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麥
收 麥
每當農(nóng)歷五月中旬,飽滿的麥穗遍地金黃,微風一吹,“沙沙”作響。麥田一旦遇到強風暴雨,小麥就會倒伏折斷,輕者減產(chǎn),嚴重的甚至顆粒無收,因此,小麥要搶收快打。
收麥是一年的大事,也是老百姓最累最繁瑣的農(nóng)活。農(nóng)民要趁著好天氣爭分奪秒地“搶”,與老天搶,與農(nóng)時搶,和自己的體力極限較勁兒!
收割小麥是件極累人的差事?!胞準煲簧?,蠶老一時”,小麥說熟就熟了,確定好收割的好日子,提前就要把鐮刀磨得快快的,還要準備出隨時隨地都要背著的磨刀石、早晨的干糧和咸雞蛋、盛水的暖壺和茶杯……到了收割這天,全家老小無一例外的早早起床,帶著家伙頂著滿天星斗趕往麥地。、
到了地頭兒,就會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記得那時,還沒割我就發(fā)起愁來:到哪兒就割到頭了??!父親分工,每人一畦,誰先割完了誰就歇著。高高的麥子啊!你咋就這么密呢?我先是像大人似的彎著腰割,后來累得我蹲著割。我被大人落得好遠??!大家的鐮刀像要飛起來,“喳喳”地有節(jié)奏地響著。只是一瞬間,一大片小麥就被齊刷刷的放倒,后面的人把幾小捆兒揀到一起再用力捆好,一個麥個子就扎好了。所有的人也都磨出了血泡,可每個人都干勁十足,你追我趕,生怕被落到后面拖了大家的后退。太陽剛剛露出火紅的笑臉,大家的第一畦小麥就收割完了,只有我被遠遠地落在了后面。他們沒顧得上喝一口水,就趕緊一起幫著我收割,父親還鼓勵我:“加把勁??!”
割到一個茬口,大伙可以吃早飯了。雖然很累,可能吃到逢年過節(jié)才吃的白饅頭,就著腌的流油兒的咸雞蛋,真解饞。吃完飯,大伙“咕嘟咕嘟“每人一碗大碗茶,抹抹嘴,沒有休息就又掄起鐮刀開始收割。說實話,當時實在是堅持不住,太累了!父親讓我跟在他們身后撿麥穗,雖然也很枯燥,但比起割麥子要輕松多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接下來就是往場里運麥子。有牲口的農(nóng)家當然可以節(jié)省人力,買不起牲口的農(nóng)家,拉運麥子只能用人力。地排車高高悠悠地裝載著滿滿一大車麥個子,我在前面弓著腰拼命拉,弟弟在后面撅著屁股使勁推。遇到坡,我們根本就拉不上去,還需等路人幫忙。
收割全部完成以后,就要鍘麥個子了,就是用鍘刀把麥個子從中間鍘斷,將帶著麥穗的麥秸堆在一起待曬,連著麥根的麥秸就隨意拋揚到場外,風干后做柴禾用。鍘麥個子一般都是在晚上,這樣可以趕時間,只有晚上鍘好麥個子白天才可以及時晾曬。盡管家家戶戶都安上了最亮的燈,把整個大場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可因為人們是在非常疲乏的情況下勞作,每到麥秋都有被鍘斷手的悲劇發(fā)生。十幾畝的麥個子要一刀一刀的鍘,直到大家的腰再也直不起來了,手再也搬不動麥個子了,才會在麥場的窩棚里像灘泥一樣倒地而睡。
曬場需要烈日當頭,越是響午頭越要一遍一遍翻場,這樣才會曬得勻,曬焦的麥穗不需多大力,麥粒就會被碾軋出殼。傍晚要把麥子堆起來,免得晚上下雨淋濕,早晨再把所有的小麥攤開,攤的越薄越好。那年我家曬場趕上了下雨,剛攤開的麥秸就要一叉一叉的在挑起快速垛起來,沉甸甸的麥穗秸把雙臂壓的生疼。在眾鄰居的幫助下,我們總算把麥場起來了。當用事先準備好的塑料布把高如小山的麥垛全部蒙好時,雨水連同汗水早已把人們澆透。
曬干后軋場。軋場還算輕松,因為軋場必須要牲口拉石磙軋,人是拉不動石磙的??山枭谙喈斏伲驗榇蠹一锒技性谀菐滋炖锸股?,所以提前好幾天就要和主人打招呼,然后焦急地排隊等候。兩天后黃牛終于輪到了我家使用了。
揚場就是把麥粒和麥魚兒等雜物分開。揚場需微風相助,一人用木锨把麥粒向空中飛潑出去,借著風吹的力量,份量較重的麥粒落在一起,而份量較輕的麥魚兒就被風吹到了一邊。塵土和麥粒都比較重,落在了一起,還要再用篩子篩。細眼篩子將麥粒留下來,塵土被篩下去。
麥粒出殼后要及時晾曬,記得那年我家剛把麥粒碾出來,天就下起了雨,趕緊用塑料布把青麥粒捂蓋得嚴嚴實實,用磚頭壓住周邊及中間,生怕大雨淋濕了麥子,瓢潑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雨停了,父親忙掀起塑料布,一股熱浪夾帶著霉味四散開來,整堆麥粒都已經(jīng)黑了。
多少年過去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收麥可不再這么讓人著急了,只要聯(lián)合收割機“轟隆隆”幾遍,飽滿的麥粒就流水般地傾瀉而出,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收麥會如此省時省力??!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6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