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紛紛……》

文/樰素
【一】
聽說,故里新墳舊壟,青草茵茵。不知道籬笆門前的杏樹,是否以為東風吹滿了淺粉?也不曉得舊堂屋檐下的春燕能否重新歸來?
是的,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缺。恰似人間煙塵之事,難以圓滿,總是留下若多遺憾讓人嗟嘆感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感傷,正如那故里籬笆門前潺緩的溪流,幾多波瀾,幾多曲折,何其悠悠!
月淺燈深,凄凄冷冷,鄉(xiāng)音何處尋?歸夢,知否山水長?
記憶中,故里的清明總是陰沉沉的,也會有綿綿細雨。清明日,星光還未褪去,祖父就用顫抖著的手點上豆油燈,生火,起灶。在灶火上煮黃米湯,滿屋子糜(mei)子味飄香,砂鍋里發(fā)出“噗嗤,噗嗤”的聲音。這是故鄉(xiāng)的聲音,再熟悉不過了。
飯罷,祖父手里用紅布兜提著煮好的黃米湯,腋窩里挾夾著燒紙,推開籬笆門,步履蹣跚地領著我去上墳。村莊隱隱約約地被春霧籠罩起來,似披了一層薄紗,渺渺茫茫,輕輕柔柔。行人一路上三三兩兩,倏爾田野上牦牛哞_哞的叫聲,響徹在山谷間。聽祖父說,祖祖輩輩從古到今都是些窮酸的文人墨客,沒有什么仕途,更沒有什么達官顯貴。幼小的我只是不解地點了點頭,心里還是隱約能理解祖父的無奈和哀嘆。
山路曲折迂回,走了大半天,翻過一個山峁才到了墳前。祖父小心翼翼地掏出兜兜里的糜子湯,讓我潑撒在墳墓的周圍。他跪在墳前把燒紙點著,喉嚨聳動了幾下,望著陰沉沉的天空,干癟的眼窩里流出了晶瑩的東西,臉上縱橫的溝壑也擋不住,滴在青草上,撒在紙灰上。
風起后,白蝴蝶帶上離人的思念,翩翩起舞,越過山梁,飛向遙遠的地方……
善良的祖父雖是文人,卻清苦了一生,沒有享過幾次天倫之樂。
前三年,祖父含淚為祖母過了第一個清明后,在一個陰雨天愀然離世。
的確,光陰痛了,春天便很快會老去。
生怕仳離。問花,花不語。
院落梨花,慘白如雪。墻垣上的白芷青苔遺忘了你昔日的俊跡。
清明雨,似我的哀傷,漲滿了杏樹下的水甕。
花滿渚,酒盈甌。清寂無事,閑吹笙曲,興味蕭然苦澀。
笙歌散盡,斟半盞殘酒,輕輕潑灑在清明雨上。
是我,獨自一個人。素束守在你身旁。
折一束你最愛的杏花,將流年細細與你訴說。
并說,清明雨,斷了誰人的魂?
【二】
清明雨,雨打花落,落地成殤。
每逢清明時節(jié),我都要冒雨趲行,順手折幾枝楊柳,徒步看一路煙火。累了,棲居在村野的客棧里小酌兩三杯,解解夜半三更料峭中的春寒。
倚著幾案,看紗窗外糜雨綿綿,行人三三兩兩,春衫盡濕,蒙蒙煙雨中杏花盛開,酒家青簾,依稀可見。雨霽微風過,輕叩窗扉,恍若一夢,回到亙古的年代里。
曾幾何時,我是一介書生,寒窗苦讀,江湖夜雨十年燈。
活在人世間,總有一抹風景能撩撥我的心弦。
江南,人間四月,處處雜花生樹,杏花嫣紅,桃蕾雪白,杜鵑聲聲;街坊巷陌,煙火輕微,士女如云,皆賞春色。
那年,那天,亦是清明節(jié),細雨斜織,心中的愁緒難消。街巷遠處,樓閣朦朧,想尋一客棧,避避雨,歇歇腳,微雨中見你在街坊叫賣杏花。
豆蔻年華的你宛如春風中的一朵桃花,穿著素凈的布衣,不施粉脂,粉白透紅的臉上秋波盈盈,素雅卻不乏驚艷。我心里不由泛起一絲漣漪。我并不知道如何跟你搭訕,因為少女的心我不敢觸碰,怕含苞待放的你羞澀。
沒想到,你落落大方地凝視著我。我愣怔許久,方才轉(zhuǎn)過神來。你好似察覺了我的心思,即刻垂下眼簾,嬌羞把你點綴地更加動人,我不覺心旌搖曳,差點難以自持。
待熾熱的心緒平息下來,我把衣袖中藏匿著的一點銅錢都給了你,把你瓶里插地一打杏花都買了下來。
那時,或許你覺得,我是一個浪漫的人,居然用插花去消遣時光。你凝視著我,會心地嫣然一笑,偶爾用含情脈脈的目光向我一瞥,顯出一副楚楚動人的模樣來。
待雨后初晴,疏籬露斜暉,你請我吃茶,一同欣賞人間最美的風景。
你果然是一位不食煙火的女子,隨同你沿著濕漉漉的石板曲徑走去,旁側(cè)杏花綴滿枝椏,清風徐來,香氣繞人。忽見茅屋一隅伸展在掩映的杏花中,越過小橋流水,竹籬院落簡樸素雅,茅屋三楹。
你用清明的雨烹茶。
彼時,我喝下了世間所有的離愁。
你說,非關風月,只為真情。
我說,倘若生命有輪回。等你,走進我的水墨,在煙雨江南流芳百世。
我信佛,相信緣,人若有緣,一切皆緣。如若無緣,一切成空。
那天,因為杏花,微雨。
離愁多,芳草更芊芊。新愁不斷,生怕花落。
杏花還是枯萎了。夢后,一地落紅。
誰曾會想到,這個世間有些姹紫嫣紅花事的參演者,即便近若咫尺,亦恍若陌路。
情緣難度,在無邊無際的情海,我們都不肯回岸,都無法釋懷。
縱使,風塵繚亂的煙火嗆地你我不敢共同呼吸。
彼岸花,永遠在彼岸悠然綻放;此岸心,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開到茶糜,花事了……
【三】
清明雨,湮滅了浮華。
清明黃昏聽雨,甚是孤單。絲絲的雨聲,淡淡的閑愁,微微的花香??M繞在靈魂深處,久久不能離去……
我想,千年前清明的雨或許更為冰涼,蕭索。關于清明的來歷,歷史上介之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見狀,慟哭。見一血書,道:“割肉奉盡君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睍x文公拊木哀嗟,此日定作寒食,禁煙火,以懷子推。次年,文公登山祭奠,老樹復蘇,遂賜之“清明柳”,為懷之推割股之功,并曉諭天下,寒食后二日,稱作清明。
低眉,雨歇微涼?;厥坠蕠泶撼睢?/p>
江山易主,王朝更迭。古往今來,沉浮的宦海中少了多少清正廉明,而又多了多少貪贓枉法?世人皆醉于功名,沉于利祿。最憐,無人懂得,浮華落后,人比煙花寂。
有人,載入青史,千古流芳;有人,被人唾棄,遺臭萬年。
在生命荒蕪的渡口,我們都是過客。
死后,荒草一堆,化為灰燼。一切翩然遠遁。然而,清風,明月,依舊……
磨墨,舀一瓢清明雨,畫一幁山水。幾座霧山,一條曲徑,點點桃花。
走進水墨里,做一個老僧,擇一草廬,在青燈黃卷下,手執(zhí)念珠,慢敲木魚;華影曲水間,漁舟唱晚,欸乃歸舟,只為世人擺渡。
花盡,春亦盡。等清明時節(jié),在磬音中寂靜涅槃……
清明,雨紛紛……
【清明感懷,落筆于清明雨中】
樰素: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2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