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靈空山(旅途感懷之三)
從沁源縣城到靈空山,行走在一條峽谷中,兩邊的山體或高或低,或峭或緩,沁源境內(nèi)的地形大都如此。這確實是打游擊、搞伏擊、偷襲、圍困的好戰(zhàn)場,當年著名的沁源圍困戰(zhàn),幾萬鬼子殺氣騰騰沖進沁源境內(nèi),沁源八萬軍民撤進大山,堅壁清野,不給鬼子留一粒米,不給鬼子留一口水,在山中與鬼子周旋,把鬼子搞的狼狽不堪,最終死亡慘重、落慌而逃。當年鬼子的指揮官一定是個豬頭,這樣的地形他也敢鉆進來?
到了靈空山,真的有了一種超凡脫俗、置身于仙境的感覺。夏日的靈空山,林木郁郁蔥蔥,山花萬紫千紅,險峰若隱若現(xiàn)。沿著幽靜的山間小道往里走,不遠處就到了“九桿旗”下。“九桿旗”是一株破石而出的油松,一莖派生九枝,九枝皆向上刺穿云霄,氣勢雄偉,遮天蔽日,經(jīng)歷了600多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巨人般挺立在那里。經(jīng)虎口,過龍脊,下百步崖,又一株奇松直穿蒼穹,名為“三大王”,據(jù)說此處原有三株同樣的油松,本來是三兄弟,某年老大被人偷砍,老二抑郁而亡,老三偷生不死,一方面為了向世人講述那段心碎的往事,另一方面迷戀靈空山的美景不忍離去。
在莽莽蒼蒼的松海中,有一座圣壽寺,紅墻碧瓦,依山而建。傳說唐朝唐懿宗第四個兒子李侃當年被黃巢軍追趕至此,遇一仙人指點,舍身跳崖,從此大徹大悟,墜入空門,在此修行,就成了先師菩薩。這個傳說顯然有點荒唐,菩薩是佛的弟子,只有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的形象,流傳到中國后早轉(zhuǎn)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難道李四太子本來是李四公主,女扮男裝才成了李四太子?還有更荒唐的,圣壽寺進出的兩門是典型的天主教風格的建筑,難道李侃是個多信仰的太子,在拜在我佛門下的同時也拜耶穌為師歸了天主?如果是這樣,這真是個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圣壽寺后面的山崖下,有一處凈身窟,據(jù)說是先師菩薩圓寂坐化的地方,既然是圓寂坐化,為什么又要和凈身扯上關(guān)系呢?在這里,李侃與天主的懷疑好像有了一個答案。這個凈身窟,當?shù)厝朔Q其為“中央組織部”,據(jù)說有不少官員來此很虔誠地跪下來,求唐朝的那個落難太子給他們晉升官職,都能得到應驗。我在想,李侃在舍身投崖的那一瞬間,一定已看破了紅塵,歸依了我佛,而我佛除了告訴世人“阿彌陀佛”四個字外,還告訴世人另外四字“無欲無求”,我佛心中已無一切私欲,當這位先師菩薩在此修身的同時,卻在滿足著世人滾滾而來的私欲,他已背離了我佛的宗旨,他怎么配做我佛的弟子?他又怎么配稱為菩薩?可憐的世人,在我佛面前充滿私欲,就是對我佛不敬,我佛能滿足他們嗎?
圣壽寺旁邊有一處新建的小樓,純木結(jié)構(gòu),精致典雅,在這松林密布、峰巒錯落的山體中別具一格。有朋友告訴我,前幾年有一位領(lǐng)導欲來靈空山跪拜李太子,當?shù)卣{(diào)動人力物力,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為領(lǐng)導突擊修成此樓,而那位領(lǐng)導在此樓落成后的第二天就因一責任事故被迫辭職??匆娺@座小樓,就覺的這空靈的世界惹了一絲塵埃。
靈空山真的是一個清凈優(yōu)雅的世界,絕對是佛家修身養(yǎng)性的最佳選擇,也是世人休閑游覽的好地方,在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修了一座不倫不類的寺院,編了一大堆荒唐的故事,成為當?shù)氐囊淮髷」P,玷污了這處圣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靈空山,我只是在圣壽寺周邊轉(zhuǎn)了一個小圈,我不是佛教弟子,這個小圈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沒有去過的其他地方可能恰恰是我想去和該去的地方,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都沒去。
你如果去靈空山,不要在意那里的寺院和傳說,你只要穿行在密林間,聽陣陣松濤,徒步在石階上,望險峰竟秀,你才是真正享受了它的神韻與空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34966/
感受靈空山(旅途感懷之三)的評論 (共 13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審核通過并說 請寫下評語欣賞精彩之文 問好作者 希望去空間一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