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故鄉(xiāng)那條河(一)

2015-08-24 16:41 作者:2096892747  | 9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故鄉(xiāng)那條河,

蜿蜒流淌,身姿阿娜。

故鄉(xiāng)的風(fēng),伴她一路走過;

故鄉(xiāng)的土地,任她盡情撫摸。

故鄉(xiāng)那條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從村前流過,

很小的時候,

俺就叫她“大河”。

故鄉(xiāng)那條河,

給了俺很多很多,

像不能直呼長輩姓名一樣,

父老鄉(xiāng)親一直叫她“大河”。

大河,大河,

魂牽縈的母親河,

長流不息歸南海,

滿載鄉(xiāng)愁宛如歌。

夢縈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那條河,直到上學(xué)后俺才知道,她的真名是漠陽江。

“去大河擔(dān)水?!?/p>

“去大河洗身?!?/p>

“去大河捉魚。”

“去大河撐船?!?/p>

“去大河看龍船?!?/p>

......

凡與母親河有關(guān)的勞作和活動,土生土長的兩岸民眾,都以“大河”稱呼她。

漠陽江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發(fā)源于陽的云霧山脈。貫穿陽江市(原先是縣)的陽春、陽東、江城三地。在北津港注入南海。故鄉(xiāng)因江河而得名,原縣城稱為江城,又名鼉城——源于漠陽江古時黿鼉(一種兩棲爬行動物)繁多。

家鄉(xiāng)海庫村,位于江城南,漠陽江東畔。

很久以前,漠陽江由北向南,分大小兩支流從古老的縣城西邊流過,到頓砵山下又短暫合流,過頓砵山南,又分東西兩支流,淌過一大片灘地蜿蜒向南,在入??诟浇瑥?fù)歸一入海。

城南江河三叉口東岸,有一塊長滿青竹的高地。那時,沒有河堤,春末至秋初期間,洪水泛濫時,那片高地成了汪洋大海中一片綠洲。海邊、河畔的漁人常將船具、漁具和漁獲存放在綠洲的竹林里,以免被洪水沖走。久而久之,人們便稱這片綠洲為海庫。

由于鄰近縣城,陸續(xù)有人到這片綠洲砍竹蓋房,安家立業(yè)。人多之后,便逐步建成頗有風(fēng)水的江畔小村莊。到民國時期,已經(jīng)有陳、關(guān)、馮、黃、林、潘、彭、阮、楊、鄭等姓數(shù)十戶人家定居。

由于大部分人家系由縣城及附近移居過來,村民構(gòu)成并非農(nóng)漁為主,有工廠工人、手工業(yè)者、私塾老師、船員、商人、舊政府職員,還有游走江湖的各種技藝人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隨著河流沖積平原向南推進(jìn),海岸線越來越遠(yuǎn),漁人逐海而去,解放后,村里已經(jīng)沒有漁民定居了。

土改時,人們?yōu)榱朔值锰锏兀娂姺艞壠渌殬I(yè)和縣城戶籍,回村當(dāng)了農(nóng)民,僅有部分不愿意放棄看家手藝和職業(yè)的“男當(dāng)家”外出謀生,這些“男當(dāng)家”的眷屬則無一例外地獲得了當(dāng)?shù)剞r(nóng)業(yè)戶口。

小時候,家鄉(xiāng)是隸屬于陽江縣崗列公社玉沙大隊的一個自然村,內(nèi)分為十四、十五兩個生產(chǎn)隊,人均耕地約五分。

村莊坐東面西,西濱大河,北鄰江城,南邊、北邊和西邊有魚塘,東靠一大片茂密的原始竹林,稱為寨背。除了寨背的竹林,整個村莊周圍也是竹樹婆娑。南邊大魚塘和大河之間有座北帝廟,北面路東、小魚塘北邊有座土主廟。村西邊一條石路貫通南北,巷道東西走向,一棟棟民居沿巷道毗鄰,有青磚屋,也有泥磚屋,貧富賤貴,和睦相處。石路西臨一口大魚塘,魚塘連著一條彎彎的小河,小河連著大河,也連著村前和村北的水田。魚塘再西,便是水田與河灘。

夕陽西下時,站在樹蔭下的石路西眺,水田禾苗茁壯、荷花嬌艷,河邊芳草萋萋、竹影扶疏;大河波光粼粼,三兩只帆影沿江前行,小船的漁夫收網(wǎng)唱晚;河灘上,水牛背上牧童的笛聲悠揚;魚塘里,魚兒戲水,鵝鴨閑游,翠從棲枝飛去水面捉魚,點出圈圈漣漪……一幅城外水鄉(xiāng)的美妙風(fēng)景,就這么呈現(xiàn)出來:

波光帆影夕照中,

竹襯彩霞別樣紅。

牧童歸來吹橫笛,

漁夫晚唱喜收工。

青苗芳草沐晚風(fēng),

荷花盛開碧葉中。

鵝塘一邊起漣漪,

又是翠鳥學(xué)漁翁。

寨背竹林,有傳奇的故事

原始竹林,外面看去密不透風(fēng),只有村里人才知道里面的秘密:以簕竹、石竹為主的林子里有很多相連的通道,以及很多綠竹籠罩之下大小不一的平坦空地。這個秘密曾經(jīng)像神靈般庇護(hù)全體村民。這是阿嫲(俺奶奶)講述的故事:

那是國土淪喪的風(fēng)飄搖年代,老輩陽江人所經(jīng)歷難忘的“三·三事變”、“六·六事變”期間。

日本鬼子侵占縣城后,經(jīng)常整隊出兵毗鄰縣城的鄉(xiāng)村殺人搶掠。所幸家鄉(xiāng)人早有警惕,一些老人在村口的樹下納涼放哨,一發(fā)現(xiàn)鬼子出城,立即通知各家各戶。片刻,全村男女老少,連同耕牛,全部悄無聲息地隱藏到茂密的竹林深處。

鬼子進(jìn)村后,只見家家閉戶,全村空無一人,只好殺豬宰鵝,折騰半天后悻悻離去。

鬼子退出陽江前,數(shù)次過來洗劫,村民雖然損失了一些家畜和家禽,卻無人受到傷害,不像鄰村,時常有人無辜遭殺和受辱。

這片竹林,也曾經(jīng)以整體的自我犧牲來拯救苦難之中的村里人。

那是解放前陽江所遭遇過歷史上最嚴(yán)重的旱災(zāi)之年,漠陽大地幾乎顆粒無收,城內(nèi)城外,餓殍橫陳。

而從不開花的這片原始竹林,竟然在這個大災(zāi)之年,同時全部開花結(jié)籽。竹籽成熟后如同大米,從竹枝脫落,人稱竹米。處于饑餓之中的村民,靠掃集林下的竹米為食,渡過了艱難的災(zāi)年。而這片竹林結(jié)籽后全部枯萎,數(shù)年后才逐漸恢復(fù)生機。

這片神奇的竹林,也曾給先輩的童年帶來許多人享受不到的野趣和歡樂。

原來,這片原始竹林里生長的不單是竹子,還共生家鄉(xiāng)特有的許多鄉(xiāng)土樹木和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各色昆蟲和其它動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鉆進(jìn)林子里玩耍,采集野花野果,掏鳥蛋,捕捉鳥獸。

更有趣的是,大雨滂沱時,林邊水田、水溪、魚塘里的魚兒,逆著流淌的雨水,競相游上竹林地面,好像迫不及待地,要窺探林子深處的秘密什么的。只是積水流光之后,它們再也回不去原來的水域了。

雨停后,孩提時代的先輩們進(jìn)入林子里,不但能撿到掉到地下的幼鳥,還能不勞而獲地拾到鯽魚、鯉魚、草魚、塘虱、黃鱔、泥鰍等許多活蹦亂跳的淡水魚,還有龜、鱉、螃蟹、田螺、蝸牛等等……

村里一位阿婆,講過一件趣事:家養(yǎng)的一只鴨乸(母鴨),失蹤一個月后,竟然從竹林里,帶出一群毛茸茸的鴨仔(小鴨子),大搖大擺地回家討吃……

正是:

寨背密竹郁蔥蔥,

庇護(hù)鄉(xiāng)人有奇功。

更有林中藏百寶,

野趣濃濃撩村童。

寨背竹林以東,是一片廣闊的田園,俗稱田垌。田園遠(yuǎn)處與天際相交之間,夾著一排錯落有致的低矮丘陵。林邊東望,田園風(fēng)光盡覽,目光由南向北緩慢掃過,可依次看見遠(yuǎn)處的象山、尖山、桂山、崗背山及山頂?shù)拇u塔、望瞭嶺、江城、江城北面的北山及山上北塔……

這片廣闊的田園,是漠陽大地上的糧倉之一,也是漠陽江畔四季的田園詩畫。

春雨蒙蒙,農(nóng)夫身披葵衫(蓑衣),吆喝著水牛在田園里耕作;燕子穿梭霧靄,忙碌著含泥筑窩。詩曰:

春歸漠陽雨蒙蒙,

水牛農(nóng)夫入畫中。

含泥燕子穿霧靄,

來去匆匆催播種。

日晴空,南風(fēng)吹拂這廣闊田園的綠色海洋,魚兒在青翠禾苗下的水田游走,田邊小溪流水潺潺。詩曰:

夏日青禾沐清風(fēng),

禾下游魚逐水蟲。

良田萬畝皆翠綠,

溪水曲曲響叮咚。

秋高氣爽,廣闊田野金黃一片,農(nóng)人揮鐮收割,汗水流過的臉龐,掛著豐收的喜悅;天空中老鷹盤旋,敏銳地搜索著收割后田野里的一只只肥碩田鼠。詩曰:

秋實金黃染村東,

農(nóng)人割禾興沖沖。

雄鷹展翅低眼看,

碩鼠失蔭慌打洞。

季來臨,這里依然溫暖如春。水田變成了旱地,蔬菜、番薯、豌豆、綠肥等冬種作物生機勃勃,南來避寒的各種候鳥在田間覓食,菜花間飛舞的蜜蜂和蝴蝶,讓人忘記這已是冬天。詩曰:

冬天南國暖融融,

錦繡大地仍蔥蘢。

蜂蝶鳥雀田中戲,

不知天下有寒冬

家鄉(xiāng)石路的南北兩端都是村口,北村口向著縣城,被稱作村頭,而南村口則稱村尾。

村頭,一條兩米寬,高出水田兩尺許,三、四百米長的小路蜿蜒北上,抵達(dá)縣城。村民走過此路去縣城逛街、上班、做買賣,稱此路為街路。

村頭西邊有兩棵不大不小的榕樹,兒時,幾位發(fā)小常陪伴著幾頭水牛、幾個大人在濃密的樹蔭下玩耍、聊天,或單獨一人翹望出村的親人歸來。

出村口沿村北的小魚塘西邊向北,直行二三十米,路東邊有一塊百余平方米,與路面平齊,東、南、北邊筑有石塊的平地,這是海庫村供奉土地神的所在地——土主廟場。

土主廟是一座袖珍小廟,緊靠廟場東邊,青磚碧瓦,高僅及人,寬、深三兩尺許,廟里地面與神臺合一,約半人高,里面安坐一尊枕頭般大小的土地爺神像,神像前面是燭臺。燭臺上,常年總有香火和一些貢品。因敬畏神明,小時候雖然嘴饞,也不敢去偷吃那些水果、點心等美味貢品。

土主廟場四周有幾顆大樹和一些灌木叢。廟北一棵大榕樹,路邊一棵俗稱咸魚樹的矮樹,廟南一棵黃花合歡樹。榕樹龐大的根系布滿了廟場的基石,長長的樹須從樹干上垂掛下來,輕拂水塘。

廟場的樹上是小鳥的樂園,味甜、紫黑色的榕樹成熟果實是鳥兒的美食。小時候曾常在這里給鳥兒搗亂,或爬到榕樹上掏鳥窩,或幫著大哥哥們,將設(shè)置機關(guān)的竹制鳥籠掛到合歡樹上,誘捕那些機敏的白眉相思鳥。那時可謂童趣多多,殊不知是罪過!

路邊那棵咸魚樹,葉子拇指般大,卵形,有蠟光,樹枝長尖刺,嫩枝、嫩刺和葉脈紅色,整棵樹長得嶙峋蒼老,枝桿折俏,頗有藝術(shù)情趣。更可貴的是,它一年春秋兩度盛開白的“咸魚花”,燦爛無比。偶爾一陣南方吹過,白色的花瓣飄飄而下,猶如北方的雪花,美不勝收。

廟南那棵合歡樹是落葉樹種。春天,先長出綠油油的羽狀樹葉,后開放黃茸茸的簇絲狀花朵。陽光照耀下,綠葉上面金燦燦,散發(fā)著濃郁的芬芳?;ㄖx之后,樹上懸掛著一簇簇豆莢狀果實,在夏日的和風(fēng)中輕輕搖蕩,十分優(yōu)雅。

合歡樹的一個粗大枝椏上,還生長著一叢寄生植物。寄生植物結(jié)一種豆子般大小的綠色果子,果子成熟時黃色,味甜,是相思鳥喜的食物。

寄生果子未成熟時無味,發(fā)小們用竹竿勾打或上樹采摘,逐粒放入嘴里去掉果皮和果核,然后將果肉慢慢咀嚼成團(tuán),變成黏性很大、淡綠色的樹膠。用這種樹膠涂在細(xì)細(xì)的竹簽上,去粘捕蜻蜓、蝴蝶、金龜子、蟬、螳螂等昆蟲玩樂,野趣濃濃。據(jù)父輩們說,他們小時候用這種樹膠粘捕鳥雀也經(jīng)常得手。只是公社化之后,家鄉(xiāng)周圍竹木樹林逐漸稀少,鳥雀散去,這種野趣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廟場南邊是村北的一個小魚塘,東北邊是一個連著周圍水田的水塘。春夏時節(jié),魚兒游走在稻田與水塘之間覓食,各色蜻蜓、蝴蝶和其它飛蟲在禾苗與水草之間嬉戲,紅螯的大蟛蜞,三三兩兩的在榕樹根下懶洋洋地徘徊,而稻蔭下的田埂上,一排排的小青蛙蹲著乘涼和鳴唱……小時候,在土主廟周圍不作頑皮的玩耍,只是靜靜地欣賞小動物們的歌舞升平,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敢情是:

大樹小樹青又青,

金花銀花綴美景。

小小生靈千百態(tài),

土主廟周慶太平。

出土主廟場,街路繞西邊的水田,形成一個優(yōu)美的半月弧彎,弧彎中間,有一座石板橋,橋面略高于路面,長五尺許,寬三尺余,小河穿橋而過,橋下兩側(cè)均是較深的水坑,是聚集魚蝦的好地方,每隔三五個月,便有人在此竭澤而漁,少則幾斤,多則二十余斤的漁獲不在話下。

夜晚的鄉(xiāng)村沒有更好的去處,三五個鄉(xiāng)友沿街路,渡步到這石橋,坐下來納涼聊天,蠻有情趣。

這里沒有樹木遮擋,可望星空朗月,可看螢蟲紛飛,可聽鳴蟲夜唱,可聞蛙聲求偶;偶爾,還有夜鶯和蝙蝠從頭頂撲騰飛過;遇見夜歸的鄉(xiāng)親,寒暄幾句,頓覺鄉(xiāng)情暖暖。

詩嘆:

街路彎彎通江城,

一路風(fēng)塵一路情。

小橋流水伴春秋,

別樣風(fēng)情入夜景。

過石橋不遠(yuǎn),又是一個反方向的弧彎,彎路旁邊,有幾座墓塋,那是村中幾位先人的歇息處。百年之后,還能時常聽到子孫的腳步聲,也是他們修來的福分。

過墓塋百米許,就到了城南邊緣——石覺頭,一個半村半城的居民點,有十來戶人家。石覺頭西邊,就是陽江著名的千年古剎——石覺寺,村里人叫它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唐朝玄宗元年(公元712年),原名開元寺。明代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重建。清順治十一年(1554年)拓建觀音閣,掘出一石,上刻“石覺”二字,故改稱“石覺寺”。在清代至民國數(shù)百年間,寺廟先后五度重修和擴建,曾經(jīng)僧侶云集,信眾如潮。

石覺寺主體包括鐘樓、鼓樓、天王殿、韋馱殿、觀音殿、大悲樓、地藏王殿、大雄寶殿、客堂等,氣勢雄奇。寺內(nèi)供有金身三寶佛像、十八羅漢等塑像。

石覺寺是家鄉(xiāng)人出入縣城的必經(jīng)之地,父老鄉(xiāng)親信佛者眾。小時候不懂信仰,時常過來玩耍。上學(xué)時也經(jīng)常繞道過來看看。一幫發(fā)小,時不時溜進(jìn)莊嚴(yán)穆肅的殿堂,背著書包,一本正經(jīng)的,對著高高在上的大佛,或低頭合十,一臉虔誠;或輕敲木魚,念念有詞。

然而,未待吾輩孩童對禪意深有參悟,“文革”風(fēng)暴驟起,石覺寺便在香火鼎盛中,陷落一片凋零:

全寺被占用、改建,佛像神龕均遭破壞,經(jīng)文被毀,僧人流散……

直到俺離鄉(xiāng)幾年以后,寺廟才在撥亂反正的政策中逐漸恢復(fù)興盛,后來又集資重建、擴建。

小時候,對寺內(nèi)諸佛的印象還沒有對寺廟周圍的環(huán)境印象深。

寺廟北邊是一個大池塘(放生池),幾塊大石形成一個袖珍小島,一個八角亭建在小島上。一座石板拱橋連接小島和南岸。小島邊緣生長著龍眼、黃皮、芒果及樟樹、榕樹、苦楝樹,還有如意花、玉蘭花、玫瑰花及一些鄉(xiāng)土灌木,茂密陰涼??崾铍y當(dāng)時候,一幫發(fā)小會在那里納涼消遣。

寺廟東邊有幾棵高大的雞蛋花樹,黃白花常開,花香濃郁,小女孩喜歡在樹下跳繩、玩游戲。雞蛋花樹往東二、三十米,就是俺村的街路了。

寺廟南邊,是一片墓地。這里大概是老和尚和附近佛教信徒的一個歸宿吧,信徒的虔誠,挺感人的。

寺院門口向西,正對大河,門口邊有一棵大榕樹。一條大路與大河平行,南北橫過寺院門口外邊。小時候,大路西側(cè)的河邊,是繁忙的岸邊碼頭,常年??亢芏嘭洿?,卸貨裝貨的碼頭工人、運貨的搬運工人來來往往,十分熱鬧。碼頭對岸是頓砵山,一座風(fēng)景秀麗的臨江小山丘,山頂有座塔。據(jù)說,解放前這里沒有碼頭,河邊樹木蔥郁,石覺寺周圍一帶非常美麗,有“石覺禪林”之稱,是著名的陽江八景之一。

詩賦:

千年古剎踞江邊,

石覺禪林留美言。

晨鐘暮鼓勤勸世,

普度眾生耕福田。

江水奔流急向前,

恰如世事屢變遷,

古城滄桑佛見證,

榮衰有緣莫關(guān)天。

寺院門外,沿河邊南行三、四百米,有一個古老的渡口。那是與俺村隔河相望的三洲村,以及金朗島(大河的兩支流所包圍的沖積平原)其它村莊群眾出入縣城時,等候和上落渡船的地方。

繼續(xù)沿河邊南行三、四百米,便是俺村人們與大河密切交往之處——大埗頭。大埗頭向東通往村尾,人們在這里取水、洗菜、洗衣、洗身(沐浴的俗稱),上落船運貨物及其它與河水相關(guān)的勞作、活動。

大埗頭東南方向百步開外,一座琵琶半遮臉?biāo)频墓艔R掩藏在翠竹和綠樹中。這是俺村祖祖輩輩祈福求安的所在——北帝廟。

古廟青磚灰瓦,坐東面西,正對大河。廟前廟后,碧水環(huán)繞。匯入大河之前的小河偎依廟前,廟背一片茂密的榕樹林,左右菩提樹、苦楝樹、菩提竹、簕竹、石竹及其它鄉(xiāng)土植物庇蔭。

北帝廟系道教廟宇,崇拜北帝。

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其為統(tǒng)理北方、統(tǒng)領(lǐng)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又稱黑帝。

北帝統(tǒng)水,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他還是北極星的化身,指引船只正確航行,不迷失方向。

歲月月,古廟的神明福佑母親河畔的小村眾生,平平安安地經(jīng)歷無數(shù)風(fēng)風(fēng)雨雨,見證小村歷史,也和小村一起經(jīng)受歷史風(fēng)云的洗禮。

小時候,政治掛帥,傳統(tǒng)文化漸受冷落。朦朧懂事的時候,古廟已經(jīng)頗為滄桑。廟堂廟院被生產(chǎn)隊作為鵝場使用,北帝塑像雖在,卻幾無香火。在所有傳統(tǒng)文化被斥為封建迷信的“文革”浩劫年代,塑像被毀,院墻破敗不堪,廟堂一度用作牛舍。

然而,人心有鏡,信仰永存。村里人沒有磨滅對北帝的崇拜之心。政治形態(tài)最荒唐的日子,依然有人偷偷去奉香許愿。塑像被毀后,有人偷偷去將墻壁粉刷一新,描繪北帝畫像祭拜。政治環(huán)境寬松后,熱心的老婆婆們動員村里人集資修繕廟宇,后來又翻新重建。

有道是:

綠林蔥蘢藏古廟,

年年歲歲瑞氣繞。

福佑安保一方眾,

恩澤源源從未少。

信眾虔誠心可昭,

崇拜神明不信妖。

云開霧散天晴日,

又見廟宇神光照。

……

感謝上蒼,讓俺從漠陽江畔的小村開始,步入風(fēng)情萬種的凡塵世界。

遺憾的是,俺來到人間的時候,古老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在歷史的長河中走過了千百個年頭,她的姿色已經(jīng)衰退了許多,未能親眼目睹她最美時的妝容。

更遺憾的是,經(jīng)濟發(fā)展加速她姿色衰退的時候,命運讓俺早早地離開了她,未能為挽留她的青春作絲毫貢獻(xiàn)……

遺憾中藉以寬慰的是,俺人生中的最美好的歲月,在故鄉(xiāng)美麗的懷抱中度過。美好的回憶,濃濃的鄉(xiāng)愁,陪伴俺走過了異鄉(xiāng)四十年人生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之后,還將繼續(xù)陪伴……

每次回鄉(xiāng)省親,都為家鄉(xiāng)逐漸消失的美麗風(fēng)景有所失落,有所惋惜。

曾經(jīng)在原始竹林消失的殘跡,寨背那稀疏佇立、蒼老而又不知名的鄉(xiāng)土樹木之間久久徘徊,觸摸那滄桑的樹干,仰望樹上的鳥窩,就好像傾聽著它們講述過去竹林里的傳奇故事。

曾經(jīng)在因街路改道而荒蕪的土主廟場上靜坐、沉思。歡樂玩耍,掏鳥窩,捕鳥兒,小動物的千姿百態(tài),雪白燦爛的咸魚樹花,金黃色的合歡花……一幅幅畫面在腦海輪番浮現(xiàn)。

曾經(jīng)在因河堤改筑而消失了的大埗頭原址附近來回渡步,回憶當(dāng)年在大河里洗身、游泳、釣魚、撈蝦、扒蜆、撐船、和發(fā)小打水仗的種種情景。

曾經(jīng)……

別了,傳奇般的原始竹林;

別了,充滿歡樂的土主廟場;

別了,彎彎的街路,彎彎的小河;

別了,曾經(jīng)的大埗頭;

別了,美麗的鄉(xiāng)村風(fēng)景;

別了,美麗的田園詩畫;

別了,別了,別了……熟悉的故鄉(xiāng)美景,但愿時常在夢中再現(xiàn)!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79011/

故鄉(xiāng)那條河(一)的評論 (共 9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桑植县| 磐安县| 曲水县| 井陉县| 红河县| 工布江达县| 兴仁县| 冕宁县| 深圳市| 镶黄旗| 伽师县| 格尔木市| 大竹县| 永城市| 上饶县| 新宁县| 东至县| 安庆市| 宜丰县| 德安县| 淮滨县| 大同县| 红河县| 武宁县| 绍兴市| 自贡市| 罗田县| 体育| 济宁市| 博爱县| 任丘市| 洪湖市| 阿克苏市| 花垣县| 宿州市| 洪洞县| 万州区| 文化| 浦江县| 长春市|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