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接神兒”

一種美好的愿望,塑造了一個個無影的形象。
一種情感的寄托,演變成一項自覺自愿的活動。
“接神了——”這是除夕夜最脆快,最喜慶的聲音。
除夕夜接神兒,是以前過年很隆重,特別神圣的事。它是除夕夜祭祖、接神、守歲三項活動最重要的一項。
接神——顧名思義,就是把神仙都接回來過年,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圖的是吉利,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一種寄托。
接神活動不知道是從那個朝代傳下來的,從我記事的時候就有印象,感覺神神秘秘的,籠罩一層很恐怖的感覺。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這種活動也一年年逐步被淡化。但是,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那個時候過年有意思,有盼頭,有甜甜蜜蜜的滋味,有想天天過年的戀頭。(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所謂的接神,就是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以后,灶王爺?shù)确查g的諸位神仙都回天宮去了,不再理人間一些俗事了, 除夕這天,在半夜子時的時候,各路神仙又開始到降臨人間,家家戶戶都爭先恐后神接回家來,保佑今年全家生活幸福,平安,發(fā)財。
我小時候住在農(nóng)村,那個時候,農(nóng)村過年和現(xiàn)在城市里過年風俗習慣不太一樣,農(nóng)村過年有年的味道,具體表現(xiàn)就是各種活動多,說道多,講究多,所以情趣也就相對多。特別是除夕這天,從早上到第二天早上,就是和唱戲一樣,有序幕,有高潮,有尾聲,戲里有人物,有背景,有音樂,每一個人都是演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演得認認真真,構(gòu)成了一臺歡樂、団圓、喜慶的大戲。
東北過年的時候,天黑的特別早,六點鐘已經(jīng)是伸手不見五指了。除夕這天,每個村莊天剛擦黑就開始熱鬧起來,一座座農(nóng)家院子里,自扎的紅燈籠高高地掛在燈籠上,在風中搖動,任雪花在身邊飄灑;小孩子們?nèi)齻€一伙,兩個一快,穿著新衣服,拎著小燈籠在東家走,西家串,像夏天熒火蟲一閃一閃地游動;一個個二踢腳不知道從那個房山頭躥上天空,在空中來幾個炸響,地上已經(jīng)容不下人們的歡樂,快樂被擠上了天,歡樂祥和除夕之夜序幕從這個時候拉開了。
小時候我們拎的燈籠都是自己或者大人給做的,用的是高粱的桿,有三角形,也有四角形的,外面用紅色油紙糊的,下面是一個木盤,木盤上釘一個小釘子,把一種叫“嗑頭了”小臘燭安在上面,(“嗑頭了”是俗稱,是特別小的臘燭,形容嗑完一個頭,臘燭就燃燒沒有了。)點亮了,拎著它四處去拜年。除拎燈籠四處走,就是放鞭炮玩。那個年代,農(nóng)村非常困難,買鞭炮家家數(shù)量都有限,小孩子們最喜愛放鞭炮,沒有辦法,只好自力更生,我們經(jīng)常到生產(chǎn)隊的院子里撿一些破的麻繩頭子,廢銅爛鐵,或者看見誰家殺豬了,撿一些倒在外面的豬毛,回家用梳子梳理好,捆成一個小捆,拿到供銷社去換點鞭炮。除夕夜,放鞭炮的人家多,在別人家放完以后,我們馬上就去撿沒有響的“啞巴”來放。為了使鞭炮能放時間長一點,一直可以放到半夜接神的時候,大家都把成掛的鞭炮拆開,一個個地放。
除夕夜高潮氣氛是家家戶戶的接神活動。按照老祖宗的規(guī)矩,接神的時間應(yīng)該是零時。但是,人們越來越聰明,心眼也越來越多,大家為了搶財神,都提前進行,一家比一家提前,都怕財神讓別人家搶去。接神之前首先要祭祖。在除夕的上午,各家貼好對聯(lián)之后,就把老老祖宗的牌位供上。一般人家是用半張紅紙,上寫“供奉”二字,中間是:三代宗親之神位,兩邊有對聯(lián):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爐香。有講究的家人專門買一大張家譜畫,掛在墻上供奉,過完年后再收起保存。祭祖的時候,長輩人跪在前面,依次是后輩人,燒香,嗑頭,禱告等。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婦女們不參加祭祖,所以男人們祭祖的時候,她們就忙活飯菜。
祭祖之后,全家人開始到外面來接神。這個時候,家家都把大門、房門敞開,迎接財神進門。接神的儀式在院心舉行,擺上家用的桌子,供上祭品,點上香,然后由全家中最長者主持。按照迷信的說法,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大家按各方位嗑頭后,肅立待香燃盡,再叩首,最后將香,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備好的盆內(nèi)焚燒,開始放鞭炮,氣氛一下子濃烈起來,火光,鞭炮的光焰照亮了整個院子,家家相接,整個村子都亮堂堂的,烤得院子里暖烘烘的。全家人有的燒紙,有的放鞭炮,說各種吉利話,家家戶戶接回家了天神、地神、財神、灶王神等,進屋吃餃子,開始真正過大年了。
老輩人接神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不能忘記接姜太公來過年,據(jù)說,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忘了給自己留個位子,當除夕晚上諸神歸位后,他卻沒有了落腳的地方,老百姓可憐他,給他立個燈籠桿,讓他在燈籠桿下過年。說來姜太公也太死心眼了,傻得叫人可憐,為什么不以權(quán)謀私給自己先謀個好的位子?看來,以權(quán)謀私是從外國傳來的,咱們老祖宗自古以來就是為政清廉的。老百姓喜愛為政清廉的人,每逢過年,都惦記著無家可歸的姜太公,把燈籠桿底下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姜太公接回來過個舒服的年。
神接回家了,大家進屋開始給自家老人拜年,少輩的人要給父母,爺爺奶奶嗑頭,有錢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都給幾分錢壓歲錢,沒有的就不給了。然后,一家人開始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餃子,大家樂樂呵呵地尋找能夠吃到“包錢”的餃子,好一年有財運。此時此刻,人間天界一同歡聚,其樂融融。大紅的燈籠,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供臺上燈光,整個村莊都籠罩在歡樂中,人們又迎來充滿希望新的一年。
在城市工作以后,一直沒有機會參加農(nóng)村里的接神活動。最近,我問過來串門的農(nóng)村親屬,現(xiàn)在農(nóng)村還時興接神嗎?他們告訴我,隨著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步伐的加快,農(nóng)村已經(jīng)不再是過去那種封閉的樣子了,現(xiàn)在的年輕農(nóng)民都是有文化的農(nóng)民,大家已經(jīng)不相信“神”了,過去年年接神,不見神來,生活貧困照舊。如今,不接神了,農(nóng)村卻富裕起來,這個富裕,不是家家戶戶過年接來的“神”,是黨的富民政策,是科學知識,是揮汗耕耘的汗水。我恍然大悟:神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禮花齊放,鞭炮齊響。每年的除夕夜晚,我還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來小時候農(nóng)村接神那熱鬧的情景,雖然說,那個時候很窮,過年沒有幾個菜,開始大家卻是把年過得有滋有味。鄉(xiāng)親們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讓我感動。雖然,現(xiàn)在農(nóng)村已經(jīng)沒有了傳統(tǒng)的接神儀式,但是我想,接神那種美好的愿望都還在我們的農(nóng)民心中,每個人心里都在默默地接神,這個神,不是天上的,他們要接來那些與民同樂,與民同甘共苦,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黨和政府的各級好干部;他們接這個神,是我們億萬人們正在共筑偉大的中國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31221/
除夕夜“接神兒”的評論 (共 16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問好!
- 虛妄的伊 審核通過并說 祭祖之后,全家人開始到外面來接神。這個時候,家家都把大門、房門敞開,迎接財神進門。接神的儀式在院心舉行,擺上家用的桌子,供上祭品,點上香,然后由全家中最長者主持。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除夕夜接神兒,是以前過年很隆重,特別神圣的事......
jianjun801:欣賞,點贊,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