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微信群中四辯手
現(xiàn)在的網絡真的是讓人樂不思蜀,激動不已;又讓人突然之間為了某一個問題爭論而翻臉,不久又馬上握手言和。我在去年的臘月,經歷了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刻,很有感慨,便想著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來感慨我們宜章同學微信群中四位辯手,來見證同學之間的友誼。
這張照片我攝于2017年1月22日的郴州市羅森尼娜甜點店,中午一點多,人太多,角度不好選。也許是天賜良機,這么好的一個時間,讓群里來的辯手從網上走到了臺下,聚在了一起。我按辯手進群的時間,來安排辯手們的順序:左一為四辯手白云凱,左二為一辯手劍花,右一為二辯手華實,右二為三辯手南國松風。
事情的起因太簡單了,老頑童一辯手手劍花,在出群的第三天,正值小年,又進群坦誠:給群友拜小年了!讓我們共同響應群主的號召,不在群里談敏感話題為底線,再開場辯論三十年。劍花的大度,感動了群里的另外三位辯手,大家紛紛地作自我批評;華實抓住有利時機,見劍花想見南國松風,由同學紅全引薦,又約了我與云凱等七人,一同前往,十一點多鐘,聚會在問客殺雞館,使得我們有這么一個好的機會,在網下再次展開辯論。激動的劍花從宜章趕來,就給我們每一個人一份擁抱,只可惜那個鏡頭我沒有拍攝下來。
四位辯手一到問客殺雞館,剛一坐下來,就打開了話匣子,從上次在微信群里的不便聊的文革、林彪事件、朝鮮之戰(zhàn)是打好還是不打好、臺灣解放問題,鄧小平理論的運用等等進行辯論,辯手們在微信群中那種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那種犀利的言語,精辟的措辭,又一次地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紅全還能插上嘴,我與格回(高二連同學)只有陪著他們傻笑的份兒。辯手們從問客殺雞館一直辯到羅森尼娜店,下午四點多鐘才散,那是因為劍花要回家陪娘過年。
我真的是很感慨,感慨群里的四位辯手,這么快就消徐了前幾天的過往與誤會,感慨群里的四位辯手把我們這個群帶得是如此的活躍,如此的生機勃勃。辯手們的風采依舊,他們之間的高風亮節(jié),由不得我不寫,由不得我不贊。
一辯手劍花,雖然比較熟悉他,但如此近距離地聽他辯論,還是第一次。你不得不服,群中臺下,任何時候他都能把握住自己的核心地位和頂梁柱位置。只要開講,抑揚頓挫、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無人能敵,不愧為赫赫有名的大學教授。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忠實捍衛(wèi)者,堅定的布爾什維克黨人,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理論辯論家,更是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擔當,不簡單!(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二辯手華實,知識面廣,才華橫溢。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無所不知,無事不曉,分析時局政事,客觀實在,一語中的。難怪大學生力與身姿之美的文章能見諸多報端,新華社能聘他為特約記者。我原本是一個不太關心實局政事之人,在群中被他風趣和睿智的話語感染人群,有時也不知深淺地在群中附合幾句,就只是覺得很開心?,F(xiàn)雖人在老,但認為還是要關心一下國家大事為好,不能只弄小資產,不探究里。
三辯手南國松風,(高我們兩屆的學長與兄長)。不見面不知道,一見面才知道:有著兄長闊廣的心胸,有著學長深厚的文化底蘊。雖其貌不揚,但其才難擋。嚴謹的藝術表達能力,酷愛學習積蓄的文字功底,對時局、歷史科學解辯,都能切中時弊,引經徬典,出口成章,文彩飛揚。不愧為我們的兄長和學長。在他面前,我自愧不如,自己實在是才疏學淺,任何時候南國兄長都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四辯手白云凱,蟄伏群里,等待時機亮相。一出場就讓人始料不及、老謀深算、驚艷四方、勢如破竹、無法抵擋。工作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律師”,其深厚的法學功底、豐富的法務實踐、純熟的文書技巧、誠信的服務品質、實事求是的做人原則和作風,還有律師辯護的技巧,使他的辯解極具說服力,過目難忘,感慨萬千,實在是讓人折服和尊敬。在法學這方面,我還真的是一個法盲,需認真地向他學習與請教。
四辯手在聚會時也深深地認識到:四十八年的同學情真的是來之不易,宜章同學群是一個公共群,他們會從現(xiàn)在起,會尊重群主的建議,會尊重群友的感受,不在群里辯論過于敏感性的政治話題,只在私下聊;一定會嚴于律己,把好一個“度”,用心去維護群的活躍、和諧、溫磬與團結。我在郴州見證了四辯手的把手言和,看他們交杯問盞,喝咖啡的表情,就讓人感動,所以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分別時,四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久久不肯松開,都不再言語:不知何時再有這樣的機會,能坐在一起,面對面地辯論。相見恨晚啊,不打不相識啊,回去以后,約定回宜章微信群中在辯三十年!
回到家,我也很感慨,我也很激動,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靜。我能在網下群中看辯手們辯論,你一言,我一語,真的是好有味道;我能目睹辯手的風采,真讓人開了眼界,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休閑,是群里一種獨特的風騷。要是群里的辯手能把辯論的范圍擴大一些,辯論不僅僅只限于政治、歷史、軍事;再把它擴大到文學、教育、民生、保險等等領域,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何不是件樂事,快哉快哉。
我也來談點自己的感受:我們在花甲之年趕上了媒體能量大爆發(fā)的時代,這是時代的進步,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微信使人際交流空前發(fā)展,但信息也隨之大幅度地在貶值,可能也會引起人際矛盾的上升,但我們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對人對事都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能力,是非曲直都分得清。在同學群中,只要將辯論的范圍控制在“度”內,在辯論時,對不同意見,少批判,少指責,多寬容,多包涵;這個群就能正常運行。大凡君子,都能見賢思齊、從善如流、求同存異、海納百川。信息的取舍,可官方,可小道,可正史,可野史,批判式吸收,兼收并蓄,視野定會開闊。如果在一個微信群中,我們看不到新穎的東西,就像吃了沒有佐料的飯菜,食之無味;如果群里沒有幾個,每天有事沒事對掐的好友,這個群就不會有生氣,也不會活躍。我們這個群,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老年微信群,還有很多有才氣,有見解的同學深藏群里,不肯出來,為了讓我們這個群越來越好,大家都出來吧!
201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