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之殤
《皇帝的新裝》中,皇帝一絲不掛舉行游行盛典,讓世人都瞻仰了他那丑陋的“威儀”,所有人都對那裝模作樣的表演報以言不由衷的贊美,只有一個小孩“傻傻”地喊道:他可什么都沒穿?。⌒『?a target="_blank">父母一陣惶恐,慌忙制止了孩子?;实鄯置鞲械搅瞬话?,但他依然裝模作樣;人群也起了騷動,但贊美依舊不絕于耳。想必安大師也無法預(yù)料結(jié)果究竟會怎樣,故事到這戛然而止,讓人好生郁悶。
??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接下來的種種可能:一、孩子會挨罵甚至挨打,因為他多嘴了,父母擔心引禍上身想方設(shè)法避禍;二、皇帝覺醒,意識到被欺騙,反思自己的糊涂,重重處置那些欺騙他的大臣,也昭告天下通緝騙子,從此一改當年昏庸勵精圖治了;三、什么都沒變,皇帝依然裝糊涂,游行繼續(xù),贊美依舊,騙子依然盛行。
??不管結(jié)果會怎樣,讓我們先為皇帝設(shè)身處地想想,我們能怪皇帝愚蠢嗎?我看未必。至少在那種情形下,皇帝不動聲色繼續(xù)裝傻其實是最聰明的辦法。否則他若自己先動搖了,就等于他當眾承認出乖賣丑了,他是斷斷丟不起這個臉的,所以就算是荒唐,他也要繼續(xù)演下去。但那個竟然敢說真話的孩子,肯定已被他牢牢的記住。至于該怎么處置,皇帝雖然昏庸,但這等事情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所以照我看,第二種可能微乎其微,除非他是那個“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齊威王再世;其他兩種情況倒是很有可能。
??我們不妨又來想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多大聽真話的勇氣呢?我們也往往只愛聽順耳的美言而拒受逆耳的忠言,糖衣炮彈為何能有殺傷力呢,就是這個道理。其實每個人心中對自己還是有桿秤的,自知之明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當一個人愿意面對鏡子也是完全可以看出自己的摸樣,而若可以站到一個參照物旁邊也不難比出自己的大小高低美丑來。關(guān)鍵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借著自尊的名義,打起自信的旗號,去選擇性的聽取來自大家的聲音。我們情愿閉上眼睛昂起頭裝出一副聆聽的摸樣,想象出自己偉岸的身體,超人的能力,以及眾人的膜拜,我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幸福得一塌糊涂,我們被這種想象迷醉了,總害怕有一種聲音響起會驚醒了美夢,讓一切美好化為了烏有,我們往往不會去怨責自己的荒唐可笑,卻更多地會去遷怒于那個喚醒自己的聲音。這是顯而易見的,為何熟睡中的人們被叫醒時總會大為光火呢,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就愛聽真話,不是真話我還不聽呢。這話說得好,坦誠、大氣,不過你可千萬不能當真。要是你傻乎乎的信以為真,掏心掏肺的就說了,不管對方愛聽的不愛聽的你都說了,你就等著看回馬槍的厲害吧。因為這種人往往是是屬牛的,牛性十足,牛氣哄哄。他聽話通常是一股腦兒聽進去,當時你看不出他的態(tài)度,或者你會被他聽得那么專注所迷惑,你會以為對方真的有大家風范虛懷若谷呢,只要你愿說,他是多多益善的。你以為你說完了,痛快了,完了之后你自己都忘了??墒菍Ψ娇蓻]忘,他記著呢,并且還會奇跡般地在肚子里分好類,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他認為好的他受用了,化為自己的養(yǎng)料長自己膘了,你可別指望他會因此感激你;他認為不好的呢,他會把你叫到跟前,一個響鼻過后,全都給你吐出來,一件一件擺出來,給你臉子責問你為何把這些害人的東西喂它了。這下輪到你傻眼了,連你自己也弄糊涂了,你無法否定,因為罪證確鑿。當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還是客客氣氣的呢,但你就別癡心妄想了,別老想著提當年那茬事了,沒用。因為就算你提,他也已經(jīng)不要聽了,他有的是下一個忠誠如你的人,不有一句話說嗎,沒了你地球照樣轉(zhuǎn),你就躲一邊去自舔傷口吧。也沒錯,他是很會聽真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其實還不算狠的,有一種人更是了得。他會擺出一副從善如流的姿態(tài),他會煞有介事地拋出話來,說大家有意見只管提,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大家只管說。這話你能信嗎,也不能信。通常他這樣說的時候,心中早就已有定論,否則他也不會搬到桌面上來,他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釣出那些反對意見反對者,然后再各個擊破?!昂峡v”為何會敗在“連橫”上呢,這就是讓魚們跳出水面露個相,然后拋出誘餌引魚上鉤,再分化瓦解然后各個擊破。我們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合情理不可思議的事情,還真就那么發(fā)生了,就那么成功的落實了,大都是這個道理。又或者是這樣的情形,他會在你說真話的時候,面帶微笑地看著你,但卻不發(fā)一言,你可能以為這就是一種默認、一種鼓勵,慶幸自己遇上了能傾聽的知音,你把自己變成了透明人,就在你慶幸自己得遇知音時,知音卻早已把你打入另冊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其實也沒錯,上述種種人都是能聽真話的人。但說真話的人結(jié)局大抵相同,不是被過河拆橋,就是被倒打一耙。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好,聰明人把舌頭藏在心里,糊涂人把心掛在嘴上。唉,這話怎么看怎么經(jīng)典。如果你要冒傻氣,還在那里回味當年或當日情形,認為對方肯定是誤會你了,而去傻里傻氣的左解釋右分辨,那就是自取其辱,自甘墮落了。所以當我們認為皇帝愚蠢的時候,其實還有更愚蠢的人。那說真話的孩子,真是傻得可愛,傻得可悲,他以為他講了真話,說出了事實的真相;他沒想到,正是他破壞了和諧,影響了其樂融融的氣氛,威脅了皇帝的尊嚴,動搖了百姓的擁戴,如果不是念及他還是個孩子,那是必須當場格殺勿論的。我認為那倆騙子倒的確是真正的高明,他玩弄那么多人于股掌之中,并且造就了一幅全民愚樂的盛大場面,皇帝是絕無可能會治他們的罪的。??????????
??那么我們又有多大的說真話的勇氣呢?在一團和氣的滿堂贊譽聲中,我們是采取季羨林所倡導(dǎo)的“不說假話,真話不全說”的態(tài)度,還是以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英烈來仗義執(zhí)言呢。前者往往會被稱之為智者,被人引為朋友至交;而后者則常常會被辱之以瘋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安徽f假話”似乎不錯,不說昧心話,不巧言令色,不曲意逢迎,堪稱君子;但加上后一句呢,“真話不全說”,把那些可能激怒對方的話藏起來,專選那些取悅對方的話來說,既可讓反對者無懈可擊,又能使聽話者眉飛色舞,簡直是八面玲瓏,此種做法其實骨子里與那花言巧語者本質(zhì)相同,絕無二致,因此,不過是偽君子罷了,是算不得敢說真話的。上文中那說真話的小孩,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無知者無畏,如若有知怕是也不敢開那個口的,他父親就是很好的佐證。當然也有如魯迅所言“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但往往又是不得善終,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所以事實上還是沉默以對者多,見風使舵者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者多。如若居然能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那等英烈之士出現(xiàn),那將是何等讓人驚喜的事啊。
??世上之人,唯有敢聽真話,敢吐真言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智者勇者。借用范仲淹一句,“微斯人,吾誰與歸?”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