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何曾要“吃人”!
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狂人日記》中猛烈抨擊了孔孟之道,說它在字里行間,統統都寫著“吃人”兩個字,事實上,孔子和孟子的本意,何曾是要“吃人”。
孔子對于社會的最高理想,是類似與現在所說的共產主義的“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第九),在大同社會里,權力和財富的分配不論裙帶關系,完全根據社會正義的需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個人都得到公正的待遇,因此才有了完美的社會秩序。但是這種社會只是上古才有,“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社會有了階級,幾乎所有的權力和財富資源都掌控在統治階級手中,“大同”成為一種不可能的夢想,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禮義來約束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行為,對于統治階級,可以享受權力和財富帶來的樂趣,前提是要實行仁政,給被統治者以活路。
孔子對于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橫征暴斂是深惡痛絕的,他曾經悲憤地說“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他非常看重人的價值,有以人為本的思想。有一次家里的馬廄失火,他退朝后先問傷人沒有,沒有問馬(論語第十•廄焚)。
孔子的最佳政見繼承人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明確提出,王道的前提是實行仁政,他具體地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p>
可悲的是,漢朝以來的統治者推崇孔孟之道,只是把孔孟之道當作維護自己統治的工具,他們僅僅看重的是“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卻把對老百姓的仁政丟在一邊。他們要老百姓遵循孔孟的教誨,自己又何曾把孔孟之道當回事。就像唐玄宗李隆基,當他色迷迷地欣賞自己的曾經的兒媳“溫泉水滑洗凝脂”時,哪里還有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里還有什么禮義廉恥!
孔孟之道成為上流社會魚肉百姓的工具,假使孔孟有知,該是何等慚愧,何等悲憤!(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