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竹澗游記
豹竹澗,位于我的家鄉(xiāng)山東平度市區(qū)約四公里,為平度舊八景之一的“豹竹云臺”,名字既文雅,又蘊(yùn)含著神秘和朦朧。最高處的蓮花盆山就像一條巨龍盤曲而臥,形成了口細(xì)、頸長、腹大的葫蘆谷,谷底豹竹隨處可見,有一種說法是竹葉斑斑點點,極像豹子的皮毛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竹子旁邊的奇形怪石狀如虎豹而得名,豹竹澗命名的本義仍是個迷。哪種釋義已無所謂,豹竹澗環(huán)境的幽雅靜美、澗谷幽深,已征服了無數(shù)游客,吸引著不知多少省內(nèi)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趕廟會。
家鄉(xiāng)自古就有逢農(nóng)歷三月三到豹竹澗游玩、趕廟會的風(fēng)俗。曾流傳著:“三月三游豹竹澗,桃紅柳綠艷陽天”的說法。兒時經(jīng)常聽祖母講起她幾次到豹竹澗趕廟會的經(jīng)歷:“我和你的兩個二奶奶、一個大娘,走著到豹竹澗去趕廟會,人真多,真熱鬧,還有唱戲的。上面那一眼小井,常年不干,水真甜??!”我那時就依稀知曉祖母她們到豹竹澗去并非游玩,而是燒香拜佛,我驚嘆于她們這些小腳女人,竟步行十幾里去趕廟會,她們是為了心中的信仰而去的。而我那時聽了祖母對豹竹澗的美言,也渴望到豹竹澗去,我是本著豹竹澗人多熱鬧、景色迷人而想去的,只因年少而無法成行。
前幾年,我和妻子去暢游了一次豹竹澗,實現(xiàn)了珍藏在心中多年的美好愿望。這一游不要緊,妻還真有癮,我也有意,一拍即合,商定了重游豹竹澗。農(nóng)歷三月三日,我和妻一大早就起床了,匆匆吃罷了飯,打點行囊,挎上相機(jī),就開車出發(fā)了。
這天,風(fēng)和日麗,春風(fēng)煦煦。汽車疾駛在由市區(qū)往北往東的公路上,迎著初升的太陽,撲入視野的是一片春光,一路春色;車?yán)锊シ胖~克爾·杰克遜的經(jīng)典歌曲,恰經(jīng)“歡樂之聲”點歌房,心情好極了,車速也加快了。
不覺快到了牌坊,停下車,托人看管著。這時就見旅游區(qū)前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有騎著“老頭樂”帶著老太太的,有騎著摩托三輪車?yán)掀?a target="_blank">孩子的,有騎著電動車的大閨女、小媳婦,還有當(dāng)村一邊走一邊歡快拉呱的年輕女人們,看那高興勁兒,就知道拉呱的主題肯定是“三月三趕廟會”。而來往更多的當(dāng)屬開著私家車的,我倆趕到的時候,就見車輛已擺了一大溜,大概有幾里遠(yuǎn)。
走進(jìn)豹竹澗旅游區(qū),只見不遠(yuǎn)的路旁就是一片茂密的竹子,我猜想這就是“豹竹”,便不失時機(jī)舉起相機(jī),不停地按著快門,“咔嚓、咔嚓”,將這一片帶有豹竹澗象征意味的竹子定格在鏡頭里,將美麗的瞬間化為永恒。我在和當(dāng)?shù)卦谇鄭u工作的小伙子聊天時說:“怪不得叫它豹竹呢,長得像豹子一樣兇猛,一般竹子在北方長不這么好,而它們不知在這里已長了多少年,越長越旺盛。”小伙子不住地點頭:“是啊,是啊。”可能是因為年輕,對那片竹子沒有過多的見解。(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豹竹澗內(nèi),水豐竹茂,石奇松異,千年道觀古木參天。蜿蜒溪澗,多飛瀑流泉,山川的靈秀,匯入了山澗。我們沿谷而上,路旁不時有小溪流出,泉水清澈見底,發(fā)出“叮咚”的聲響,敲擊著歡快的心房。有時頓然蹲到小溪邊,洗一下手,擦一把臉,真想鞠一捧清清的泉水喝。心想,這有山有水的地方真是好??!怪不得有這么多人來呢,于是我就想到了祖母從前說的那眼井,曾讓我遐想了許多年。
峰回路轉(zhuǎn),舉目仰望,在群山環(huán)繞的山澗里就是唐代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始建的云臺觀,它氣勢雄偉而秀雅,在群山環(huán)繞青松古木簇?fù)硐拢⑽F(xiàn)出高大殿宇的飛檐,美麗壯觀的高閣,橫跨在彎彎的溪流間,是多么的灑脫與浪漫。清初鄰縣膠縣文士張謙宜慕名登臨云臺觀,大為驚嘆,當(dāng)即寫下“樹杪涌飛甍,閣跨溪澗曲”的妙句。這是對云臺觀的最好見證。當(dāng)我們攀登到東山上俯瞰云臺觀時,同行的崔女士驚叫道:“你看,在這里看云臺觀多漂亮??!”我?guī)撞骄挖s了過去,一看又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假若先前是壯觀的話,現(xiàn)在就是秀美。我又是不停地拍、拍。云臺觀久負(fù)盛名,上千年來,一直是家鄉(xiāng)最有名氣的道觀,不知延續(xù)了多少年,一直香火頗盛,前來燒香許愿、祈福消災(zāi)者絡(luò)繹不絕。
云臺觀得名于觀內(nèi)一塊兀起的巨大磐石,稱為“云臺”。觸景生情,我想起了一段美麗的傳說,聽家鄉(xiāng)老人們說,在“云臺”附近生長著一片茂密的豹竹,竹葉滴下的露珠,天長日久,就在云臺上穿成幾個深坑。有的像缽子,有的像碗,大小、深淺不一。這些光滑圓圓的深坑,能雨前生云,預(yù)示著雨的到來。這個美麗的傳說雖不足信,可兒時耳聞目睹的經(jīng)歷卻猶在眼前。那時天大旱,莊稼不收就吃不上飯,被逼實在沒法,祖母就和幾個鄰居老太太一起,到各家化緣,帶著香紙悄悄地到豹竹澗云臺觀求雨??赡苁乔珊?,不幾天就下起了大雨,老太太們可樂壞了,認(rèn)為到云臺觀燒香拜佛真靈驗。
觀內(nèi)的茂密翠竹都寫進(jìn)明清人的詩里,大加贊美。明朝進(jìn)士毛宗魯?shù)桥R云臺觀后,曾欣然寫詩曰:“隱霧數(shù)層傍林館,新梢粉褪豹紋斑?!笔钦f這里的竹子上有狀若豹子身上的斑紋,寫出了這里竹子的特征。明朝另一位進(jìn)士官賢來豹竹澗贈詩曰:“風(fēng)蕭響處秋風(fēng)動,豹竹空余月夜回?!狈Q竹子為“豹竹”,他認(rèn)為豹竹澗的來歷來自于“豹竹”。清初布政使官靖共寫詩贊曰:“旁蹲奇石多如虎,莫怪漪漪似蔚文。”他認(rèn)為叢竹旁的奇石狀若虎豹。
登臨云臺觀,見游人如織,觀內(nèi)因廟會而一場熱鬧,有男女老少一起跳廣場舞的;有老太太們打腰鼓、扭秧歌的,另游客們駐足觀看,同行的一位朋友說:“過去到了三月三這天,都是唱大戲,搞得很隆重,現(xiàn)在唱戲的少了,都改成跳廣場舞、打腰鼓了?!蔽艺f:“這是隨時代而變。”說完,我又想起了祖母到豹竹澗趕廟會聽?wèi)虻臒狒[景象。
在觀內(nèi)各個廟宇前,都簇?fù)碇姸嗟挠稳耍瑹銦?,香焰裊裊婷婷,點上了香紙,就到輪流著到幾個廟宇間,在心中虔誠地膜拜,各抱不同的心愿而祈求,大抵有求子、求財?shù)模星笃桨驳?,有求?qū)除病魔的,還有為家人來祈求的,也是自己的心愿罷了。
據(jù)說,過去豹竹澗的云臺觀聚居著很多的道士,住持道長們“羽化登仙”后葬在云臺觀東面的山坡上,都是用長條石壘砌而成,點散在美麗的青山綠水間,形成了道教墓地獨特的風(fēng)格。
游覽這些墓地時我一直記著,不能漏掉一段美麗而神秘的傳說,我的心愿就是想尋找拜謁“李真人”墓地。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了“李真人”的墓地,頓覺一陣驚喜。我站在“李真人”墓前細(xì)細(xì)端詳,他的墓也是用長條石壘砌而成,墓葬格外高大。明嘉靖年間的“李真人”是一位名重當(dāng)時的“黃冠”,被稱為“仙人”。傳說“李真人”羽化前曾對他的弟子們交代后事,弟子們便問:“師傅,您什么時候回來?”“等到十八年后的一天,觀內(nèi)鑼鼓不敲齊鳴,那就是我回來了?!薄袄钫嫒恕庇鸹瘯r,捧手靜坐,不食不動,身體始終不倒。等到十八年后,萬歷吏部尚書掖縣人趙煥來游山時,對云臺觀中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并且此時鑼鼓齊鳴。聽到鑼鼓齊鳴聲,“李真人”的弟子們知道師傅又回來了,都出觀相迎趙煥,趙煥來到觀內(nèi),對著“李真人”拜了三拜,“李真人”的遺體訇然倒下。這時,弟子們都認(rèn)為趙煥就是“李真人”轉(zhuǎn)世,朝著趙煥跪拜,齊聲叫:“師傅”。這段美麗而神秘的傳說已在家鄉(xiāng)民間流傳了數(shù)百年,幾乎婦孺皆知,更給豹竹澗增添了許多神秘誘人的色彩。
游覽豹竹澗,我的思維始終游走在神秘與真實間,游離于歷史與現(xiàn)實中,使我將過去的美麗傳說幻化于現(xiàn)實的美麗景色中,這就是我游豹竹澗的收獲所在。
喬顯德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0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