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透露了李白怎樣的情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陽春白雪,曲高和寡。音樂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李白其人其詩均堪稱格調(diào)高雅。后世對李白的總體評價是:仙風道骨,豪放飄逸,隨性而為,百無禁忌。李白生命中有兩樣東西不可或缺:月與酒。
李白涉及月、酒的詩句可信手拈來:“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薄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薄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薄?a target="_blank">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薄扒覙飞耙槐?,何須身后千載名?”“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心雄萬夫、睥睨世事的率性,李白對月與酒情有獨鐘。這性與情中間有什么必然的情感聯(lián)系呢?——我認為,李白的性,決定了他的情之所鐘,而兩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就充分體現(xiàn)在《月下獨酌》之中。
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高格調(diào)且隨性而為,蔑視世俗權(quán)威,必然會付出代價,而最小的代價大概就是孤獨了。所以李白很孤獨。請看:“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鼻熬湔f得實在,但后句卻有為自己狂飲開脫的嫌疑了。再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為什么愁?寂寞孤獨之哀怨也。繼續(xù)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孤獨之余,只好對著不動的高山發(fā)起呆來!——很顯然,李白感覺到孤獨。
李白的寂寞孤獨是深徹的,主動的,是他睥睨世事的個性所決定的。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薄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薄熬銘岩菖d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薄獙ψ约旱牟艢夥浅?a target="_blank">自信,相信總有一天會飛黃騰達。
他又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因為好運等等不來,于是開始給自己打氣了。
最后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薄獖W,運氣是來了,但還得順人臉色才行呀,但這完全違背李白的個性,于是只能放棄一展宏圖的“壯思”。俗話說的“高不成,低不就”,怎么辦?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只能是設法派遣孤獨了。于是月與酒成了李白的最愛:長空明月,本身就是高潔、孤獨的意象,與李白的志趣吻合;而醉酒,更是與美夢相近的心靈按摩劑呀?!屡c酒成了李白派遣孤獨的工具,是很自然的。
明白了李白性與情演進的軌跡,再看《月下獨酌》,可謂句句透著無奈的孤獨。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現(xiàn)在沒有知己,只能邀請明月作伴;喝酒的最佳人數(shù)是三到四人,于是便邀請影子,“對影成三人”嘛,——詩句很有想象力,很灑脫,正因為如此,如此想象,如此瀟灑的目的,只是在聊以自慰,豈非更令人扼腕?
喝醉了就開始唱歌跳舞,更是發(fā)泄愁思的典型行為!大家都知道,獨自一人喝酒能喝到唱歌跳舞,如果不是暫時錯亂,便是有必須排遣的濃郁的憂悶在。李白顯然屬于后者。正常的唱歌跳舞是有觀眾的,而且會很注意觀眾的反應。李白也不例外,但是他的眼里,月亮還是月亮,因為月亮在那里走來走去似的停住不動(這是看月亮的正常感覺),而影子也還是影子,隨著跳舞影子自然就亂七八糟了——它們并非有情有感的“觀眾”:李白醉了,但心里清楚月亮和影子不能與自己進行情感交流,否則他看到的就不會是“月徘徊”和“影凌亂”了。但是有什么辦法呢?李白此生只能交這樣的朋友,像屈原一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有如此想法的人,基本上是沒有朋友的。
李白有一首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讀書人幾乎人人會背,大家都認為這首詩反映了李白對普通人的情義。但在我看來,實在是因為李白能交往的朋友很少,一個普通的粉絲汪倫請他去做客,他就去了,而且還流連忘返,最后還贈詩一首。他非常珍惜對他來說是十分稀罕的人際交往,這才是《贈汪倫》的正確解讀。
汪倫這樣的朋友既然不多,那就只好與酒、月為伴。李白主觀上是認識到這不過是聊以自慰的,最后兩句“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為什么說“無情游”?這里的“無情”,說明李白意識到它們無法與自己進行明確的情感交流,而李白是非常需要這種交流的,所以就點出了“無情”兩字——他為無法與它們進行情感交流,而甚感遺憾!
灑脫,超俗,醉歌,尋歡的背后,是難以排遣的寂寞孤獨,是一顆“獨醒”而無奈的心靈——我以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4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