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我長記取,楊花更別離

《詞源》中把楊花解釋為柳絮,因為楊樹本沒有花,而古人常把楊柳并稱,便把柳絮稱為楊花了。其實我總覺得,楊花與和“留”諧音的柳相比,更能象征別離。因風乍起,花落花飛,這才是離別的形態(tài),哀艷而無可羈留。所以詩人們常用楊花來喻兩種情感:離散和風流。其實這兩者亦有本質(zhì)上的相同點,一是身體上的漂泊,一是靈魂上的漂泊。
二月楊花飛滿路。早春的花,卻又偏偏是這樣的形態(tài),易散難收。是否每一段過早萌生的情意,都會終結(jié)于紅箋上一筆嘆息?瀟湘館里,衾枕兩寒,楊絮香殘。在別人那里是“睡起楊花滿繡床”的香艷與繾綣,在這里卻只有“漂泊亦如人命薄”的凄艷和自憐。恨楊花匆匆,嫁與東風,恨流年匆匆,夢也不成。罷了,且放手任漫天楊花遠去,道風流,空淹留。黛玉本就是楊花般的女子,大觀園或者賈寶玉都不會是她的歸宿,香魂必會歸于長風,唯有紅樓之上,瘦了詩肩,滿了離夢,閑了筆意,忘了浮生。“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蹦昴陾罨ㄗ栽冢琢苏l家少年頭,卻再也沒有一只手,能寫下這樣哀艷的詩愁。
蘇軾作為一代豪邁詞人的代表,卻也對這楊花情有獨鐘,曾在詞中直言“愛花更愛楊花”,并寫《水龍吟》四闕來描繪楊花的形態(tài),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似花還似非花”這闋。先說“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把萬種柔情賦以無言輕絮之中,又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睏罨ū緹o思,此情兩心知。蘇軾少年放蕩不羈,中年幾度升貶,晚年流離異鄉(xiāng),兩任發(fā)妻先后去世,舊時故人漸漸離散,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可是又怎能真正豁達至此。別愁離恨在世事更迭之中成為愈發(fā)清晰的印記,在烏枕紅綰之中隱隱生痛,這一朵楊花,終是成為離人眼角的淚,在轉(zhuǎn)身之后悄然滑落。相思成盞呵,卻始終無人與共。一川晚照,斯人獨立,滿袖楊花,靜聽杜鵑,白馬翰如,似水流年。
我把你的名字寫在手心,捧在心口,印出楊花的履痕,凌亂卻無法消散。同樣因楊花出名的莫過于胡太后,這個名字在那時因為輕佻而為人所恥。從歷史和國家來說,她的確不是母儀天下的端莊女人,可是從性情和本心出發(fā),誰又能說她追求幸福的做法是錯誤的。一首《楊花詞》道盡無限風情,風流之下別人難覓的真心?!?a target="_blank">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睏罨ǎ瑮钊A。我把你的名字隱入這漂泊的花中,南下流亡,風聲不要吹亂你的發(fā),飛沙不要磨厲你的眉,水波不要漫溯你的眼。楊花落在妝鏡臺,就照出我憔悴的容顏,楊花落進九華帳,就撫弄我悲傷的夢魘。因為愛而輕佻,又有誰可以幸免。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睏罨ㄔ谌缢律聲r隱時現(xiàn),這是張先的寂寞?!皸罨浔M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币环h影載落花無數(shù)遠去,這是李白的思念。“此時可憐楊柳花,縈盈艷曵滿人家?!泵廊艘咽哦鴹罨í毱G,這是楊巨源的感懷。如果花命真的亦如人命,那么無疾而終的漫長漂泊便是此身的終點,我只恨生命太短,而告別的路口太多,終生飄蕩,終生別離。我愿意是你西窗前的燭,只安守一個夜晚,讓灼熱的目光燃了棉線,便流成你心頭艷紅的淚,而不是做你溫暖掌心的一朵楊花,以為漂泊余生終得安定,卻只成為一個過客獨守哀矜。
有時一場別離與一場別離,只隔一場楊花。如果注定身體與靈魂有一個必在路上,那我選擇漂泊天涯,而眉波不涌,腳步不停,心念安定。脊背彎成流浪的弧度,眼底恒有眺望的目光,心口遍布思念的哀傷。不要電話或者網(wǎng)絡(luò)的便利,只要看一場楊花,我就會微笑地想起你。(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月花如雨,三月盡沾衣。明我長記取,楊花更別離。
【幽若】十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