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突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領悟,覺得七八十年代的自殺是后現代的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學藝術,似乎自殺是一種對精神的一種極大的陶冶。
不知道這是不是可以作為諷刺去評價那些死于自殺的文人墨客或政界名流。且說“生命成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命成然可貴,在真愛面前負隅頑抗是為螳臂擋車,自取滅亡--又是一種變態(tài)的自殺了,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夠名垂千古??!也不知道古人是何用意,卻說在自由眼中生命與愛情皆是不值一提了,此為何解,迷惑,迷惑。也許在古代,人們是沒有自由可談的吧!畢竟封建統(tǒng)治深入人心,處處人言可畏。再說現代,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漸行漸遠,自由已成公民最基本的權力,那為何又對所謂的莫楞兩可的自由大談特談。在我看來,是人們無形中給心靈縛上了枷鎖,這道隱形的枷鎖卻是比之律法的威懾力大了何止百倍,也許后現代文人的自殺是緣于自我心靈的束縛吧!由于自始至終擺脫不了久存于內心的困惑,或仇恨,或屈辱,或嫉恨,或悲傷等諸如此類易激發(fā)人類內心掙扎的東西。如此,自殺之說就有法可循了。
有人說自殺是對生命的褻瀆,是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尊重。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自殺實為大逆不道之事。然而在某種程度上講,倘若由于受不了對世事于內心的強大壓力而使思維崩潰,進而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或精神摧殘,豈不更是罪大惡極。從這方面講,自殺卻成為了一件自我救贖的豐功偉績了。更何況,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更是受萬民敬仰了。比如黃繼光,比如丘少云,比如董存瑞,比如……而諸如三毛,郭沫若,川端康成,牛仔海明威這些文學巨匠,他們無一不為后人留下了舉足輕重的精神文化和文學積淀。無論他們的自殺出于何種原因,至少他們已經有了可以為人稱頌的資本了,也許他們的故事早已盡人皆知,家喻戶曉了。
魯迅先生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是他已經死了?!彼琅c生僅一線之隔,卻衍生出這數不清看不透的萬縷千絲。道是緣生緣滅,循循可導??!
自殺的評論 (共 12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閱讀!問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