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自然博物館參觀記
10月30日下午2點,陽光明媚,秋高氣爽,我騎電摩來到鄭州師范學院西北隅,慕名對鄭州自然博物館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參觀,通過瀏覽,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鄭州自然博物館是經(jīng)國家文物局審批注冊、由鄭州市政府支持、鄭州師范學院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該館主要從事動物、植物、化石、礦物、土壤、水資源等領域的標本收藏、展覽,集教學、科研和科普功能于一體,2009年建成開館以來,被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林業(yè)廳命名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基地”、鄭州市教育局授予“校外教育基地”、鄭州市科技局遴選為“鄭州市生物物種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等。
展廳面積5000余平方米,共12個常設展區(qū)。一層設有:嵩山之春、南國夏風、大河金秋、冰雪風情、水生世界。二層設有:昆蟲世界、農(nóng)業(yè)文明、綠色暢想、造化神秀。三層設有:魅力黃河、神奇海洋、狂野非洲。展館結合青少年心理特點和審美視角,開辟了互動式探索自然奧秘的科普教育活動場所——實驗天地。展館收藏、展示標本萬余件,其中有華南虎、北極熊、金錢豹、揚子鱷、巨蟒、丹頂鶴、朱鹮、金雕、金斑喙鳳蝶等國家一、二級珍貴動物標本200余種,300余件,大部分珍貴標本、文字、圖片集中展示本館專業(yè)人員的省、市級科研項目研究的最新成果。常設展覽的同時,本館每年都會推出若干個臨時性專題展覽。展覽以生物、礦物、土壤分類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和諧自然為主要內(nèi)容,向觀眾普及自然科學、生態(tài)保護、天人合一的大生態(tài)觀。
我按照自然博物館展覽的順序,首先參觀的是一層 。
嵩山之春展區(qū),集中展示了以中原地區(qū)為代表的中緯度地區(qū)珍稀保護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有金雕和金錢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斑嘴鵜鶘、毛冠鹿、禿鷲、紅腹錦雞等26種。千年銀杏樹影婆娑,遒勁的國槐古藤纏繞、連翹綻放,桃花盛開,春意盎然,萬物復蘇。
南國夏風展區(qū),氣候炎熱潮濕,雨水充沛,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非常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條件,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這里花果飄香、椰林婀娜,無不散發(fā)出動人心魄的魅力。本展區(qū)主要展出熱帶地區(qū)的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揚子鱷、巨蟒、綠孔雀等;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金貓等6種。(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大河金秋展區(qū),鄭州黃河濕地西起鞏義曹栢村,東至狼城崗村,水域遼闊,灘涂廣布,濕地類型多樣,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我國中部地區(qū)濕地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重要地區(qū)和河流濕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區(qū)之一。在該區(qū)域內(nèi)共觀察記錄到15目、36科、115種鳥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大鴇、黑鸛等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白額雁、白琵鷺、灰鶴、鶚等16;河南省重點保護鳥類有10種;中日候鳥保護鳥類有36種;中澳候鳥保護鳥類有11種。
冰雪風情展區(qū),高緯度地區(qū)的北極熊等耐高寒動物僅展出3種,凸顯了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動物都蟄伏入眠,很少出沒。
水生世界展區(qū),設計得很有意思,在以上四個展區(qū)間腳下用厚厚的玻璃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室內(nèi)柔和的燈光照耀下,很像透明的大金魚缸,流動的水,流動的魚鱉蝦蟹類水生動植物,如珊瑚、藻類、海帶等。走在上面由于表面太光滑我小心翼翼,唯恐踩壞玻璃,或者是滑到,以至于很多水生物我沒有看清,倒是抓拍幾張照片匆匆離開。
通過步梯上到第二層,走廊里陳設的宣傳櫥窗,正在展覽“為了明年燕歸來——崖沙燕棲息地保護行動”,通過圖文并茂的表現(xiàn)形式,河南省新鄭市有一建筑工地,足球場大的小基坑筑巢的上萬只崖沙燕的命運,自2013年5月20日起,引起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等國家級媒體競相報道,在金錢與生命的博弈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小小燕子掀起不小的“蝴蝶效應”。
當人們慈悲之心再次面臨考驗時,公眾積累的情感瞬間爆發(fā)。為保護崖沙燕繁殖,經(jīng)過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讓候鳥飛等環(huán)保公益組織的奔走呼吁,有關方面決定為崖沙燕暫停施工。這次“人與自然的互動”贏得一片喝彩,“正能量,一個愛心工地,一座有愛的城市!”
媒體、公眾集體發(fā)問:崖沙燕為什么選擇在工地上筑巢?是因為適宜它們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我們在慶幸此次燕子躲過滅頂之災的同時,更應當通過理性的思考,積極的行動,為以后如何既避免崖沙燕再遭浩劫,又能不影響經(jīng)濟建設進程,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共贏。面對種種發(fā)問,展覽的系列圖片及解說解開了崖沙燕的神秘面紗,對崖沙燕進行科學的認知。
展覽的后記得出一個結論:人與自然和諧是王道。鳥類給人們大自然本質(zhì)的美感,使熙熙攘攘的人們從喧囂回歸到安詳、和諧的世界。小小崖沙燕掀起大大的“蝴蝶效應”,在野生動物的生命與人類眼前的利益博弈中,以人類友好的讓步為燕子贏得生存的空間。該種群的燕子目前是安全了,明年棲身何處?別處的燕子有同樣的幸運嗎?蕓蕓眾生皆有“萬類霜天競自由”嗎?人類不能承受“野生動物終結者”的罪責,讓我們在謀求自身幸福生活時,讓渡一點空間,為了燕子的生存與繁衍!小而言之,僅為鳥兒找一個窩;大而言之,則為如何以切實的生態(tài)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大命題。
到了第二層,我按展覽順序,首先參觀了昆蟲世界展區(qū)。通過閱讀簡介得知: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動物中,最興旺發(fā)達的大家族是昆蟲,現(xiàn)已知的種類達100多萬種。蝴蝶是昆蟲的一大類群,因為其美麗而備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舞動的精靈”、“會飛的花朵”。本展區(qū)以蝴蝶為主介紹了蝴蝶的形態(tài)特征、蝴蝶的一生、蝴蝶的分布及蝴蝶文化;展出了昆蟲標本300余種,其中蝴蝶標本有220種,步入該展區(qū),使您盡賞昆蟲世界的奇妙。昆蟲學家一般將昆蟲綱分為33個目,昆蟲的分類主要是根據(jù)它們身體的外部形態(tài),即翅、足、觸角、口器復眼等結構特點的不同來區(qū)分確定的。
農(nóng)業(yè)文明展區(qū)。我看到了按一比一的比例, 透明的玻璃櫥窗里擺放著豬、牛、羊、狗、貓、兔、馬、驢、雞、鴨、鵝、斑鳩、魚等動物標本,也看見雞蛋、鴨蛋、鵝蛋、斑鳩蛋、鴕鳥蛋,還看見小麥、大麥、大豆、花生、油菜、玉米、及各種蔬菜等植物標本,還有“奇妙的種子與花粉”更揭示了植物繁衍生息的奧秘。通過這一系列的動植物標本的展覽,特別是讓生長在城市里的青少年兒童認識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確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鄭州市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區(qū)域性差異顯著,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由于受地形與氣候的影響,鄭州地區(qū)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共計植物181科,941屬,2302種。在綠色暢想展區(qū),收藏并展出植物標本100余科,1000多種,布展采用恩格勒系統(tǒng)排列,信息系統(tǒng)對每種植物名稱、形態(tài)、分布、用途進行簡要的描述。踏入綠色長廊,使您一覽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就此展區(qū)的植物標本,我只認識其中如黃蒿、野蠶豆之類很少幾十種,可見自己對植物世界了解甚少。
造化神秀展區(qū)。大自然有雙巧手,雕刻的自然景觀多彩多姿,或山勢峻峭、壁立千仞;或群峰挺秀、層巒疊嶂。本展區(qū)展出了礦物、巖石、土壤及黃河、長江的水樣標本。其中礦物巖石150種;土壤標本按經(jīng)度地帶性分布,從東向西展出6種土樣;水樣標本沿黃河、長江的流向進行展示,踏入該展區(qū),使您盡賞造化之精華。如太室山盧崖瀑布飛流直下,各種地形地貌均突出了鄭州地區(qū)的地質(zhì)特征,代表了中國中原亙古億萬年所形成的大自然風貌,使我們參觀者獲得了一次認識中原地貌的機緣。
當我準備再上一層參觀“魅力黃河”“神奇海洋”“狂野非洲”時,博物館已經(jīng)下晚班了,因為整個下午就沒有幾個人參觀,我是參觀時間最長的一位。因為我不但仔細看圖片標本,還認真地逐個閱讀文字,特別是在兩個巨型的木質(zhì)地球儀和巨幅中國地圖地形分布圖前,我細細看,這是在外面很難看到的,也復習了我以前的地理知識,記得參加高考我最高的分數(shù)就是地理得了90多分,可是那時僅記個大概,現(xiàn)在隨著歲月的蹉跎也忘記得差不多了,故這次參觀,又激起了我對地理知識的熱愛,以至于工作人員催促我離館,說因為我還推遲十幾分鐘了,一看手機時間,才下午4點45分鐘,于是我戀戀不舍地離開,決定過一段時間再來彌補這次沒看完沒看夠的缺憾。
通過今日的參觀,我對大自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感到大自然真神奇,特別是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生共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且越來越覺得習總書記所提出“要綠水青山就是要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觀非常正確,應該讓所有的人都來經(jīng)常參觀, 既增長自然科普知識,又上了一堂生態(tài)文明教育課,尤其是青少年,學校和家長更應該多組織參觀,從小樹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讓世世代代都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人都愛護地球、保護地球人類唯一的家園!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48105/
鄭州自然博物館參觀記的評論 (共 9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