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捏嗓,嚎一通平唱花腔
掐指捏嗓,嚎一通平唱花腔,好不潤口清涼。三尺戲臺,白幕一丈,燭映三兩畫皮開腔唱。
這般場景在今日的鋼筋圍墻下亦難再見了,這就是咱們唐山土生土長的唐山皮影。它不比京韻華腔,威武端莊;也不比昆戲婉音,婀娜情長。但它卻是我們唐山人最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shù)形勢之一。
那幾張驢皮的精雕細琢,粉彩飾色,仿佛渾然天成,把戲中人物的形象展現(xiàn)的惟妙惟肖;那白幕下的幾位藝人,亮嗓舒音,揮枝舞影,憑借他們高超的的技藝,將人影合一,把戲中人物演繹的真實而豐滿。且不看這華美絕倫的皮影,且不聽這豪邁鏗鏘的唱腔。讓我閉目凝神,穿越到杳渺的明朝。
瞧那屢試不第的黃秀才,游學天涯,自京城一路到奉天,教授村童過活,同時創(chuàng)作影戲。也就是在這悠閑的歲月里成就了他對藝術(shù)的貢獻,也就是在這閑逸的時光中為我們留下了一塊深深烙有唐山印跡的藝術(shù)瑰寶……
想到這,我思緒淡然,不由想起了《海陽竹枝詞》,曰:環(huán)佩珊珊蓮步穩(wěn),帳前活現(xiàn)李夫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6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