民為傳承革命精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當地人民為了更好地建設革命老區(qū)的紅色文化仍在不懈努力。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亦是柑村村民對自己使命的踐行與傳承。我們希望柑村的紅色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讓柑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作者:梁泳研 編輯:曾楹秀 嶺南師范學院馨光社會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