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物談――三國謀士(六)

賈 詡
賈詡是曹魏政權(quán)的重要謀士,是一個很有才干的人,但他早年卻不得其主。最初,他是董卓的謀士。雖然他才干不在董卓倚重的謀士李儒之下,卻未被重用,未見向董卓獻一計一策,可能是他不愿助董卓為害吧。但董卓死后,他卻干了一件禍國秧民、驚天動地的大壞事。王允、呂布誅殺董卓后,獨不赦董卓手下4員大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4人商議欲散伙各自逃生,此時賈詡說:“你們?nèi)魲壾妴涡校煌らL就能將你們逮住。不如集合軍馬,殺入長安。若成功,奉朝廷以正天下;不成功,再走不遲?!?人遂聚兵10余萬,戰(zhàn)敗呂布,殺死王允,占領(lǐng)長安,劫持皇帝,又成了第二個董卓。后西涼太守馬騰、并州刺史韓遂領(lǐng)軍殺來,李傕又用賈詡計,將其殺得大敗??梢娰Z詡雖是一個智士,卻不是一個義士,如果軍隊解體,作為被朝廷通緝的董卓余黨,李傕等人還可以做土匪,而賈詡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就只有束手就擒,所以他為了保全身家性命,也就不顧朝廷的存亡、百姓的安危了。清代毛宗崗說他:“一句話便使天下大亂?!笨梢娖淠芰恐?。
但他也并不是一個惡人。李傕焚毀宮殿,欺凌皇帝,有大臣就對皇帝說:“賈詡雖為李傕心腹,但并未嘗忘君,陛下可與謀之。”皇帝便流淚對賈詡說:“卿能憐漢朝,救朕命乎?”賈詡拜伏說:“臣不敢忘君。陛下勿言,臣自圖之?!辟Z詡便暗中對李傕軍中的羌兵說:“天子知你們忠義,令你們回鄉(xiāng),后當有重賞?!鼻急於茧x散而去。賈詡又奏請皇帝,封李傕為大司馬。李傕大喜,說:“此女巫降神祈禱之力!”重賞女巫,卻不賞軍將。于是部將反叛,自相火并。在曹操領(lǐng)兵來征討時,又勸李傕投降。李傕要殺賈詡,賈詡便連夜逃走了。
賈詡第二次出場,是作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本是一勢力單薄的小軍閥,能在群雄爭霸中生存立足,全賴賈詡之力。就是雄才大略的曹操,遇到賈詡,也屢屢挫敗,甚至幾乎喪命。曹操大敗李傕、郭汜以后,統(tǒng)兵征討張繡。張繡向賈詡問計,賈詡說:“曹操勢大,不如投降。”張繡就降了曹操。曹操一見賈詡,便非常喜愛,欲用為謀士。而賈詡卻說:“我昔日跟隨李傕、郭汜,得罪天下;今隨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曹操進入宛城后,收了張繡的嬸子鄒氏,張繡大辱,請賈詡商議報仇。賈詡便為張繡設(shè)謀:詐稱兵士多有逃亡,請求將張繡駐扎在城外軍隊,移屯城中,分為四寨。又使人盜去曹操的護衛(wèi)典韋的兵器雙戟,再將典韋灌醉。然后夜間突襲曹操中軍大帳。曹操右臂中了一箭逃脫,所乘馬中三箭死亡,典韋醉中戰(zhàn)死,長子曹昂被亂箭射死,侄曹安民被砍為肉泥。
曹操二征張繡時,在南陽西城堆柴,似是欲從西門攻城。卻被賈詡看破是聲西擊東,于是將計就計,在西城多聚弱兵、百姓,虛張聲勢,卻將精兵伏于東門。曹操見了大喜,以為中計。結(jié)果夜間進城,中了埋伏,損兵5萬,輜重無數(shù),奔走數(shù)十里。賈詡又叫張繡急致書劉表,約截住曹軍后路。張繡與劉表會兵共對陣曹操時,忽袁紹欲犯許都,曹操慌忙撤軍。劉表欲追,賈詡說:“不可追。”劉表力勸張繡追,結(jié)果兩軍大敗而還。張繡對賈詡說:“不聽公言,果有此敗。”賈詡卻說:“現(xiàn)在再追?!睆埨C和劉表都不解。賈詡說:“只果追去,如不勝斬我首級。”劉表仍不信,張繡自引軍去追,果獲大勝。事后賈詡說:“ 曹操撤軍,必用精兵強將為后衛(wèi),以防追兵,故我追之必敗;而破我追兵后,必不再防備,故我追之能勝?!?/p>
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后,曹操和袁紹同時招降張繡,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理由是:袁強曹弱,我人少去投,必不以我為重;而曹操勢弱,得我必喜。況且袁紹連自己兄弟都不能容,還能容別人嗎?這是一次決定人生命運的關(guān)鍵選擇,歷史證明賈詡的選擇是正確的,保證了張繡未隨袁紹的滅亡而滅亡,也使自己有了一個輝煌、騰達的人生。(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賈詡從此便成為曹魏政權(quán)的重要人物,輔佐曹操、曹丕父子兩代。曹操西征馬超時,馬超英勇,曹操屢戰(zhàn)屢敗,賈詡遂勸曹操使反間計,讓馬超、韓遂相疑。曹操遂陣前與韓遂敘舊,讓馬超生疑。賈詡又說:“ 此還不足離間二人?!苯滩懿儆H筆一書,中間字意朦朧,于要害處,涂抹改易,單送給韓遂,又故意讓馬超知道。韓遂、馬超果然中計,兩家互殺,終使曹操獲勝。
曹操征討漢中張魯時,張魯陣中猛將龐德,力戰(zhàn)曹營許褚、張郃、徐晃、夏候淵4將,全無懼怯。曹操見了喜愛,欲收服龐德。賈詡深知張魯謀士楊松,極其貪婪,便教曹操以重金賄賂,讓其向張魯進龐德譖言,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故意打敗。張魯大怒,要龐德出戰(zhàn),不勝即斬。龐德抱恨出戰(zhàn),被曹軍活捉,思量張魯對他不信任,于是降了曹操。后關(guān)羽攻樊城時,龐德為先鋒,抬一棺材欲與關(guān)羽決死戰(zhàn)。 曹操歡喜說:“龐德如此忠勇,我有何憂!”賈詡卻說:“龐德恃血氣之勇,使人憂慮?!焙簖嫷鹿磺苌硭馈?/p>
帝王立嗣,雖是家事,更是國事,關(guān)乎國家的盛衰興亡,因此帝王、大臣都不能不慎重考慮。曹操共生五子,長子曹昂征張繡時死于宛城,余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植極其聰明,舉筆成章,曹操欲立為世子。曹丕向賈詡問計。賈詡教他以孝感動曹操。于是每逢曹操出征,諸子送行,曹植就寫文章,稱述功德;曹丕則痛哭流涕,哭得眾人皆感傷。曹操于是疑曹植乖巧,不及曹丕誠孝,在立嗣上躊躕不決,問于賈詡。賈詡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正在想事?!辈懿賳枺骸跋胧裁词??”賈詡說:“想袁紹、劉表父子之事。”――袁紹、劉表都因廢長立幼遺下大患。曹操聽罷大笑,遂立長子曹丕世子。事實也證明,曹丕比曹植更適宜當國君;曹植的確才華橫溢,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但使氣任性,只能為一文壇領(lǐng)袖,而不能勝負治國安邦之任。
賈詡一生,立身處世之道,首要是保全自己。他向人主獻計獻策、進言勸諫,只要盡到人臣的職責和義務(wù)就行,聽與不聽那是別人的事;所以他不會力諫,更不會死諫。曹丕欲完成曹操遺志統(tǒng)一天下,問計賈詡先取蜀還是先取吳,賈詡勸他觀望,待兩國之變。曹丕不聽,御駕親征東吳,結(jié)果大敗而回。曹丕稱帝,賈詡也是擁護者,領(lǐng)著眾臣朝拜。他不擁護行嗎?滿朝大臣皆擁護,他是首要大臣。同為曹操倚謀臣的荀彧,就是因為反對曹操封魏王,而被曹操逼迫自殺的。古代,擁立新皇帝是一件天大之功,就是開國元勛,所以滿朝大臣,不僅不反對曹丕篡漢稱帝,而且還積極地勸說曹丕稱帝――篡奪帝位的人總是要人假惺惺地勸進的――威逼漢獻帝退位。華歆、王朗恐嚇皇帝:“陛下宜早退位,免遭大禍?!被实壅f:“誰敢弒朕耶?”華歆厲聲說:“天下弒陛下者,何止一人?”嚇得皇帝逃往后殿,華歆竟扯住龍袍,變色說:“退與不退,早發(fā)一言!” 曹洪、曹休帶劍闖入后殿逼皇帝出來,搶奪玉璽?;实弁宋缓?,華歆用劍指著皇帝,厲聲說:“立一帝,廢一帝,古之常道!你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許入朝!”因這一段擁立之功,華歆被封為司徒,王朗被封為司空,其余大小官員一一升賞。但賈詡沒有充當這樣的積極分子,曹丕假惺惺征求他意見時,他就敷衍兩句;他見群臣洶洶,怕皇帝真的被急于立功的大臣所殺,才在皇帝哭著說愿讓出皇位時安慰皇帝說:“魏王必不負陛下,陛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辟Z詡擁護曹丕稱帝,是不能算作人生污點的。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人,是要擔負起保衛(wèi)國家、為民謀福祉的責任的,而漢獻帝早已名存實亡,而且生長深宮、養(yǎng)尊處優(yōu),即使給他這個權(quán)力,他也無能力履行職責。周代商,漢代秦,天命有常,唯有德有才者居之,曹魏為何就不能代劉漢呢?
《月旦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64825/
《三國演義》人物談――三國謀士(六)的評論 (共 11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