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城市的靈魂
前不久出差東莞,與朋友閑談時,聊起去年年末被強行拆除的道生園,交談間,他的話語與眼神中流露出陣陣惋惜。
時間回到2013年的10月,已有157年歷史的清代建筑、東莞四大名園之一的道生園被夷為平地。原來一棟棟精美的清代建筑被分解為一堆堆雜木、青磚和紅石,僅剩下門石豎立著。據(jù)傳,被拆除的青磚,竟然有人以五塊錢一塊廉價在網(wǎng)上叫賣。
在城市化加速和開展大規(guī)模城鄉(xiāng)建設的背景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嚴重的沖擊,而寸土寸金的一、二線城市,文物保護與土地開發(fā)的矛盾更是越演越激烈。據(jù)其地方主管部門解釋說,道生園并非文物古跡,且年久失修、破壞嚴重,故被拆除無可厚非。筆者認為,此言實在荒唐至極,我們不是專家,不懂得文物古跡的鑒定依據(jù)和標準,但是,作為有歷史文獻記載的東莞四大名園都得不到保護,何況那些深藏于民間的歷史古跡呢?
相關部門之所以不愿去保護這些古建筑,我想除了歷史文化意識不強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十分被動的作為。他們不愿去把這些古建筑申報為文物保護單位,并非申報程序多么復雜,因為一旦申報成功,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其周邊的土地也將被控制保護起來。也就是說,土地的開發(fā)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在城市化進程中,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給人一派繁華的景象,同時也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一個城市的發(fā)展,并非簡單的拆掉幾座舊城,建立一批新城,高樓林立、立交縱橫不是城市化的唯一標準。這些用大體積建筑物、大規(guī)模建筑群堆積起來的所謂大都市,其實只是虛有其表,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讓人感到嚴重的審美疲勞,身臨于這樣的城市,你看不到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群眾的生活習俗,更甭談文化歷史底蘊。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浪潮中,有時我們一味的追求GDP的高增長,大搞高級住宅區(qū)、商務中心區(qū)、生態(tài)旅游區(qū)等,完全把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割裂了,有時我們拆掉的不只是幾處舊建筑,而是拆去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
五一期間,筆者去廈門旅游,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就很好。在鼓浪嶼上,中外風格各異的古建筑群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在這里你能看到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聆聽其歷史的聲音。任何城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都不能丟掉文化遺產——這一城市的“靈魂”。其實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歷史文化遺產并不是這個城市的包袱,如果保護、利用、開發(fā)好,它反而成為這座城市不可估量的財富、資產,更是這座城市獨家的記憶和不可復制名片。(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65115/
保護好城市的靈魂的評論 (共 11 條)
- 醉死了算球 推薦閱讀并說 任何城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都不能丟掉文化遺產——這一城市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