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殘荷聽雨聲”
在西大時,最看不厭的就是那一方淺淺的荷塘。無論是在荷開滿塘的炎炎夏日,還是在枯枝敗葉的秋冬時節(jié),荷塘都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相比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似乎更喜歡“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葜∪~,盡管沒有了花開時的搖曳身姿,但卻多了幾分溫婉安靜的詩意。
曾幾何時,讀到《紅樓夢》的某一處,林妹妹說只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每一次讀到這一處,都會默念好幾遍,然后想起留在西大荷塘里的殘荷又是如何的美妙?我想大概也如《紅樓夢》中所寫的那樣吧!
看到了池中的枯荷。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睂氣O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的這園子閑了一閑,天天逛,那里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绷主煊竦溃骸拔易畈幌矚g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們別叫拔去了。”
南國的冬天郁郁蔥蔥,沒有什么冬天的感覺。唯有池中的枯葉殘荷向我們展示這這個季節(jié)的與眾不同。干枯的枝干依舊亭亭玉立,更顯幾分柔軟的骨感。蜷縮的殘葉風韻猶存,更顯得幾分的簡約的嫵媚。即便在冬天,南國的風也是溫和的,只是多了些許寒意罷了。殘荷的根莖隨風抖動的姿態(tài)也是那樣的惹人憐惜,唯恐被折斷。
或許,最美的情境還是冬雨纏綿,暗幕四合,華燈初上,人聲漸息,再看那一池零落的殘荷敗葉,星星點點的光,稀稀疏疏的雨,干枯的荷也變得濕潤了起來,相比于夏日的熱鬧,這也是一種別樣的美。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但多少回落筆卻已無言,收筆竟還有意。
“留得殘荷聽雨聲”,其實,這樣的意境多半是詩人的表達,但是這一種詩意的美卻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就林妹妹“只喜歡這一句”,可林妹妹的這種共鳴似乎大半是出于某一種悲傷的情緒,悲從中來,荷是殘荷,雨是秋雨,雨打殘荷,聲聲入耳,或許林妹妹慣于悲傷,所以才“只喜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孤獨,而非悲傷。即便在荷花盛開的最熱鬧的季節(jié)里,我依然覺得荷花是孤獨的,那一種人群里的繁華終究免不了落幕之后的孤單?;ㄩ_半夏,殘荷秋冬。因而,我更愿意看到的還是在那一個淺淺的荷塘之中,枯枝敗葉,與水同住,殘荷風雨,與水同往。這才是他們最本質(zhì)的狀態(tài)——孤獨但不悲傷,柔軟但卻堅韌。
今夜,無風無雨,但依舊念著那一池的殘荷,是否依然搖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8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