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的鍋鏟
本文所說的“鍋鏟”,有的地方也叫炒菜勺,是炒菜時用以翻撥原料,煮飯時攪米、起飯、鏟鍋粑的工具。“鍋鏟”在黔北地區(qū)的語言環(huán)境中還有另外一種意思:當你對他人所說所做不滿意或不相信時,通常會說,“你說(做)個鍋鏟喲”。
近日上班無事,無意間翻看到手機里幾張鍋鏟的照片,是春節(jié)期間去老媽家中吃飯時照下的。鍋鏟由整塊鐵器千錘百煉而成,長約三十公分,鍋鏟手柄中部加工時均勻扭成的“麻花繞”讓人覺得此小小物件瞬間便附著上了一些“靈氣”,鍋鏟尾部是很自然的一個倒鉤,方便不用時掛在筷簍邊上或墻上。
小時候雖說生活很是艱苦,在老媽的精心算計下,也算是天真無邪地長大了。參加工作后的某一天,偶然發(fā)現(xiàn)老媽手中正用著的鍋鏟前部已經(jīng)被磨去了約三分之一的大小,我說去給老媽買一把新的鍋鏟,老媽只是簡簡單單地應了我一句,“不用買新的,用習慣了,順手?!?a target="_blank">時間久了才慢慢知道了老媽手中的那把鍋鏟是有“分量”的。
據(jù)說老媽手中的那把鍋鏟是在我出生前由一位在小鎮(zhèn)上打鐵的遠房親戚送給的,這樣算來,它比我“年長”,應該是我的“鐵哥們”了。我已年過天命,那把鍋鏟已經(jīng)陪伴老媽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啊!
半個世紀走過,那把鍋鏟已經(jīng)融入了老媽的生活,是老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鍋鏟有知,它不會忘卻文革十年國民經(jīng)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沿物資極其匱乏時,時在鄉(xiāng)下的老媽帶著我和妹妹時常是一鍋清湯寡水的瓜豆甚至野菜果腹的艱難歲月,那時候鍋鏟幾乎成了擺設,總是銹跡斑斑地掛在墻角,那般孤獨。它記錄了父親每次從野外回到家中,一家人實實在在、歡聲笑語的快樂時光;它見證了父母為我們的無私付出和我們兄妹的健康成長。
記憶中的幾次搬家,丟棄了一些大大小小件的老物件,唯獨這把鍋鏟老媽一直不忘帶在身邊,用它做飯炒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媽手中的那把被歲月磨去了三分之一“鏟掌”的鍋鏟越發(fā)的油光錚亮啦。(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場上的炊具在不斷豐富和更新,老媽家中的廚房也先后添置了幾把不銹鋼和銅質鍋鏟,不同的炊具掛成一排,像極了一排隨時準備出操的士兵。老媽做飯時卻仍然對她的那把老鍋鏟“情有獨鐘”,我想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健康,二是情感。是的,陪伴老媽一起走過半個世紀的鍋鏟,是有生命的。它是一段歷史,它是一種傳承,它更是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
我在想,不知從何時起,我的“鐵哥們”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百年水車
2016年4月12日下午于貴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3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