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里尋秀景
芙 蓉 村 里 尋 秀 景
楊 茂 林
昨日是星期天,為了給“環(huán)湖名村”文稿配圖,我一人騎電動車到銀屏鎮(zhèn)芙蓉村拍攝照片。首先來到(陳家山口)村委會駐地,張書記(張辰生)正在院子里打電話,我和他打了個招呼 ,可他并不在意。就去找劉村長,村長正在忙著整理資料,我把介紹信遞給他看,他說沒關(guān)系不需要看介紹信,但是為了迎接明天上面來檢查,要整理資料實在沒有時間陪你,要不叫其他人陪你,話語還是比較誠懇的。我看他們忙就說自己去吧,一會兒我到了下楊村和幾個群眾聊了一會,說明了我來芙蓉村的意圖。群眾很熱心給我介紹行走路線,我第一站來到了張山下村的“小湯溫泉井”,首先看到的是村民們婦女、男人都在忙著洗菜、洗衣,(大家洗魚、肉、雞等蔬菜,)說說笑笑,讓人頓時感到了深山鄉(xiāng)村里的寧靜中也透出了喧鬧。人們都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偏僻的地方看不到人,可是今天的場面讓人感覺到了山里的喧鬧。原來井旁邊有五棵高大的古樹,被人稱之為古樹群,巢湖市政府還立了碑,它屬于國家三級古樹保護單位。這倒是一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我心里感到竊喜,和村民大了招呼我并到張氏祠堂去。祠堂邊的馬路山有幾個村民聊天,他們看到我給祠堂拍照片,并問我是什么人拍照片干什么。我想他們說明了原因大家很高興,我也給他們講述了這個祠堂的一些往事大家聽了很稀奇,都說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稀奇事。一是這個祠堂抗戰(zhàn)時期(1941年)是新四軍在皖中抗日根據(jù)地辦的第一所學校,校長叫張運升,第二件事是:1942年春天,無為縣委在這里召開了(反國特審判大會)“千人大會”(那時我們這里屬于無為縣)批斗了國民黨偽縣長、區(qū)長、保長數(shù)十人,場面十分壯觀。大家聽了很興奮,要求我多講一些故事,我說:還有別的事下次再來給你們說,他們給我指路,我騎電動車經(jīng)蜈蚣地到“樂秀庵”去拍攝古銀杏樹。
在蜈蚣地村民張克金看我的樣子向記者,主動要給我?guī)?,我想他一定是個熱心人,和他一起到寺廟“樂秀庵”去。不巧廟里的住持不在家,但是廟前的竹林秀色我還是很感興趣都給他們拍攝了照片,也給古銀杏拍了照片,準備回去。剛走回到村口,主持彌恒回來了,咱們?nèi)艘煌只氐搅怂聫R,我捐了五十元的香火錢,燒了香拜了佛,然后主持領(lǐng)我去看廟里殘留的石碑。后院有三塊石碑,一是:清朝光緒二十三年的功德碑,一是乾隆五十七年的功德碑加記事,還有一塊是二零零二年立的新碑。但是這幾塊碑是放在后排房檐下,平時人們不大注意。今天算是遇到了來訪者,時間已經(jīng)是一點多了,我向主持打了招呼就回去,主持要求我多多關(guān)照小廟,我只好支吾應諾。半天的采訪觀景讓我感到有點舒心,一是為撰寫“環(huán)湖名村”(芙蓉村)的文章結(jié)尾找到了素材,同時也是一次愉悅的鄉(xiāng)村旅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1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