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歌:尋訪韓國光州鄭律成故居

尋訪韓國光州鄭律成故居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雄壯激昂、耳熟能詳?shù)男?,我們都不陌生,不錯,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開頭。
這首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的著名軍歌,從戰(zhàn)爭年代時至今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士氣,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人們可能還知道,作曲家鄭律成是朝鮮族。但對被譽為軍歌之魂的鄭律成出生在韓國光州,是地地道道的韓國人,譜寫軍歌的時候還沒有入中國國籍,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今年,是鄭律成誕辰100周年。5月花香時節(jié),正在韓國光州的記者,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尋訪了軍歌之魂鄭律成的故居。
謂之尋訪一點也不為過。那天是個下著蒙蒙細雨的星期天,韓國法定的國民休息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知道故居的大致方位后,僅憑著幾句簡單的韓語和手機翻譯軟件,記者就一個人踏上了尋訪之路。
在光州東區(qū)不老洞繁華的步行街上,記者繞了好幾圈才找到韓國朋友事先指的地方。
但感覺與在國內(nèi)讀到的對鄭律成故居的描寫有出入,除了看到兩條“歡迎到鄭律成出生地”字樣的標語外,只看到一塊“音樂家鄭律成先生誕生地”的石碑,還有石碑旁一家酒店的門上懸掛著的“鄭律成紀念事業(yè)會”牌匾,其他的什么也沒有。
與石碑一墻之隔確實有一處韓式舊民宅,記者以為是故居呢,進去一問,人家搖頭說不是。記者只好給一華僑朋友打電話,這才知道韓國朋友指的地方,只是鄭律成后人紀念鄭律成的法人社團所在地,記者還沒有走到地方。
于是,按照華僑朋友電話里的指點,記者又穿行幾條街,跨過一條河,大約走了20多分鐘,才在南區(qū)一個叫楊林洞的地方看到了人們提到的鄭律成路,看到了兩側(cè)五線譜音符造型的路燈,以及路一側(cè)長長的紀念展示墻。
進入鄭律成路,是從鑲嵌在墻上的“鄭律成”三個醒目的大字開始的。
漫步紀念展示墻一側(cè),記者看到,墻上除了用韓文介紹的鄭律成生平事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黃銅材料制成的《延安頌》五線譜。
著名的《延安頌》是當年鄭律成在延安時創(chuàng)作的,被譽為中國的“阿里郎”。
墻的最后被分成許多小長方格,小格子里置放著來這里參觀的貴賓簽名的銅牌,記者在里面很快就找到了鄭律成女兒鄭小提的簽名。由于地方受限,現(xiàn)在又改成在墻上一個特制的平板電腦上簽名了。
觸摸式平板電腦除了有簽名的功能外,還可以查有關(guān)介紹鄭律成的資料和珍貴圖片,現(xiàn)場播放鄭律成譜曲的一些著名歌曲。高科技在墻上的體現(xiàn),還有常年一直不停反復播發(fā)的紀錄片《天才音樂家鄭律成“音樂是我的武器”》。
沿著展示紀念墻走完鄭律成路,關(guān)于故居的疑問還在記者的腦中揮之不去。一番比劃和手機翻譯,路過的韓國人終于明白記者要找鄭律成故居,指著距離鄭律成路不到10米遠的一排韓式民宅告訴記者,那里就是。
靠近鄭律成路路北的小巷子里,鄭律成故居是第三戶民宅。記者難掩激動的心情站在故居的木門前。
門前沒有像我們往常見到的名人故居那樣,在門前懸掛“某某故居”字樣的牌匾,就是一處非常普通的民宅,如果不是好客的韓國路人引路,還真不好找。
民宅有人居住,門的左上角掛著房主的名字牌:尹京浩。推門走進院子,尹京浩和太太都在家,聽說記者慕名從中國來尋訪鄭律成故居,非常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
尹京浩的太太與記者席地而坐,通過手機軟件翻譯告訴記者,鄭律成的確是在這所房子里出生直到19歲去中國。但這處房屋幾經(jīng)易手,并且由草房翻修成現(xiàn)在的瓦房,已經(jīng)與鄭律成一點關(guān)系沒有了。
記者了解到,自從韓國政府把這里作為鄭律成故居保護起來以后,他們的平靜生活就被打破了,經(jīng)常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慕名來訪者。不過,他們沒有一絲的厭煩,而是覺得很榮耀,并且自覺地擔當起保護這處名人故居的責任。
以大街的墻上作為陳列展覽的展廳,故居中仍然有人居住,因而也就保留了這所老房子的生命氣息,這大概就是“鄭律成紀念館”的兩大特色吧。韓國人的這種創(chuàng)意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尹京浩和太太還幫記者在院子里拍了好多照片,特別是當記者久久佇立在一塊經(jīng)過打磨的石頭前時,因為石頭上刻有“音樂家鄭律成先生生地”,記者真正尋訪到了鄭律成故居。
記者要告訴讀者的是,如果到韓國,想去光州拜訪鄭律成故居,南區(qū)楊林洞離鄭律成路不遠的民宅才是正宗,而不是在東區(qū)步行街附近的不老洞,記者前面說過,不老洞那里,只是鄭律成后人的一個紀念鄭律成的法人社團組織所在地,辦公經(jīng)商的場所而已。
疑似誤導的還有,社團組織駐地一側(cè)墻下被命名為“律成井”的水井,介紹說鄭律成童年時在此打過水,這里離楊林洞真正的故居有一段距離,顯然是人為編撰的,不足為信。
記者返回時又經(jīng)過了那條離故居不遠的河,記者后來請教一位光州出生的老華僑,他告訴記者,這條河叫光州川,穿城而過,是光州的母親河。
在河的對岸回望不遠處楊林洞鄭律成故居,能夠想象出鄭律成童年時與同伴在這條河上戲耍的情景,這應該是真的。光州是鄭律成的故鄉(xiāng),光州川養(yǎng)育了人民音樂家鄭律成。
關(guān)于鄭律成的生平事跡,記者在此就不贅述了,上網(wǎng)一查好多,非常詳細。概括提要:
鄭律成,1914年出生在韓國光州,原名鄭富恩,后因酷愛音樂改名“律成”,1933年19歲時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活動,1937年23歲奔赴延安,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與后來成為新中國首任駐外女大使的四川姑娘丁雪松結(jié)婚,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1976年逝世。代表作品有:《延安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還有現(xiàn)在的朝鮮人民軍軍歌等,被譽為軍歌之魂。1988年,中央軍委頒布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2009年鄭律成被中宣部、中組部、統(tǒng)戰(zhàn)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lián)合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之一。(2014年5月26日夜寫于韓國光州)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5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