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情誼

重慶的夜景,香港的夜景,好像聽上去,讀一段文字,看兩張圖片,就跟享福似的.若親生體味一番,那還了得.這些城市的夜景,好比街燈,一盞盞的,連接的,也仿佛中國也被照亮了,而這些燈的附近,自然也就亮了.但燈火總有到不了的角落,這便給社會留下了陰影.
我算是一個農村孩子,恰好在鄉(xiāng)下度過了整個童年,也恰好在12歲之后,就因征地搬遷,搬不走的,有那勤勞簡樸的品質.
……上車了,坐在車里,一動也不能動,呆呆地望著窗外,傻傻地思考著.最后上車的,是一位面容厚實的大叔,還扛著個大箱子.不知道為什么,他把箱子立在我旁邊,自己卻坐在了一米開外.車剛開動,車速較慢,可箱子卻搖個不停.我的天,他不來扶?他只是奇葩地呆滯地盯著箱子,任意搖擺.直到那一刻,他一把抓住扶桿,一把抓住箱子,把我都嚇到了.他環(huán)視一下,搖搖晃晃地,費力地把箱子托回原位.不知為什么,我也奇葩地關注起大叔.
不對!我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叔左面坐著的是一位姑娘, 她衣著華麗,還聽著音樂,玩著手機.大叔右邊的是一位紳士,他衣著端莊,穿一身西服,打著領結.再看看大叔,穿一身老舊的衣服,好像舍不得扔,幸好沒爛,鞋上又滿是泥.大叔似乎被鄙視了.這一切,仿佛之前的一切都可以原諒.令我沒想到的,大叔一直挺直了背,滿懷期望地望向前方.車子過隧道了,大叔那深邃的眼光仿佛把整條隧道照亮了.
車子到站.我本以為大叔會最后一個下車,忍受人群的擁擠,卻一直保護著箱子.可事實,我還未下車以前,大叔又像來一樣,消失在人群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我與大叔毫無交情,只因為同情,觸動了心靈;也因為同情,讓我們心連心.我相信,我們需要這樣的情誼.我更希望,人們能高舉明燈,照亮世界—那些應被照亮的……(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致張肖云老師的話:您曾給過兩個建議:1,在4段加一句話—“見大叔坐下,她嘴里嘀咕著什么.”2,這樣寫是不是顯得負面,不積極向上. 我告訴您,都沒問題,為什么?自己想!
我同情的不是人......(我并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