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清高”

(一)
平日里,我們聽到“清高”這個詞每每是近乎貶義的表達:評價某人,說他“太清高”了,是含有不言而喻的否定和責(zé)怪意味;有人當面說你一句,說你“真清高”或你“有點清高”,是隱含著怨意或不屑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中,人們看到的或感受到的“清高”太復(fù)雜了,遠非詞典解釋:“清高”,指人的品格純潔高尚。這確乎是褒義詞了。
真正意義上的“清高”,乃是一種讓人仰慕的風(fēng)度、高尚的境界。
因為“清高”者超然處世,不糾纏無關(guān)大局的是非曲直,蔑視卑鄙和齷齪,是智者的修養(yǎng);
因為具有“清高”風(fēng)格的人,并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謙守志道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因為“清高”不等于佛家的“出世”,亦不等于道家的“無為”,而只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和為人修養(yǎng),且事實上真正的“清高”者大都是有所作為的。諸如,陶淵明、許由、林和靖、倪云林,還有諸葛亮、林則徐等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
宣揚“清高無用論”的人是別有用心的。
古人云:“大隱隱于朝,小隱隱于野?!闭嬲那甯哒吒矣诿鎸ΜF(xiàn)實,不與小人爭斗陰謀詭計,不看重塵俗的榮辱升遷,不計較物質(zhì)利益的斤斤兩兩,只注重精神的滿足和人生的感受,灑脫而至。
賣弄“清高”的人是假清高者。他們以清高為表象和手段,騙取功名利祿,是對清高真正的玷污,令人討厭惡心。唐高宗時,有位“隨駕隱士”盧藏用,想升官發(fā)財又不愿受科舉之累,便以賣弄清高為手段撈取功名利祿。他先以隱居為名住在靠近京師長安的終南山,以便結(jié)交官場。因高宗皇帝在東都洛陽小住,盧便又在洛陽近郊的少室山找個隱居地?;实鄣能囻{往返于長安洛陽兩京。盧也隨之奔波于“終南”“少室”兩山之間。后盧如愿以償做了官,其友便諷刺其清高隱居為“終南捷徑”。
(三)
一些修養(yǎng)很好、涵養(yǎng)極深的人,不喜歡表現(xiàn)自己,只是含而不露。反倒是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總是以傲慢輕世的態(tài)度來表現(xiàn)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做法并不高明。因為,高明在于內(nèi)涵,不在外表;謙虛出于真心,不出于假意。真正有內(nèi)涵的人,絕不輕忽傲慢;真正謙虛的人必定虛懷若谷,并不對人阿諛奉承。
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表面上,似乎什么都無所謂,看上去很清高,但內(nèi)心深處什么利益也不放過;嘴巴上,憤世嫉俗,似乎也很清高,然而自己的行為卻極其齷齪,其所憤所嫉的往往是他所得不到的;行動上,慣唱高調(diào),貌似清高,如果讓他照自己“唱”的去做,死活也不干,只是想欺世盜名而已。
這些清高者一句話便可說穿:除臉不要,什么都想要。清高者一般是不會自鳴的。自鳴者也不都清高。假清高者都是小人。奉勸他們實實在在思量一下:自己是否是清高之人?做過清高者該做的事?
(四)
一個人,有顏值、文化值、智商值、情商值、健康值等。然首要的應(yīng)是道德值。這樣綜合起來,才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立體具象的人。
現(xiàn)代社會道德,要求做人真實,不要虛偽。清高如果不沾虛偽,確乎是令人仰止的美德。泛道德論固不可取,可是放逐道德、道德完全虛無化就好了嗎?也許因為在欲望至上、快樂主義年代,我們早已節(jié)節(jié)敗退?
“弱德之美”,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持守,何嘗不是堅強的一種人格?品質(zhì)、言行、信念,它們是內(nèi)心的花朵,在內(nèi)心深處蔥蔥蘢蘢,散發(fā)異香,你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歸根結(jié)蒂,一言以蔽:做人就該清高點。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9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