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那一撮黃泥土(散文)/包國卿
題記:外出旅行,行囊總藏有一撮黃泥土,那就是媽媽放進背囊中家鄉(xiāng)一撮黃泥土呢。媽媽說:專門醫(yī)治水土不服毛病。所以這撮黃泥土深深嵌進生命中,成為我一生里最珍愛的寶貝,想起它就想起媽媽。
正是梅雨季節(jié),去江南參加一次采風活動,因為行程來的太過唐突,又不好有薄人家情面,反正不是太遠,便簡單收拾行囊匆匆上路了。
這個季節(jié)北方當好晴空萬里,天地一派舒爽,最適宜避暑了,江南的氣候就無法茍同了。整天陰沉著一張老臉,沒個好模樣,霧里污吐,不是雨就是霧,屋里屋外潮濕的一塌糊涂,站不起躺不下,讓人郁悶死了。尤其,來自蒙古高原,看慣了晴天麗日,天高云淡,來到南方舊有水土不服毛病犯了,一行忙得夠嗆,啥藥也不管用,一直低燒不退,幾天下來面黃肌瘦,人像個黃臉婆沒個樣子了。當我想念起草原,家鄉(xiāng),想起小時候出遠門,母親總要在包包里裝撮家鄉(xiāng)黃泥土,遇水土不服,跑肚拉稀,開水一沖,服上毛病立刻煙消云散。此時,看看自己空空的行囊,想我的老母親,想念故鄉(xiāng)那撮黃泥土了。
故鄉(xiāng)那撮黃泥土,那是孕育生命之土,更是記憶里最難忘的老娘土哦!
其實,這是我出外旅行中及其普通的一次,卻勾連起少年時期一樁沉甸甸往事回憶,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小時候身體十分柔弱,有些弱不禁風。親人們講:土娃子還長一幅嬌身子呢。百八十里遠的路都不能走,甚至去到十幾里的鎮(zhèn)上,如果渴了喝上一口水都不行,否則跑肚拉稀不得了。偶爾遇上這種情況,媽媽就會用村上祖輩傳下來的老土方子,捏一撮老家屋后黃黏土開水沖服,水土不服這種癥狀立馬就消失不見了,當然人也立時精神了。后來我去外地讀書,每次離家之前,母親知道我有這個毛病,臨行前總要包一撮黃泥土放在包包里,然后千叮嚀萬囑咐。去到新的地方,每次喝水前,碗里都要先放上幾粒家鄉(xiāng)的老黃土,結(jié)果藥到病除真的特別有效,水土不服癥狀也立刻沒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參軍離開家鄉(xiāng),臨行前也不知啥時候,母親竟不聲不響從屋后土山取回一大包老黃土,悄悄裝在親手為我縫制的小布袋子中,待到部隊整理衣物時才發(fā)現(xiàn),里面還留有一張小紙條呢。上面工工整整寫著:兒,當兵在外一時半時回不了家,媽媽也關(guān)心不到你了,平常自己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別忘了喝水前,把老黃土在水杯中放上幾粒,就不會有水土不服的毛病了。就在服役期間,媽媽曾來部隊探望,每次兜子里最重的那還是不忘帶上家鄉(xiāng)的老黃土。(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如今定居異鄉(xiāng)時間久了,盡管水土不服老毛病時有發(fā)生,但是,城里用藥方便,治療手段也有許多,用家鄉(xiāng)老黃土醫(yī)治習慣漸漸淡忘了。尤其是母親多年前離世,盡管患水土不服的老毛病,也再沒人提及小時候用老黏土醫(yī)治的土方子了。有時胃不舒服,去到醫(yī)院也聽不到水土不服這個詞了,更想不到用家鄉(xiāng)土方子醫(yī)治那個絕招了。出門遠行也再無人督促帶上一撮老黃土的事了,更何況離家鄉(xiāng)遠了,過去的事也只是一段記憶而已。每次出門之前,妻子知道我胃腸不好,習慣拉肚子。所以,總是買些胃舒平,黃鏈霉素等隨身帶上,一旦出了癥狀,喝上幾粒頂一頂了事。
不過長年累月在外工作,東跑西顛,水土不服的老毛病也時有發(fā)生,總覺藥都不太起作用,就常常想起母親的老土方子,說出來不免引起同行一陣開懷大笑。其中也有笑話我土老帽的,也有夸獎我老母親的重大發(fā)明,要我再回老家時帶一些老黃土作研究,言外之意是也想用一用,也許那就是麥飯石呢。這時我就像重又見到母親微笑著站在我面前一樣,激動的熱淚橫流。
其實,人類居住幅員廣大,因為生活所需有許多不經(jīng)意間發(fā)明發(fā)現(xiàn),未見得不是好東西,就如人類起初發(fā)現(xiàn)一塊金礦石,外面不一定閃光,可它里面確實藏著金子一樣,百藥之王的麥飯石不也是人發(fā)現(xiàn)的嗎,母親那一撮黃土也許就是一付稀世良方呢。
故鄉(xiāng)一搓黃泥土,我與故鄉(xiāng)永遠不斷的情節(jié)……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3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