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嚴監(jiān)生”想到的
今天上課和同學們分析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守財奴的人物形象,當同學們默讀完后都不約而同地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于是同學們議論紛紛,“真是吝嗇透頂,別說兩莖燈草,我家的燈有時是徹夜長明的”“掉一分錢就沒人彎身拾了?!薄斑@么摳門誰會和他交朋友?”“你看圖上的他家多寒酸,一破褲子,一張破床……”
聽著他們的感想,我忽然笑不出了聲,如果真如此,他會不會告訴他的子孫后代不要忘了“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我們現(xiàn)在丟失的不正是這種傳統(tǒng)嗎?”“富不過三代”,如果富后代都有嚴監(jiān)生一點”“守財奴”的精神。家業(yè)總還可以綿延后輩幾代?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房有了還要更大更好的,車有了還要更貴的。講氣派,能攀比,夠檔次,撐門面,于是亂用地亂拆遷亂建房,路上堵車成了不敗的風景。急要求政府多規(guī)劃修路,以滿足行車的方便。屋內空調屋外車。步行成了專門的健身安排,我不知道早晨上班不遠者早起一段時間步行或騎自行車既鍛練身體又環(huán)保又減少道路擁擠有何不好?距離遠些做公共汽車又折身幾何?為什么我們少開空調讓體內的臟物順汗流出有何壞處?我更不明白明明50平米就可以居住的房子為何要住100平方米?物欲是無止境的,也是最有伸縮性的。而生命是有限的,提升生活質量不能單單建筑在外在的物質上,追求內心情感的豐富和情操的陶冶如果有這股執(zhí)著的狂熱,世界早已成為另一個繽紛的景象。
我讓學生靜下來娓娓道出我的感想,教室內霎時沉寂如水,同學們一個個陷入沉思。其實我們的人文教育是應該適時地加些這方面的話題。我給他們上了一堂如何生活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的教育課。末了,我說:“我們應該學嚴監(jiān)生的精神,生活中少喝一瓶飲料,少穿一件衣,少用一支筆……都是優(yōu)質生活的體現(xiàn)?!蓖瑢W們都贊同的默默。
但我的心無論如何釋懷不了,這么簡單的三言兩語,能夠在他們心里存留幾時?在周圍成人即定的生活軌道中,又有幾個堅持?會有多少孩子在成長中淹沒在虛榮的成人思維大廈里,而迷失自我,丟失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人生觀的正確培養(yǎng)不僅在學校和家庭的說教。社會更是貫穿一生的教程,而社會的風氣是需要我們成人的言行舉止作潛移默化的的表率的。我們以身作則了,后代的良好風尚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從我做起,人人汲取些“嚴監(jiān)生”的精神,為已節(jié)約的或許是一粒沙,為國家節(jié)約的可能就是一座大廈,為后代生存鑄就的可能就是一片凈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5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