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們純樸的家風(fēng)
李劍鋒/渭南市石堡川水庫灌溉管理局
還是孩提時,常聽父親這樣講:爺爺自幼孤憐,九歲喪母,十三歲喪父,為了生計,十六歲出門熬相公,爺爺暗藏雄心,僅僅幾年,學(xué)技多項,先后在三原、河南文濟(jì)等地經(jīng)商作業(yè),因縣城遭受日機(jī)轟炸,爺爺回到家鄉(xiāng)務(wù)農(nóng)。為了一家人生計,爺爺既務(wù)農(nóng),又軋花,起早摸黑,趕車?yán)?,換取口糧,省吃儉用,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建成四合小院,一間正窯,窯前建成四間廈房,房前廈檐下是青磚鋪成小道,通向大門,那個院落,在那個年代,也算個體面人家。
爺爺用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要勤勞,不靠天,不靠地,用自己的雙手,就能建起自己的小家。
父親姊妹五個,他結(jié)婚時,就住在小院的一間廈房里,雖然居住的婚房只有七八個平方,但生活過得是有滋有味,后來有我們姊妹,一家四口,居住的有些擁擠,才在小院后邊找人箍了個窯洞,逐漸蓋起兩間廈房,總算有了自己的小家。
后來弟兄們分家,父親搬出老院子,另起灶爐在南巷建起了家園,閑時父親告訴我:那時我和妹妹正在上學(xué),父親和母親充做勞力,一磚一瓦,供匠建成四間平房,三間廈戶的小院落,院落整齊精致,著實讓村里人羨慕了十幾年。
父親時常說:再苦再累,就是身上掉層皮,也值。是的,父親樸素心愿,靠自已雙手,一切都會實現(xiàn)。(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打我記事起,每當(dāng)夜幕降臨,大人們忙完地里農(nóng)活,喝完湯,那時的夜晚,沒有電視喧囂,看場電影也是奢侈,鄰里圍座一起聊天。我們兄弟姐妹搬個凳子,聽大人們聊天講故事,成了段快樂的時光。
伯父常講:爺爺在外經(jīng)商,曾得到本線裝古書,應(yīng)該是類似聊齋之類的書籍,書里記載著許多傳奇故事,還有些是狐妖與書生的旖旎的愛情故事,只可惜解放前后,這本書被江湖游士騙走了。伯父的話語有些遺憾,但聽伯父講里面的故事,卻是津津有味,那時不懂什么是愛情,總會想入非非,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奇遇的書生。
回到小房子,總讓母親哄著睡踏實,才會安然,但是夜深夢醒時,周邊靜悄悄,黑漆漆的,總害怕狐妖就躲在房間的某個角落,嚇得縮成一團(tuán),哭著鉆進(jìn)母親懷抱。
伯父知道后告訴我:心中無魔,鬼神自去。只要心中向善,自然不會有鬼。他又告訴我:妖魔鬼怪并不可怕,就怕人心丑惡,比鬼神還可怕。
外婆是個要強(qiáng)的人。雖然離世十來年,至今她的話音還縈繞在耳畔,我們姊妹幼時,她常教導(dǎo):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筷子才能開始吃,吃時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fā)出吧唧吧唧的聲音。見長輩時,喝茶要雙手端著,坐板凳屁股只能坐三分之一,不要高架二郞腿,不要晃腿揺腳,為這些我們姊妹沒挨過打,但就是這些挨打,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規(guī)矩。
父親在那個年代,用時髦的話說:是個吃公糧的人,母親在農(nóng)村,父親又是“一頭沉”,父親工作的單位在百里之外,交通很不方便,回家的次數(shù)少得可憐??嗑涂嗔四赣H,地里農(nóng)活,家里的活,母親一古腦兒全干了。
在生產(chǎn)隊里勞動時,每到休息,母親也不閑著,忙著割一筐草或者拾揀一筐材禾,換點微薄的收獲,補(bǔ)貼家里。分田單干后,家里有十來畝地,母親更是沒有黑天白日的干活勞動,家里養(yǎng)豬養(yǎng)雞,凡是男人能干的活,母親干得并比他們差,在我眼里,完全就是一個女漢子。
等我長大了,跟在母親身后干活,或多或少能減輕些母親的辛苦,那時母親寧愿自己累些,總是提醒我,悠著點,不要閃著了腰,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茨赣H,雙肩孱弱,但是她用勤苦勞作,挑起我們這個大家。
父親在水利行業(yè)工作了三十多年,一直從事財會工作,父親說:那時水利行業(yè)項目多,尤其是世界銀行貸款投資的項目,每年經(jīng)他的手過的資金也在數(shù)千萬元,有的年份接近億元,但是父親每筆帳記得清清楚楚,沒有絲毫紕漏。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是父親從事工作的寫照,他常說:跟錢打交道,馬虎不得,不能有半點私心,不是自己的,一點也不能貪。要花錢,就要靠自己的血汗掙,那樣才會心里踏實,才會睡個安穩(wěn)覺,就不會怕半夜鬼敲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父輩們漸入暮年,他們那輩,身上溢出的品質(zhì),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是活生生的家風(fēng),他們言傳身教,用一種潛在的、恒久的、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輩心靈,塑造著我輩人格,陶冶著我輩性情,升華著我輩思想,讓我輩人生享受著豐盛的精神食糧。
人之初,性本善。有時我在想,孩子的人生本來就是一片空白,他們一生可以沒有多少錢與權(quán),無論將來貧窮與富有,只要有良好淳樸、健康向上的家訓(xùn),才能讓孩子在喧囂的塵世找到與生命緊緊相連的全部呼應(yīng)關(guān)系,找到屬于他們的人生方向,才能讓美好的人生過得踏實。
對我輩而言,傳承給孩子是使命,讓孩子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更勝耳提面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5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