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那年那村那事

2015-01-27 23:10 作者:陳偉  | 7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陳偉

《那年 那村 那事》

時光流走,許多往事早已變?yōu)榘l(fā)黃的碎片,散落于行走的風塵,漸漸被無情地遺忘?;蛟S,只有經(jīng)過多年歲月的滄桑和無奈的人生沉浮,才能靜下心來,將蒙塵已久的膠片尋回,讓模糊不清的往事變得件件清晰、、、、、

鄉(xiāng)情之一:〈 童年的吊腳樓〉

爺爺在我出生的頭一年就已離世,注定了我沒見過爺爺。爺爺留給我的所有:一是他的一些鮮為人知的許多往事;二是他與奶奶身著大褂合拍的黑白照片;三就是記憶中的那棟吊腳樓。但那棟吊腳樓早在30年前就已賤賣給李姓,如今已被一棟簡易水泥平房所代替。即便是平房周圍的花草樹木,都與我記憶中的印象有著天壤之別。

父親說爺爺生前高大魁偉,憑著精湛的木工技藝和耿直得有些不合適宜的性格,成為聲名遠播的建房名師。在云南大河、富村、魯?shù)椎鹊刈越襁€留存著爺爺當年與學徒們所建的杉木瓦房,雖經(jīng)百年風吹打卻穩(wěn)健秀麗,堪稱技藝精良的不朽之作。(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村叫六科村,始于明朝陳姓舉家自南京搬遷于此,后有黃姓、湯姓等,六科村還包含著許多小地名,如“一碗水“、“合作食堂“、“彎子頭“等。

當年爺爺帶領人建造吊腳樓的地名,因后山頂解放前曾有寺廟,故得名“廟門前“。不過文革期間拆了廟宇,建成六科小學,我曾在這讀過幾年小學,五年級隨大哥轉(zhuǎn)到石橋南沖河小學讀書。

爺爺自建的那棟吊腳樓,不論是工藝還是選材,都代表著他對建造木瓦房的最高水準。吊腳樓,有別于普通木房的是二樓憑空多出了一個吊腳回廊,與回廊相連的還有古式木門和雕花窗欞。由于回廊的靜荷載以及人行走的動荷載并不全是由樓板傳給房柱,朝外一半荷載要靠屋檐自上而下提著,所以在建造上相當考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吊腳樓不僅居住方便,而且造型獨特,若大一個六科村300余戶,僅此獨版。但美中不足的是人行走在回廊上腳步聲很大。

吊腳樓后側是爺爺留下的幾棵古老的梨樹和一棵稀有品種的柿子樹,每年秋天,柿子樹會果子盈枝,每個果實外形千變?nèi)f化,造型奇特,而且味糯而甘甜。至于其它幾棵梨樹,早被父親在20余年前砍倒,用于配置后來購買的壓面機桌橙。至今,只有那棵柿子樹還蔥綠欲滴,結滿自己變著花樣兒的果實。

吊腳樓前面,是父親當年種的兩棵桃樹,這桃樹依勢而外展,枝干瘋狂地伸向藍天。因每年5月即熟,所以得名五月桃。桃樹下約垂直3米高是一條橫向穿梭于村寨的路,只容馬匹單駝而過,所以經(jīng)常無法錯開,村民為此苦不堪言。路外又是壁直堡坎,垂直高度近10米,且有成排瓦房幾乎與堡坎接著,顯而易見,盡管每年五月碩果累累,總有許多熟透的桃子是無法摘到的,即便落于房頂,也只能是可望不可及而“望桃興嘆“。

從薛家分來的大麗花,父親將它種植于吊腳樓前桃樹旁,父親先用廢棄了的竹籮卡著,待確信無疑全部成活后,父親便將籮筐移走,大麗花不久便結蕾開花,花大而色潤,絢爛之極。因為大麗花曾溫暖著我單調(diào)枯燥的童年,所以它一直在我的記憶中占據(jù)著首席之地。

吊腳樓右前方是一棵高數(shù)十丈遮蔭蔽日的核桃樹,樹冠之寬我無法用語言來界定,只記得與吊腳樓相連的堂哥家的兩間廂房,只能有機會曬到午后的陽光。

每年核桃熟時,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松鼠特別多,它們在蒼天大樹上追逐,采果,嘶叫,那種凄厲的聲音在我幼小的記憶中毛骨悚然。至今我都未能破譯松鼠為什么在采擷秋果的喜悅時發(fā)出的叫聲不是歡悅反而是那般凄涼。

吊腳樹右側20余米是我們家的菜園,雖然說是菜園,卻很少能種出蔬菜來。因為村里包括自己家都養(yǎng)了不計其數(shù)的雞鴨鵝等,父母精心種植的蔬菜,幾經(jīng)牲畜賤踏啃實,我們一家早已失去了種菜的信心。

后來終于在菜園中間種了一些竹子,自吊腳樓賤賣給李姓家后,至此我沒有再去過那菜園。

其實那菜園應叫果園,因為菜園四周都種植著許多果樹,清楚記得菜園高埂上橫臥著一棵桃樹,菜園正前面有一棵核桃樹、一棵柿子樹、一棵毛栗樹,一棵高大的杏子樹和許多棕櫚樹??梢赃@么說,我的童年時光基本上是在吊腳樓和這個特別的菜園度過的。

尤其是秋季果實成熟,我們更喜歡穿梭于這片果園,在這里,我們可以任意采摘鮮美甘甜的果子,可以與小伙伴們做游戲、捉迷藏,可以用鋸斷的竹筒拴上偷偷弄來的馬尾絲打電話。在那個年代,所有這些幾乎包含了我童年生活的全部生活樂趣。

由于母親生了我們兄妹六人,弟弟也將面臨出世,全家9口人在這個“獨版“而精致的吊腳樓生活,已明顯十分擁擠。為此,父母決定另建新房,經(jīng)鄉(xiāng)鄰中介,將吊腳樓僅以560元賤賣給了同村李姓,搬家那年我不過7歲,也難以記清搬家的過程和離開吊腳樓時的心情。

曾留下我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吊腳樓,在30余年后的今天,一顆游子的赤誠之心,在流浪多年以后,面對早已無法復存的吊腳樓,止不住滋生出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濃濃的追念。

乙未年元月26日下午記

鄉(xiāng)情之二:〈鄉(xiāng)梓 野百合〉

童年銘刻絢麗影, 時遷常喜籬前臨。 花形曲卷如裂開, 膘紅花瓣點胭深。 世事滄桑入里,鐫刻深厚安能泯?

—— 題記

近日見畫友“今”所繪線描野百合落落大方,典雅之極。憶童年天堂兄所種菜園垅邊野百合綻放,絢麗多姿,清香懾魂。然堂兄因家貧有病不能治只能在草床上挨死已是三十年前事,如今憶起仍然讓人悲催淚下。

撿拾塵封的童年記憶,唯有父親種于吊腳樓前的大麗花與堂兄種的野百合絢麗無比。妝綴著余清貧單調(diào)的童年畫面。堂兄的墳塋如今早已臨溪安靜,雜蕪從生,堂兄當年栽植野百合的菜園如今也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十年前修建的青瓦白墻的農(nóng)房。然堂兄當年種植的野百合卻永恒綻放于我記憶的春天,不曾凋殘,伴我永生。

當年堂兄不幸病故,簡葬于村莊后青山一隅。堂嫂生活無依,身懷六甲遠嫁云南,次年初姪女出身于外姓,二姐與堂兄親妹共赴云南,幾經(jīng)周折索要堂兄遺脈而還,取名陳麗,與爺爺、奶奶、姑媽、小叔相依為命,長至5歲,切因生活清貧而入我家生活。

侄女長得眉清目秀且心靈手巧、善良聰慧。記得侄女七歲時,我們一家都希望她去報名讀書,侄女固執(zhí)不去。追問其故?侄女支支吾吾的說她讀不來。此事我們都非常清楚,因為當時我們四兄妹都在讀書,我的兩位姐姐都因為家庭負擔重她們都早已選擇了輟學,媽媽常年頑疾纏身,善良的侄女不忍心再給我們這個經(jīng)濟本已非常拮據(jù)的家庭增加負擔,所以她斷然不去上學。

在我的記憶中,侄女很少停下來休息。除了參與我們農(nóng)務勞動外,一看到家里有臟衣服她都毫不猶豫的提到水井邊去洗,而且洗得又快又干凈。惟有我,從來不讓她幫我洗衣服。因為我深深知道,她為我們這個家庭已經(jīng)付出太多太多,她其實也很累。

如今還記得,侄女每次看到我們早上讀書,都遠遠的看著,從她的眼神,我分明讀到一份深藏在內(nèi)心的渴望。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和悲哀!一有閑余時間,我便用小黑板教侄女識字。侄女真的非常聰明,一教就會讀,只是字寫得很慢。我能理解,侄女長年參與父母完成那么多的家務勞動,她哪還有時間來練習寫字呢?

多年以后,我畢業(yè)參加了工作,在離工作單位不遠的體育場旁開了一間畫廊,順便經(jīng)營小商鋪,又是侄女參與妻子管理。侄女不但能把小商鋪打掃得干干凈凈,而且還很會處理與顧客的關系,我們的小商鋪經(jīng)過她與妻子一年多的管理,客源與日俱增,小商鋪經(jīng)營的如火如荼,我經(jīng)營的畫廊和小商鋪的收入成了我們一家的主要經(jīng)濟支柱。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間我早已離開那個小商鋪十余年,侄女也早已成家,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不知為什么!多年以來。我總夢到體育場,夢回那個我們經(jīng)營、生活過的地方。

在那扇記憶的門前,體育場人流如織,小商鋪的門開著。畫廊的字畫清晰可見,彩色的氣球在體育場的上空曼舞、飄揚.....

乙未年元月27日用舊稿

鄉(xiāng)情系列之三:〈難以淡忘的鄉(xiāng)容〉

今天提筆,生活在故鄉(xiāng)或者曾在故鄉(xiāng)兜遛過一段歲月的張張容顏擠上筆頭,他(她)們雖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甚至一部分人有智障,但他們在我的影像中反而永不褪色,一如當年般面容清晰、、、、、

〈聲明重新排輩份的包七羊〉

甲午年臘月,我又回老家探望母親。晚飯間,聽母親和堂哥他們在閑聊中贊嘆:包七羊的兒子今年考上貴州大學了、、、、、父母都是憨包,他們的子女竟然考上重點大學?、、、、、確實是件奇怪的事、、、、、母親與族人們還在議論紛紛,我的大腦卻閃現(xiàn)著一個特殊的面貌和凸現(xiàn)出一個讓人忍禁不止的幽默往事、、、、、

包七羊,本姓黃,在子女中排名第七,因為他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很少活著,按照迷信講,難成活的娃可以在取名上“做點手腳“。叫什么“包“、“憨“、“傻“、“癡“或什么小貓小狗什么的,陰間也就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成長。

這難道不是嗎?他上面共出生六個哥姐,只有一個哥叫“老憨“的唯一成活,何況“老憨“并不憨厚,反而健康而精明。鑒于以上經(jīng)驗,父母就此做出了果斷決定,說取就取:上次他哥用了一個“憨“字,這次換個“包“字,因為是第七個孩子,這個不便換,就在第三個字上作文章,小孩不是喜歡羊嗎?而且“羊“字比貓狗好聽,故得名:包七羊。 更別說這個名字有多靈,這包七羊自小噴嚏都沒打一個,長得“人高馬大“,身體健狀臉色通紅,而且樂于幫助人,村里不管那家有事,他總能不請自到,可更別說:他因為樂于助人和結巴的毛病,出了不少笑話。記得我們村有人用翻兜車運糞于途,因為兩車路窄而雙方無法錯過輸通。這下有救了,因為包七羊突然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他已熱情地做著手勢指揮著開車師傅倒車,“對、對對直,對直倒倒倒、、、、、、這時車輪車已到了山路的邊沿,不能再倒了!但就因為包七羊結巴口遲,他在喊“倒倒倒時,接著止不住還喊了一句、、、、“倒倒倒不得了、、、“,話音剛落,翻兜車已翻到了路外農(nóng)田,在場人有的始終忍不住,笑成一團,包七羊這時臉變得更加通紅,結結巴巴地說:“我、、、我不不是故意的、、、、、故故故意意的、、、、、、“!有人逗樂地問:“包七羊:你是故故意的嗎?!“在場人更是一場大笑。

這還不算,在農(nóng)村家族人群內(nèi),這輩份長幼是非常嚴肅和講究的,從來亂不得。尤其在我們村,叔叔伯伯是可以隨便辱罵侄兒孫子的。包七羊因為輩份特別低,低得只有他兒子和他的侄兒比他小一輩!輩份小得可憐的身份,在這個大家族中,只有挨辱罵的份,尤其包七羊熱心于幫助村寨“紅白喜事“,更增加了他被人辱罵嘲弄的頻率。我親自見得,又是一戶人家辦結婚宴席,包七羊正在麻利地用托盤抬菜送飯,這時已有一群人忙了閑著和吃飽了撐著:“小七羊:你今天是第幾頭羊?“,包七羊不能回避,也不能充耳不聞,不然會被罵得更慘!包七羊只好硬著頭皮回擊:“你你你們沒看看著忙忙?你們才是羊羊羊呢?“,這下可好,他的叔叔伯伯們更是言語下流:“你媽的!你還敢頂嘴?老子、、、、、接著是難以入耳沒經(jīng)過“文明網(wǎng)“濾過的下流臟話、、、、、、我正在為包七羊憤憤不平和擔憂,不知包七羊如何應對輩份高高在上樂于捉弄他的長輩!說時遲,那時快,包七羊今兒過真的發(fā)怒了!他把抬菜托盤一扔,指著那群笑得死去活來的叔伯長輩大聲說:“這這這樣不公公平!輩份小小了總總受欺!這輩份要重重新排、、、、、?。。?!“本來我一直難以笑出聲來,一直同情他老受人嘲弄受長輩欺壓,但這樣急中生智所得出的搞笑語言,我再也忍耐不住,與全場人笑得東倒西歪、、、、、

一晃已20余年未見到包七羊了,只聽說1996年父親請他來我家加工木材,他走時我家那條狼狗著了魔似地跟了他去距六科8滑里的街上,狼狗再也沒有回來。

至今我不曾再見到他那漲紅的臉,沒有再聽到他結結巴巴的聲音。 我想,他大概有50歲了吧?傳聞他的小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我在為他祝福。

難怪父母常說:“好人好報!“我篤信,是真的。

乙未年元月27上午手稿

鄉(xiāng)情系列之四:《那一坳蔥郁的杉樹林》

大箐,一個人跡罕至綠茵蔥郁的山坳,那是爺爺身后留給子孫的杉樹林。當然,杉樹林中也夾雜著幾棵柿子樹。

大箐位于我們老家六科村東南方,這個山坳夾在六科村后山與上壩村后山之間,距我們村大概兩公里。連接大箐與我們村之間的,是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因山坳地形不規(guī)則,我們無法衡量大箐占地面積到底有多少畝。

只記得從家中到大箐徒步走要將近一個小時。在記憶深處,每次走進大箐,站立于杉樹林間,常能聽到山風掀動杉木和雜樹發(fā)出的陣陣濤聲,心里總是涼颼颼的。若是天晴,有時還能聽到斑鳩在林深處發(fā)出的“咕、咕、咕、咕“的鳴叫聲,使得這片沉寂的山林更加寧靜而幽深。

由于山坳兩面皆為茂密灌木叢,殘葉肥壤經(jīng)雨水沖刷匯集于這地勢較低的山坳,土地肥沃,因而大箐這一坳杉樹林都郁郁蔥蔥,綿綿不絕。

自我幼時起,父親常常帶上我走進那一坳狹谷,分株移植杉樹、修枝、摘柿子、挖地埂、種莊稼,不論上山早晚,父親總是披星帶月而歸,父親似乎與大箐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

稍大,我才得知,父親原先還有一個哥(也就是我們的大伯),名叫棟青,大伯一次去大箐樹林,路遇同村黃某背負著一籮筐玉米和小瓜匆匆忙忙回村。大伯心生狐疑,一路急行,果然看到大箐莊稼地一片狼藉。大伯非常氣憤,便徑直去找黃某的族長理論,按照黃家族規(guī),偷盜賊被族長狠狠揍了一頓。

這便埋下了禍根,在解放以前,哪有什么國法?這賊人懷恨在心,時齡不足15歲的大伯遭到那賊人的報復,肩胛骨被一槍穿孔。若是在醫(yī)療條件非常發(fā)達的今天,這樣的槍傷當然很容易治愈。但在1941年的邊遠農(nóng)村,那可是會要了人的命。大伯的傷口每日惡化,最后竟然含恨離開人世。與大伯早已訂下婚約的湯氏姑娘哭得死去活來,現(xiàn)場之悲慘可以想見。

按照我們陳氏族規(guī),沒有生得一男半女早逝的尸骨是不能入葬祖墳的。但族人考慮到大伯實在可憐, 大伯被破例安葬在村后祖墳,也算是家族對大伯的一份厚吧。

如今,大伯孤單的墳塋早已雜草叢生,因為大伯膝下無后,多年以來,一直由父親和我們?yōu)檫@荒冢磊土掛紙。

只是,每次目睹大伯那枯蒼的墳塋,我都會油然而生哀嘆:可憐的大伯,竟為了一籮筐玉米瓜豆喪失了年輕生命!斷送了一支人脈,每思于此而心緒殤然。

解放以前,那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發(fā)生這樣悲慘事件的時刻,父親不過一周歲,爺爺考慮到必須保證這棵“獨秧苗“的安全,謹慎的爺爺害怕父親萬一再有什么閃失,偷偷帶著奶奶和襁褓中的父親趁逃離六科,在云南岔河、富村一帶東躲西藏,過著寄人籬下,吃千家飯而不飽體的流離生活。好在爺爺有一身木工技藝才不至于餓肚皮,其中的苦難歲月,我們晚輩是永遠無法體會的。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徹底解放了。在羅鼓喧天的歡慶聲中,我的爺爺和奶奶帶著剛滿9歲的父親才怯怯地奔了回來,但謹慎的爺爺始終不敢?guī)е棠毯?a target="_blank">爸爸回村。爺爺連夜在大箐用樹木樹葉搭建了一個幾平方米寬的茅房,待多方探聽“世道確實變了“,許多惡霸已被槍決,共產(chǎn)黨是苦難的農(nóng)民保護神,爺爺奶奶與爸爸才如釋重負地回到家中,結束了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直至后來我才明白:大箐與父親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的原因。

大箐這一坳杉樹林,它飽含著爺爺當年多少殷切的希望!它曾灑下過爺爺和父親的多少辛勤的汗水!也代表了爺爺對父親在木工技藝和不畏艱辛秉性的種種傳承。

爺爺1971年離逝,8年后父親決定另擇地基建造新房。在家里非常拮據(jù)的當年,全靠了爺爺遺留下的那一坳杉樹和親人們的鼎力相助,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五間高大挺拔的杉木瓦房才得以順利建成。 試想,若不是爺爺留下大箐這一片茂密杉樹林,對于我們那樣貧窮的家庭要建新房,何異于天方夜譚!可以這樣說,是爺爺留給我們子孫一筆巨大的財富。

每次親臨大箐,見到杉樹源源不斷地發(fā)芽生長,我的內(nèi)心總會油然而生一份希望與感動!好像每一棵杉樹的生命和成長都與我們家息息相關,無形中滋生出一份親近之情。

迫于生計,近廿年我很少去過大箐。記得最后一次去大箐是1995年,那時我還在貴陽讀書,假期歸來與父親去大箐背回已砍倒的杉樹。一棵杉樹共鋸為5截,父親已將兩截系于背架(農(nóng)具),父親要我也背兩截回去,剩下一截明天再來背。年輕力強的我應答著父親,并說天快黑了讓父親先走,待父親走后,自己將剩下的三截杉樹全系上背架,山路狹窄而坡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家的!只清楚記得衣服褲子全部被熱汗浸透,那是我與父親最后一次共同走進大箐。

次年畢業(yè)分配到縣城工作,由于工作時間和精力關系,也由于那一坳杉樹林在我們心目中份量的改變,自今我沒有再去過。

甲午年10月6日父親不幸離世,待安葬好父親后,我的心里產(chǎn)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我才開始探問母親大箐樹林的情況。母親告訴我:因為前些年政府號召農(nóng)民退耕還林,牲口少了,許多前些年種的樹苗已長大成林。野獸也多了,原來通暢的山路現(xiàn)在全被雜樹封閉了,很難進去。只有你父親在時,他帶了鐮刀,總是固執(zhí)地走進去,很晚才回來,讓人非常擔心!我怕母親難過,連忙將話題引開。

是夜,我在夢里模模糊糊走進了大箐:杉樹依舊那么蔥郁,金黃的柿子掛滿枝頭,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樹林深處低頭忙碌著、、、、、

夢里驚醒,傷心欲絕的淚水濕透了枕巾,那是因為我在夢中見到了父親!

乙未年元月31日夜記(手稿)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26607/

那年那村那事的評論 (共 7 條)

  • 雪靈
  • 心靜如水
  • 淡了紅顏
  • 曉曉
  • 老黨
  • 流年,流年
  • 恨秋聲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顺平县| 合川市| 祥云县| 芜湖县| 遵义县| 凉山| 綦江县| 油尖旺区| 郓城县| 巴林右旗| 浑源县| 唐海县| 来凤县| 枣阳市| 岳普湖县| 莎车县| 灵武市| 平利县| 加查县| 邻水| 京山县| 宁远县| 晋江市| 仁寿县| 崇左市| 义乌市| 古丈县| 通化市| 巴楚县| 海兴县| 忻城县| 华池县| 广东省| 三河市| 深圳市| 石屏县| 固镇县| 梁山县| 股票| 肥城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