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散文集《苦丁香和她的伙伴們》——《山野菜呦》

山野菜呦
農(nóng)歷三月三,苦麻菜鉆了天。春天又回到了遼西。
每逢此時(shí),我都要挖些山野菜來吃,決不是為了應(yīng)什么時(shí)令,只是不使自己淡忘了那苦難的歲月罷了。
遼西的山川大地上,生長著許許多多的山野菜:有園葉的車轱轆菜、鋸齒葉的苦麻菜,有尖葉的苣荬菜、箭葉的婆婆丁、針葉的豬毛菜,有肥大的人心菜、子粒莧、馬齒莧,有甜的羊奶子、辣的山韭菜、山蒜等等。不知這些山野菜生長了多少年,也沒有人去撫育她們,可是,每當(dāng)春天剛剛來臨,冰雪還沒有完全融化的乍暖還寒時(shí)節(jié),她們就手拉著手地鉆出地皮,為遼西的早春增添了一份誘人的新綠。
又到今年三月三,我領(lǐng)著剛讀小學(xué)的兒子去挖野菜。
春雨過后的原野,大地散發(fā)著蒸蒸熱氣。“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绷z泛綠,紅杏飄香,遠(yuǎn)山如黛,近草泛黃。兒子問我挖野菜干什么,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著,今年的山野菜還是那么苦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記得小時(shí)侯,常常跟媽媽去挖野菜,或是采摘樹葉樹花,有楊樹葉、柳樹葉、榆樹錢、桑樹葉、洋槐花、樊籬花等等。每回都采得滿滿一筐,回家后,媽媽將野菜或是樹葉洗凈,在鍋里煮一煮,冷卻后攥去水分,剁碎,拌上少量的玉米面或是高粱面,由于菜多面少,在鍋邊上是貼不住的,只能是蒸著吃。這幾乎是全家人一春的主糧了。那時(shí)侯,爺爺在生產(chǎn)隊(duì)勞動(dòng),天天都采回新鮮的野菜、樹葉,父親教書,下班的路上也采一些。我們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手里拿著的也都是黑糊糊的菜干糧。當(dāng)時(shí)人們大多都吃野菜、樹葉,我知道,挖野菜是為了吃的,雖然吃著有些苦、有些澀,但能充饑。
在我幼年那朦朧的記憶中,我還清楚地記得,每次吃飯的時(shí)候,都是我先喝那有著些許米粒的小米粥,爺爺和父親吃那摻了些許玉米面或是高粱面的野菜團(tuán),母親總是最后才吃,野菜團(tuán)已是所剩無幾了,有時(shí),只能是以菜湯或是鹽拌野菜果腹,還在哺乳期的我,正是那野菜轉(zhuǎn)化的乳汁使我存活下來。那時(shí),有幾個(gè)山里人沒吃過山野菜?又有多少嬰兒是吸吮著野菜轉(zhuǎn)化的乳汁而成活的,她們救過窮人的命呀。
我感恩滿山遍野的山野菜,不畏乍寒,展新綠于早春;
我感恩無私博愛的母親,以最廉價(jià)的物質(zhì)完成了生命的延續(xù);
我贊美偉大的母親和將要成為母親的母親們,只有你們才能承載華夏民族的苦難。
我由衷地祝愿偉大的母親和將要成為母親的母親們,一生平安。
樂地山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1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