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加薪挨罵”是公眾不滿情緒的“替罪羊”
今年兩會,公務員工資漲跌成了代表委員爭議的熱點。一些委員對公務員工資實行改革的提案,引發(fā)網(wǎng)友討論?!?萬多網(wǎng)友跟帖”。最初看到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罵聲,政協(xié)委員何香久很傷心,“我不怪那些網(wǎng)友。他們罵醒了我,讓我意識到,現(xiàn)在群眾和公務員這個群體之間的對立情緒有多嚴重。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了?!?新華網(wǎng)3月9日)
公務員到底該不該加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在眾多網(wǎng)友的“罵聲”中,一個觀點特別具有代表性,那就是“先把工作做好了再說”。實際上,公眾表面上反對公務員加薪,質(zhì)疑公務員“裝窮”,實質(zhì)上是在宣泄對整個干部隊伍的不滿情緒,換而言之,“公務員加薪挨罵”不過是公眾對干部形象不滿的“替罪羊”。
就全國而言,不法官員確實不少,但是把這部分官員的“丑陋帽子”硬扣在所有干部頭上,也有失公允,但是在涉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乃至公眾個人利益時,公眾有這樣以偏概全的“不理智”認識和“較真”勁兒完全可以理解,正如那些公務員“喊窮”一樣,總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和切身感受放在第一位。公務員和公眾都是從自己的切身感知出發(fā),沒有誰對誰錯,公務員因“窮”喊加薪,算是正當?shù)睦嬖V求,公眾因?qū)珓諉T工作不滿意,站在納稅人(或老板)的角度反對加薪,更是理所當然,那么是否就只能等到公務員把工作做好了才有資格加薪,才能得到公眾的支持呢?
公眾的不滿情緒歸根結(jié)底是對干部隊伍缺乏信任,然而十八大以來,隨著黨中央持續(xù)不斷、日益加強的反腐倡廉建設,干部作風和政務質(zhì)量都有了明顯改觀,政府的公信力正在日益凝聚和牢固,從這點上看,公眾也應當更有理由、更有信心相信公務員隊伍建設。當然,通過“公務員加薪”的激烈辯論過后,全社會更應該深刻反思,學會換位思考,特別是公務員,更要明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光比收入不比貢獻,光比貢獻不比作風。至于加薪,還需要綜合制度的設計和公眾的呼聲考量,盡量公平、公開,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2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