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抓撓
閑 話 抓 撓
文/觀鵝會意
人體皮膚某個地方發(fā)癢了,人就會本能地用手指去搔發(fā)癢的地方。但是老年人胳膊僵硬了,發(fā)癢的地方反而多起來了,搔癢起來很不方便,如背部發(fā)癢了需解衣脫衫才能抓癢,這樣做起來就太麻煩了,所以聰明的國人就發(fā)明了抓搔工具---抓撓。
抓撓這個工具是老少皆宜,你沒有它發(fā)癢了會急不可耐,隨手拿起個雞毛撣子,把撣子把伸入脖領(lǐng)口撓幾下,或者看到一個打蠅拍,也會把拍子把伸入脖領(lǐng)口撓幾下,以解燃眉之急。勞動人民的皮厚,也不要求抓撓好看,一般是因地制宜制作一個抓撓。晉北農(nóng)民制作的抓撓很簡單,找一根拇指粗二尺長的木棍,頭削細后插入玉米軸,一個綠色環(huán)保的抓撓就做好了,放在后炕癢來就取,他們還給這個土抓撓叫了一個詼諧的名字“氣死癢”,還有的地方叫“不求人”。
人是一種自私自利聰明的動物,能睹物思人,睹物興情,睹物抒懷,中國人的智商在這方面是聰明絕頂,說白了就是看到抓撓就能把它的作用,運用到人情世故之中去。
感悟其抓撓精神,特點就是能投其所好貼身地“為您服務(wù)”,雖然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嫌,雖然皮膚病靠抓撓搔癢會耽誤醫(yī)治,但是古人有鄧通靠為文帝吮疽舐痔而獲壟斷鑄錢為例,溜須拍馬者那一個不是都會得到好處?說到“溜須”還真有其典故,北宋寇準,為人耿直,官至宰相。同朝為官的丁謂善于奉迎,他深知只有把寇準拉為同伙才能大膽地結(jié)黨營私,所以在表面上處處對寇準畢恭畢敬言從計聽,在大庭廣眾之下更是要顯示出自己和寇準的親近與交情。一次,眾官在朝中吃飯,丁謂官為副宰相,寇準落座時他討好地挨著坐下。就餐當中丁謂看到寇大人胡須濺上了湯水,當時還沒有餐巾紙,他急忙起身用衣袖順須而擦,然后把胡須小心翼翼梳理整齊??軠手浪挠眯暮卧?,他可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留下合污話柄,馬上嘲笑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眾人哄堂大笑,羞得丁謂無地自容,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須”一詞的由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從古至今,溜須拍馬之人都善于投機取巧,伶牙俐齒,卑躬屈膝。他們雖然無能無德,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但就是能把“能干不如會干”這個哲理,演繹的酣暢淋漓。中國的史記記載著歷朝歷代許許多多正人君子剛直大臣,但是,君子們的下場不是貧窮就是遭遇陷害,而小人們大都能生活的順風順水得意洋洋。不是鄙人贊揚得意小人之舉,而是那個朝代阿諛奉承之人都能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現(xiàn)在不是有人把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道,尊稱為《成功指南》嗎?
如果中國人都去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誰去種糧食?誰去煉鋼鐵?神九怎么上天去對接?蛟龍怎么入海潛七千?鄙人認為就是把抓撓尊稱為如意,我的后代子孫還是希翼他們堂堂正正做正派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45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