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那只會唱歌的昆蟲

2015-11-09 14:07 作者:如故  | 6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炎熱的天,一只昆蟲在樹上歌唱著。

希臘詩人安那克倫把它叫作“歌唱的女王”、“繆斯的兒女”。然而有誰能知道,它的歌唱是為了慶祝那艱難的化羽重生,還是為了尋覓那苦等了一生的情?它的生命太短暫了,在它經歷了四到五年的煎熬,終于修成正果時,它只有七天的生命。也許它的歌唱也包含了對蒼天和造物主的不滿。

它不知道,它其實是幸運的。如果它生活印度,它要在地下苦熬八到九年,如果它生在美國,則更有十七年的漫長歲月等待著它。

它是一只雄蟬。

七天的生命里,它必須忙著。一出殼,便急著找對像、尋配偶,生育后代,繁衍種族。七天的時間里,它要尋找到它的另一半并與之生兒育女。因此,它只能引吭高歌,旁若無人地歌唱,以引來不會唱歌的雌蟬的青睞。盡管這歌聲在人類聽起來毫無旋律和美感,成為一種不斷重復的聒噪。

可能蒼天和造物主對孕育生命的個體都有一種憐憫吧!雄蟬的配偶要比它活的更長一些,但也沒超過一個月。雄蟬看不到它的后代,也無法與它的配偶共度余生,這或許也使它在樹上發(fā)出陣陣悲鳴。(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莊子說它“不知秋”。是啊,七天的生命怎么可能知道春秋呢?可是,至少蟬在羽化前還在土里經歷了四五個春秋,至少蟬還被古人按它的出現時間分為春蟬、夏蟬和寒蟬。莊非蟬,又焉知蟬呢?

蟬,古稱蜩。也許古人早已發(fā)現了蟬的生命周期,不然為什么會把它叫蜩呢?這個蜩字是多么明確地告訴我們,它只有一周的生命。在這里,我們又不能不為造字者對蟬的了解而感嘆!

如果從生命的長度而言,蟬是不幸的。如果從生命的厚度來論,蟬又是幸運的。在云起云飛、日升月落、改朝換代、滄海桑田的歷史和自然變化中,這個天地間存在的弱小生命,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走進了流光溢彩的中國古代、近代文化歷史舞臺。從遠古《詩經》先民的歌詠一直到清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我們都能在浩如煙海的文化長卷中看到它的存在。這是一個弱小昆蟲無法承載也永遠不可能想到的被人類贊美和記載的歷經千年的幸運。

然而,在不同人的眼里,蟬獲得的貶譽也是不同的。

在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告訴我的蟬,在我腦海中的印象是不求上進和驕傲的,它總是唱著“知了知了”的歌”,顯然是一個不值得學習的榜樣。

在林業(yè)工作者眼里,蟬是個害蟲。其實蟬本身就應該毫無疑義的劃入害蟲之列。它不僅是林木不共戴天的敵人,更是吸取樹木汁液的吸血鬼,確實應當群起而攻之。樹木的汁液被吸取后,輸導組織受到破壞,樹枝很快會干枯、斷裂,對楊柳、梧桐、桃樹等危害極大。蟬生存的地方,成片成簇的樹枝枯死,干葉在枯枝上搖曳,一派劫后的荒涼。

而在歷經千年的中醫(yī)文化里,它又是可以醫(yī)治人類疾病的藥材。據本草記載,蚱蟬和蟬蛻味咸、甘、寒、無毒,具有散風清熱、解毒止痛等功效。對百日發(fā)驚、破傷風病、頭負疼痛、風熱感冒、皮膚瘙癢、小兒啼、痘后目翳、胃熱吐食、疔瘡毒腫、咽喉腫痛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而蟬的幼蟲在地下被真菌侵入死亡后,從其尸體上長出的一株“蟬花”或“蟬冠”更是非常名貴的中藥材。

但蟬得到的最多最大的贊譽,還是在歷代文人的詩中和筆下。從《詩經》中《七月》:“五月鳴蜩”開始,它便走進了中國文學作品的殿堂。大量的文人墨客都把蟬作為一種具有多種美德和高潔的人格化身予以歌頌和贊揚。

大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以“濯淖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的蟬的形象,深情地贊揚了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和不隨波逐流。盧思道則在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中用“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的詩句,把蟬賦予了高潔、清白、與世無爭的品性。如果說班昭《蟬賦》中描寫的蟬“吸清露于丹園,抗喬枝而理翮”還停留在對蟬的自然品性的褒揚上,那么到了曹植《蟬賦》的筆下,蟬“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又具有了清素、淡泊、忠貞、耿介的品格。西晉的陸云在《寒蟬賦并序》中更稱贊蟬有文、清、廉、儉、信五種美德:“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睆拇?,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昆蟲在文人心目中更加完美起來,成為立身高潔的人格化身。受到美化的蟬,其實正是文人對自身品格的美化和借喻。隋朝舊臣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學廣,為人正直,深得器重。為了表明自己不是因為憑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于是,在他筆下的鳴蟬才有了“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表白,言外之意多少也有些自我標榜的嫌疑。

為什么古人會把蟬看作是高潔之物呢?大概古人只是看到了蟬先是在土里艱難掙扎、然后蛻變成蟲、羽化重生、脫離污穢,高居于樹,既保持朝飲甘露、暮咽高枝的清廉,又敢于“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地“獨立發(fā)表意見”的一面,而忽略了蟬對林木無情傷害的一面。古人紛紛說蟬是“饑食晨風.渴飲朝露”、“飲露身何潔”、“飲露已清心”等等,這著實也是對蟬這種昆蟲在認識上的一種缺失和遺憾。也許正是由于古人只看到了蟬符合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品格和道德時,才把蟬捧到了一個十分夸張的高度。

當然,在眾多的贊美聲中,也有個別詩人對蟬不屑一顧。如在陸龜蒙《蟬》的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羅隱筆下的蟬更是趨炎附勢之徒:“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雖有批判之聲,只是不入主流罷了。

由于蟬成了眾多文人認可的精神意象和寄托,沉淀了所謂高潔的人格因素,駱賓王在上疏論事觸忤武后,被以貪贓罪名下獄,身陷囹圄后,他便在獄中寫了《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借蟬自喻,希望別人相信他是清白和無辜的。詩人李商隱,滿腹經綸,抱負高遠,由于為人清高,生活清貧,后來,又意想不到地陷入牛李黨爭,不受重用,潦倒終身。他在聽到蟬的鳴唱時,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在他的《蟬》詩中,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了“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的牢騷和感慨。

也正是由于蟬的生命是短暫的,特別是在秋天的季節(jié)里,蟬與白露、秋風、大雁、霜菊、蟋蟀等物候共同組成了一幅悲秋之景,因而也激發(fā)了文人志士的家國之思、漂零之感和仕途之愁。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六首 其十二》,寫蟬在白露時節(jié)必死無疑的傷悲之情時,也喻指了自己“茲歲已蹉跎”的悲劇情懷,滲透了 “孤英將奈何”的凄苦人生。孟浩然的《秦中寄遠上人》“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也烘托了詩人聽到蟬聲后,心情悲涼和一生不得志的愁緒?!跋s聲未發(fā)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xù)弦?!毕s聲使劉禹錫心生凄涼,也讓長年漂泊在外的白居易鄉(xiāng)愁頓起:“一聞愁意結,再聽鄉(xiāng)心起”?!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的柳永自然也沒能例外。楊萬里“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則表達的更為直白。蟬本無知,蟬鳴也并不關愁,按照生物學家的說法,蟬鳴是在以它“優(yōu)美”的歌聲在尋覓配偶,然而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這都只不過是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正如王國維所說,是詩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罷了。

蟬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不僅產生了許多與蟬有關的成語,如金蟬脫殼、噤若寒蟬、蟬聯(lián)往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等,也影響了古人的飾物和習俗。楊大雅在《職林》上說:“漢侍中冠加金珰,附蟬,取其居高食潔?!睋f從漢代開始,人們都以蟬的羽化來喻之重生。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玉蟬稱為含蟬,意指其精神不死,會復活重生。若是身上有蟬的佩飾,則表示其人清高、高潔。后來,人們還賦予了蟬更多美好的寓意,比如:腰間佩玉蟬,則意為“腰纏萬貫”,胸前掛玉蟬,則是“一鳴驚人”,伏在一片樹葉上的蟬玉佩,更被喻為是“金枝玉葉”。

現代,蟬又成為一種新的營養(yǎng)源。蟬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是體弱、病后、老人及婦女產后的高級營養(yǎng)補品。有報道說,蟬蛹是衛(wèi)生部批準的“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資源名單”中唯一的昆蟲類食品。

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已經很少能聽到蟬叫了。蟬已不再引起人們對它的關注?,F代社會恢復了蟬本來的面目和地位,它仍然是一只喜歡歌唱的昆蟲。但從與蟬有關的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珍愛生命、保持自身的高尚的品格和清廉,仍然是我們今天應當汲取的有益精神之源。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95534/

那只會唱歌的昆蟲的評論 (共 6 條)

  • 老黨
  • 淡了紅顏
  • 雪靈
  • 心靜如水
  • 襄陽游子
  • 聽雨軒兒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阳朔县| 凌源市| 晋江市| 河津市| 乡宁县| 海阳市| 旌德县| 吉林市| 崇文区| 宁津县| 尤溪县| 永新县| 樟树市| 涡阳县| 吉木萨尔县| 遵义市| 永仁县| 繁峙县| 淄博市| 澄迈县| 广南县| 邯郸县| 靖边县| 杨浦区| 利津县| 潍坊市| 丹棱县| 丹江口市| 乐都县| 潼关县| 逊克县| 临沂市| 乐都县| 新密市| 仁布县| 竹溪县| 阳谷县| 黔南| 定远县| 会理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