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邊上的童年
淮河邊上的童年
我的老家住在淮河邊上,悠悠淮河水從河南桐柏山流來,從我家門前流過,淮河邊的柳林、河灘是我童年的樂園。
春天一到,淮河岸邊那徒峭的河坎經(jīng)過一冬的嚴寒冰凍,泥土變得細碎、松軟,我和小伙伴們把它當作“土滑梯”,爬上去滑下來,既輕松又舒服,相互比賽,看誰滑得快,滑得額頭冒汗,臉蛋紅撲撲的,一直瘋玩到天黑才像歸巢的小鳥一樣回家。
“五九和六九,抬頭看楊柳”,淮河邊上到處生長著護堤柳,柳樹被人們稱作報春的使者,剛打過春,柳樹就開始發(fā)芽長葉,柳梢一天天地變化,由鵝黃色逐漸轉變成綠色,這時候,我和小伙伴們?nèi)宄扇旱嘏艿搅掷?,爬上柳樹,攀折柳枝,做成柳帽或柳笛,然后戴著柳帽吹著柳笛在淮河灘上瘋跑?/p>
到了農(nóng)歷五月,河灘變暖的時候,甲魚從河里爬上岸,在沙灘上產(chǎn)卵,我們會順著甲魚留下的痕跡,找到它們產(chǎn)卵的窩,扒出它們產(chǎn)的卵,一只甲魚一窩能產(chǎn)下七八個卵,圓圓的,白生生的。拿回家時,常常遭到大人的訓斥:一個卵就是一個命,你扒它干什么!
甲魚還喜歡爬到岸上曬太陽,曬太陽時,會把一只后爪伸出來,頭昂起來,神氣活現(xiàn),見到有人來了,慌忙朝河里爬去。這時候,你只要朝它正前方扔一個石塊,它會立即臥在淤泥里,你趕過去,在它攪渾水的地方,一抓一個準。那時候,人們不知道甲魚營養(yǎng)豐富,更不能用甲魚招待客人,若用甲魚招待客人,被認為是對客人的污辱。漁民們很少捉甲魚,所以淮河里的甲魚很多,春天在河邊上玩,常常會遇到在河邊曬蓋的甲魚。(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初夏時節(jié),當柳絮飄飛的時候,河面上會出現(xiàn)一種叫“柳棉蛾”的昆蟲,狀如蜻蜓,但個頭小,灰褐色,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暫,只有一天。捕捉柳棉蛾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如同盛大的節(jié)日,清晨,河邊上所有能下河的人,都帶上捕捉柳棉蛾的工具趕到河邊,有的扛著魚網(wǎng),有的扛著竹桿,竹桿的一頭拴著繩子,小伙伴們拿著盛饃用的罩頭子或竹籃子,站在河邊上。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不知誰喊了一聲:“柳棉蛾出來了!”本來風平浪靜的河面上頓時鉆出無數(shù)只柳棉蛾,一眨眼的工夫,河面上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柳棉蛾,大人小孩一齊動手,有的用網(wǎng)抄,有的用棍子將柳棉蛾往一處趕,用罩頭子撮。剛把第一批出現(xiàn)的柳棉蛾撈完,第二批柳棉蛾又出現(xiàn)了。人們大呼小叫,手忙腳亂。當太陽高高升起時,柳棉蛾突然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滿載而歸的人們,將柳棉蛾摻上雞蛋、韭菜煎炒,其味道比河蝦還要鮮美。吃不完的,就曬干存放起來,作為冬天的下酒菜。
汛期到來的時候,洪水洶涌澎湃,河面上一個旋窩跟著一個旋窩,洪水帶來樹枝雜草和泥沙,也帶來各種魚群。我目睹過一群黑魚從河邊游過,也見過一群鯽魚從河邊游過。那些魚兒一條挨著一條,讓我懂得了什么是“過江之鯽”。我纏著母親用紗布、鐵絲和竹桿給我縫制一個抄網(wǎng),網(wǎng)口有臉盆那么大,按上一根竹桿。天不亮我就來到河邊,坐在溜水口處,順著河水的流向一網(wǎng)一網(wǎng)地撈,網(wǎng)網(wǎng)不落空,有竄條子,麻鞭子,麻姑妞子,小蝦、銀魚通體透明,一個早晨就能撈上三四斤。
洪水過后,留下一片片沼澤,溝滿塘平。有水就有魚,我跟著哥哥到處逮魚。逮魚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竭澤而漁”,另一種是“渾水摸魚”,對水淺的溝溏,我們把溝塘的兩頭用泥巴堵起來,用臉盆或木桶將水戽干。這時,各種魚兒在泥水中掙扎,鯽魚、鯰魚、鮭魚、黃箭、石滾皮、肉頭竄子……各種各樣的魚任人揀拾。我和哥哥只揀大的,不拾小的。扎手的革牙魚,泥鰍狗子,全都不屑一顧。遇到水深的溝塘,一時半會兒難以戽完,我和哥哥就脫個精光,跳入水中,趟過來趟過去,并用雙臂將水攪渾。缺氧的魚兒,一個個將頭探出水面呼吸。我們根據(jù)魚頭的大小、形狀,擇其大者而撈之。有時,一處溝塘就能撈二三十斤,用繩子將魚兒一條條串起來,兄弟倆高高興興地把收獲抬回家去。
兒時的冬天,天特別冷,河面上結起了冰。哥哥會拉著我溜冰去。這時候,溜冰的人很多,比現(xiàn)在的溜冰場還要熱鬧。有時候,我們正在溜冰,娶新娘子的隊伍抬著花橋從河面上走過,聽到嗚哩哇啦的嗩吶聲,溜冰的人會一下子溜過去,攔住送新娘子的隊伍要喜糖。送親的人早有準備,把梨膏糖、染紅的花生撒在冰面上,趁著大家搶喜糖、花生的時候,送新娘子的隊伍過河而去。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已從蒙眛無知的玩童變成古稀老人,但童年的記憶,仍像一杯陳年老酒,散發(fā)著濃郁的香味,讓我懷念那段寶貴的時光。在我的童年里,雖然沒有值錢的玩具,甚至吃糠咽菜,破衣爛衫,但大自然給了我豐富的饋贈,淮河水妝扮了我童年的夢想,給了我生存的智慧,讓我的童年豐富多彩,快樂而又幸福。(安徽省阜陽市阜陽日報社 閆振田)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