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工”為政府效能建設注入正能量
提著包包,走進丹棱鎮(zhèn)派出所,咨詢民警如何辦戶口。離開,返回,聽錄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訪測試情況表”,直送縣紀委監(jiān)察局。這是丹棱“挑刺工”李開鵬的一次暗訪“挑刺”過程。今年以來,眉山市丹棱縣建立暗訪監(jiān)督人員庫,并組織開展暗訪監(jiān)督活動。昨日,丹棱縣紀委書記駱仕明透露,像李開鵬這樣的“挑刺工”,他們“秘密”選聘了40人。“這是一份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名單,即使‘單上有名’的人,相互間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挑刺工。”駱仕明說。(5月19日華西都市報)
顧名思義,“挑刺工”的職責就是“挑刺”,說的好聽點是作風監(jiān)督員,說的不好聽就叫故意“找茬”,誰要不規(guī)矩,胡作非為,態(tài)度蠻橫,小心吃不了兜著走,因為“挑刺工”可是有強硬“后臺”的,除了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還有作風整頓意志堅定的黨組織。
其實,“挑刺工”早就該來了,因為我們對公務人員“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早已耳熟能詳,卻又無計可施,那些懶政、霸道、圓滑的公務人員嚴重影響著政府的辦事效率和形象,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或者投訴無門,再無下果。如今,全國上下掀起了“反腐敗、轉(zhuǎn)作風”的風暴,各地高度重視干部作風問題,重視如何提高政府服務質(zhì)量,如何提升干部隊伍形象,而“挑刺工”正為此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不僅是查擺問題的利器,也為廣大干部撐起一面“正衣冠”的鏡子,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威懾,警鐘長鳴。
“挑刺工”其實就是普通群眾,他們在暗訪過程中的切身體驗正是我們的親身感受,不管是曾經(jīng)還是現(xiàn)在。一位不愿具名的部門“一把手”說,第一次公布“挑刺工”暗訪“成績”,他領(lǐng)軍的部門就在有問題部門之列。“當聽到我部門存在辦事推諉問題時,我的臉刷一下就發(fā)燙了?!笔堑模芏嗳嗽诒姸嗳嗣媲皝G臉都不會好受,都會覺得尷尬,但是相較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時,這點尷尬又算得了什么,若是“挑刺”有了成績,曝光起了作用,問責落到了實處,干部的作風和辦事效率有了明顯改善,那么讓一些人丟丟臉,吃吃虧也是很值得和有必要的。
“挑刺工”只是對干部監(jiān)督的一種手段,真正要起到長期的治理效果,僅僅靠“挑刺工”還不夠。要不斷健全社會監(jiān)督機制,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加入監(jiān)督的行業(y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提高查處干部問題的效率和力度,只有每個人都充當了“挑刺工”的角色,公務人員才不會抱有絲毫的僥幸心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5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