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公與郭有明(19)

趙鐵公與郭有明(19)
十九、GDP引起的思緒
有資料顯示,在郭有明2000年到宜昌擔任市委副書記以來直到他2012年奉調擔任湖北省副省長離開宜昌,他在宜昌一共待了十二年,其中擔任市長4年,市委書記4年。在此期間,不論是講郭有明的政績還是講他的個人魅力,不論是講宜昌的城市形象還是市容市貌,不論是講領導的面子工程還是講GDP的發(fā)展,宜昌的巨大變化都是有目共睹的,郭有明的貢獻功不可沒。我討厭那些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死人的做法。
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宜昌和襄陽被確定為湖北省的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這個機遇對于當?shù)氐闹髡邅碚f也暗含著更多壓力。2004年,郭有明就任宜昌市長,這座城市的GDP總額達到540.13億元,首次名列全省第二,僅次于武漢市;到了2008年,郭有明從市長升任市委書記的那一年,宜昌的GDP達到1043.13億元,首次超過千億。也就是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進出口貿易出現(xiàn)雪崩,加上三峽工程即將主體竣工、相關投資會相應減少的雙重壓力下,郭有明卻決定為繼續(xù)保持“宜昌速度”而努力。
2009年初,宜昌的黨政大員頻頻帶隊出擊,到沿海和全國各地廣泛開展項目推介和招商合作,其中就包括投資200個億的全通涂鍍板項目。春風得意的郭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宜昌的具體措施在于“建成了一批關系長遠發(fā)展的重大產業(yè)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并在招商引資中不斷擴大經濟的開放度”;2010年,郭有明又提出宜昌的生產總值要實現(xiàn)“四年翻一番,連續(xù)翻三番”的目標,也就是從2004的500億開始,到2016年達到4000億,并同時謀劃實施雙千雙百工程和“2511”工程。
宜昌市政府研究室(也就是市發(fā)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的《宜昌市場主體發(fā)展問題研究》中解析“宜昌速度”時這樣闡述說,市委、市政府堅持“依法依規(guī)、打破常規(guī)、特事特辦、優(yōu)質服務”,構建重大項目建設的綠色通道,推行全程“保姆式服務”,并對企業(yè)發(fā)展予以大力扶持。而在2011年召開的省委省政府宜昌辦公會上,省委領導再一次充分肯定了宜昌所取得的成績,并表示宜昌的城市發(fā)展步伐可以更快一些。(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這無疑是對郭有明的苦心經營做出的高度肯定和莫大鼓勵,為此,郭有明信心滿滿的聲稱,這既是省委省政府對宜昌提出的要求,也是宜昌要達到的宏偉目標。也就是在2011年,宜昌GDP達到2140.69億元,不僅突破了二千億,而且提前一年實現(xiàn)對2008年的翻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8月,郭有明兼任了湖北省副省長的職務,第二年就離開了宜昌。
郭有明任上最耀眼的是一路狂飆突進的宜昌經濟數(shù)據。2008年,全市 GDP首次突破 1000億元;2012年突破2000億,短短4年之間,宜昌的GDP總量實現(xiàn)了翻番。而他更希望再通過5年的努力,推進宜昌市的經濟總量實現(xiàn)新的跨越,確?!八哪攴环?、連續(xù)翻三番”的夢想,力爭“十二五”末宜昌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5%,可惜沒有人給他那樣的機會。
郭有明的另一個大手筆是把宜昌建設成為“特大城市”。他提出的城市規(guī)劃設想是要在5年內把宜昌中心城區(qū)的建成區(qū)面積從目前的100平方公里增加一倍,達到200平方公里,即在“五年再造一個新宜昌”。也就是在郭有明的這種雄心和各方的努力下,宜昌先于省會武漢拿下了“三城聯(lián)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國家衛(wèi)生城市)三塊金字招牌,使得宜昌的宜居指數(shù)位列全國前茅,不過那僅僅就是文字游戲和面子工程而已。
關于領導重視GDP,唯GDP為命的奇怪主要政績現(xiàn)象一直一來就受到各方面的質疑,所以在得知郭有明出事后,湖北某位老領導在日記里寫下“GDP害死人”的感嘆,所以上屆政府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推出的4萬億投資一直以來都被各方面說得稀爛,新的領導上臺以后,專門發(fā)文說要以綜合考察取代以GDP為衡量標準,可是話音未落,全國的發(fā)展速度就步步下滑,就不得不對經濟政策做出“微調”,在刺激經濟的暗示下,據媒體透露,各地出臺的投資項目居然高達10萬億,不是換湯不換藥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