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面面觀
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凡向消費者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袋等行為之一的,將受到最高1萬元的罰款。
據(jù)權威統(tǒng)計,我國目前每天使用30多億個塑料袋,生產(chǎn)這些塑料袋至少需要多噸石油,塑料袋若直接埋在地下,要200年才能腐爛,若焚燒處理則會產(chǎn)生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廢棄塑料袋也會形成白色污染。有專家推斷,限塑令一旦付諸實踐,我國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減少2/3,如果單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的確應對“限塑令”叫好。
可是,決策者們任何時候也不要忽視利益受損者,也就是說,要把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擺在首要位置,這也是踐行“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xiàn)。6月1日到了,老百姓從超市、集貿市場再也享受不到免費的塑料袋了,一時間覺得很茫然。結果是,商家捂著嘴偷著樂,百姓望著所購的物品發(fā)了愁,塑料袋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了消費者,商家居然還如此的冠冕堂皇。
不可否認,塑料袋的使用給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然而,普通老百姓是要過日子的,開門七件事,每天要和柴米油鹽醬醋茶打交道,商家不提供免費的塑料袋了,那每天提著籃子到單位上班,下班后再提著籃子去市場買菜可能么?決策者們說,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習慣問題,其實,這根本就不是習慣不習慣的問題,我們寧可花錢購買塑料袋,也不可能整天出門就手挎?zhèn)€籃子,腰上扎著個布袋子。以前從商場、集貿市場帶回來的袋子有幾個人會隨手一扔?好多新的建筑樓道都沒了垃圾通道,環(huán)衛(wèi)提倡垃圾袋裝化,百姓們最后不都還是將塑料袋合理的使用盛裝了垃圾?當政既然下這么大的決心限塑,那為什么不干脆一步到位禁塑呢?難道商家有償提供的塑料袋只要百姓掏了錢就不污染環(huán)境了?這就好像城區(qū)的主要街道不能泊車,可是,當車主交了停車費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車橫躺在馬路上了,盡管不合理,可一切都合了法。還比如控煙,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卻到處都是煙廠,有的煙廠還是一個城市的主要稅收來源,其實政府想禁煙還不容易,將煙廠封殺不就完了?何必還要制定什么“無煙日”、“禁毒日”?還要到處宣傳什么禁煙的意義和好處?歸根結底,還是經(jīng)濟利益在作祟。
現(xiàn)在,當官的為了限塑,頭腦發(fā)昏,限塑令一下,這可苦了我們過日子的百姓,每天的垃圾袋我們還得自己另行掏錢購買,該用的還得用,誰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什么也免不了,再窮也不可能為了節(jié)約一個塑料袋而讓垃圾隨便地堆放在家中。制定限塑令的長官們沒有親身體會,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你們有傭人可以使喚,家務有保姆代勞,你們真能了解基層老百姓的需求與疾苦嗎?動不動就是禁止、限制,說白了就是“庸政”,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利和弊,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作為人民政府應該為民眾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限”或“禁”,在限塑這件事上,相關部門做得的確不是很漂亮,塑料袋收費相比現(xiàn)在飛漲的物價百姓還是承擔得起,但是,心里的感覺是一種說不出的痛。
任何公共政策的形成,最終都是社會上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具體到“限塑令”,商家給百姓提供了有償?shù)乃芰洗?,相關企業(yè)的技術也需要同步改進,生產(chǎn)成本無疑會增加,這些帳最終都會算在消費者的頭上,消費者無疑是利益的直接受損者。這就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和尚念經(jīng),木魚吃虧。很顯然,百姓就是那任人投擲的木魚。其實,就限塑這件事來說,政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與民眾、企業(yè)一起為“限塑”來買單,比如,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在商場、超市和農(nóng)貿市場為購物者免費或低價提供環(huán)保袋,而對于塑料袋廠家的技術更新和產(chǎn)品升級,有關部門也應給予政策上或利益上的傾斜和扶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