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唱響“愛的頌歌”
在山東省定陶縣姑庵鄉(xiāng)的張莊村,有一位身材比較瘦弱的普通農(nóng)家婦女,她的名字叫崔玉梅,3年來卻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丈夫張海欽是高位截癱在床的殘廢人,為照料好丈夫,她付出了超乎尋常的辛勤勞動。
今年46歲的崔玉梅,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丈夫張海欽是位鄉(xiāng)村醫(yī)生,她是個種田能手,小兩口你恩我愛,并且還有了3歲的小女兒,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商煊胁粶y風(fēng)云,婚后的第四年,即1993年9月的一天,丈夫張海欽駕駛拖拉機去縣城賣樹的途中,因車斗插銷斷落,頭、頸部被樹砸傷,當(dāng)場昏死過去,被醫(yī)院鑒定為頸椎神經(jīng)軟化,屬高位截癱,永久不能站立,大小便也失禁。這對崔玉梅來說真是晴天一聲霹靂,她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淵之中。
50余天的住院治療,崔玉梅都極力克制住內(nèi)心的痛苦,日夜守候在丈夫的身邊,唯一期盼的是海欽不撒手而去。她常常是整日整夜不合眼,不厭其煩地精心伺候。海欽因肺部感染,經(jīng)常是痰涌到喉嚨,憋得昏過去,崔玉梅都是趴在他身上用手掏、用口吸,使在場的醫(yī)務(wù)人員都感動的熱淚盈眶。為減輕丈夫精神上的壓力,她總是耐心勸慰:“只要你能活下來,就是不幸中的大幸。有你在,咱這個家就不會散,我情愿侍候你一輩子?!编l(xiāng)親們同情他們的遭遇,以張云峰、張宗成、張宗憲為主等30多名村民紛紛伸出友愛之手,捐出了4000多元的醫(yī)療費。
真是禍不單行,就在張海欽出院不久,崔玉梅娘家嫂子又在車禍中喪生,哥哥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不能正常操持家務(wù)。兩個孩子年幼,二老又多病。丈夫在床上躺著需要特殊照顧,兩三個小時就得翻一次身,還要喂藥、喝水,崔玉梅恨不得將自己分作兩人。她只好早起去娘家上午回,午后走晚上歸,有時一天往返幾趟,還要對丈夫強裝笑臉,以使他免受打擊。為此,海欽產(chǎn)生了誤解,性格暴躁,時常發(fā)脾氣。她都是當(dāng)面和顏悅色,背后卻淚水直流。躺在床上的丈夫哪里知道,她一個瘦弱的女子在承受著多么沉重的精神壓力。
為減輕丈夫的痛苦,崔玉梅每天要為他按摩。常常是剛端起飯碗,又得侍候丈夫,侍候罷丈夫,孩子又哭叫起來,一頓飯吃涼多少回。冬天她為丈夫生爐子取暖,夏天撐蚊帳,扇扇子,驅(qū)趕蚊蠅,洗澡擦身,再加上4畝責(zé)任田,地里家里一肩挑。望著妻子日漸憔悴的面容,海欽也不止一次心疼地說:“我活著是個廢物,只能給你添麻煩,你帶上孩子回娘家走吧!”還有不少“好心人”相勸:“你咋這么傻,守著個廢人過一輩子有啥意思,到哪家不能端個飯碗!”可她卻始終認(rèn)為:如果自己離丈夫而去,那就幾乎等于判了他的死刑,這樣做,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有次,海欽謊稱失眠,讓小女兒買來了安眠藥,被細(xì)心的妻子及時發(fā)現(xiàn)才沒出事。她哭著對丈夫發(fā)誓說:“要想自殺咱就一塊死?;钪?,你就是變成植物人我也得盡完做妻子的義務(wù)!”打那,海欽再也沒有過輕生的念頭。
面對生活的磨難,崔玉梅從未后悔過。為了能使丈夫的病情盡快得到好轉(zhuǎn),他曾多次外出尋醫(yī)問藥。為此,她幾乎賣掉了所有的家具。怕海欽寂寞,她還找來印有張海迪與吳運鐸事跡的書激勵丈夫。在崔玉梅的精心照料下,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海欽能稍微坐起了,玉梅驚喜萬分,她用到附近家具廠打零工掙的錢,給丈夫買了一個輪椅,讓海欽坐著經(jīng)常到各處活動活動,村里人都贊嘆:“崔玉梅真是個好媳婦?!?span style="position:relative;left:-100000px;">(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就這樣,崔玉梅以一個普通農(nóng)家婦女的堅強與善良,為張海欽筑起了一座充滿陽光、充滿溫馨的人生“太陽島”,用她的真摯唱響一曲愛的頌歌!
(刊載于1997.4.17《曹州晚報》、1997.5.3《菏澤日報》、1998年第二期 山東《黃河民兵》)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85883/
十九年唱響“愛的頌歌”的評論 (共 19 條)
- 荷塘月色 推薦閱讀并說 面對生活的磨難,崔玉梅從未后悔過。為了能使丈夫的病情盡快得到好轉(zhuǎn),他曾多次外出尋醫(yī)問藥。為此,她幾乎賣掉了所有的家具。怕海欽寂寞,她還找來印有張海迪與吳運鐸事跡的書激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