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外交家鑒真和尚
鑒真和尚(公元688~公元763),唐高僧,日本律宗的創(chuàng)始者。(日本稱他作“大和上”,因為在公元758年曾經(jīng)敕封他這個稱號)是江蘇揚州人,俗姓淳于,生于唐中宗嗣圣五年也即是武后的垂拱四年,其時正是盛唐時代,比李太白早十三年。他小時候在揚州大云寺出家,十八歲的時候從道岸律師受了菩薩戒,在三年之后又在長安實際寺從弘景律師受了具足戒。尋游兩京,遍研三藏。在二十六歲的時候開始登座講演律疏,就成為有名的律宗大師了。
中國盛唐時間從貞觀五年至唐乾寧元年近二百五、六十年之間,中日交流頻繁。公元743年開始,鑒真大師應(yīng)邀去日本弘揚佛法,歷盡艱辛,自從發(fā)愿東渡傳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第六次趕上日本遣唐使團鑒真和尚這才最終到達日本。前后同伴已死去三十六人,道俗退心的二百余人,只有他和日本學(xué)問僧普照、天臺僧思托始終六渡,不顧生命的危險,經(jīng)過十二年終于達到了赴日傳戒的目的。
鑒真東渡,帶去了盛唐的燦爛文化,對日本的佛教、醫(yī)藥、建筑、文學(xué)、藝術(shù)、文字、出版印刷等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鑒真,被日本人民奉為“建筑之父、律宗之祖”和“日本的文化恩人”。 廣德元年,日天平寶字七年(763),弟子思托、忍基等為鑒真膜影立夾漆像,豫高二尺六寸五分,“頂骨秀、顴骨張、鼻梁高、唇緊閉、靜含瞼、浮微笑”,形儀端穆,栩栩如生。同年五月六日,結(jié)跏跌坐,面西而化。
鑒真東渡影響了日本的建筑格局,日本古都奈良和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其著名的觀光名勝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長安建造的。平城京曾是日本的都城,地處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遷都于此。朱雀門通向的平城宮設(shè)太極殿、朝堂、朝集殿等,都極似長安。1974年,中國的西安與奈良結(jié)為友好城市。鄧小平在訪問奈良時說:“西安和奈良都是古城,結(jié)成友好城市是很好的。我們兩國和兩國人民友好,這是時代的要求?!?980年鑒真塑像回國探親,在揚州和北京都受到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的瞻禮。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森本長老一行時說:“鑒真塑像回國巡展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盛事”。通過紀念活動,加強了中日兩國佛教徒和人民的友好關(guān)系。
鑒真東渡深遠影響了日本的醫(yī)藥學(xué) ,鑒真東渡,在攜帶的物品中有多種藥材。鑒真曾為日本鑒定藥物并為光明皇太后治過疑難病癥。日本平安時代由丹波康賴編纂的《醫(yī)心方》中,收錄有鑒真的醫(yī)方。日本江戶時代的藥袋上曾印有鑒真像。鑒真對日本醫(yī)藥方面的貢獻是明顯的。鑒真東渡傳揚了佛教,普度了日本人民,同時在其后,由于佛教的深入傳播,中國茶文化及種植技術(shù)傳入日本。飲茶開始大眾化!
鑒真東渡,帶去中原文化,為日本的文化、宗教、藝術(shù)、醫(yī)學(xué)等方方面面作出巨大貢獻。日本因此稱他為“過海大師”。鑒真弟子中多長于漢學(xué)詩文,這對于古代日本漢學(xué)的風行很有影響。其中思托的詩文造詣最深,他著有《鑒真和尚傳》三卷、《延歷僧錄》一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如此大的貢獻,在我們后人看來確實了不得,正如用當時鄧小平開辟兩江革命根據(jù)地時說過的廣西話“廣西,了不得”!不過在這里我們要說“鑒真,了不得”!
一千多年了,中國和日本,這脫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內(nèi)的善良愛好和平的人民一直珍視著兩國間濃于水的兄弟友誼,彼此珍惜著一千多年前,一個叫鑒真和尚的人歷盡千辛萬苦抵達日本為蕓蕓眾生弘揚佛法的高尚情意與慈悲。然而卻有一群人在他抵達日本600多年后也即明朝中后期以后,日本半商半盜,不斷侵擾中國沿海,1592年,又假道侵略朝鮮而力圖大明。1872年,宣布琉球群島是日本國土,不承認中國自1372年起對琉球的宗主國地位,廢除琉球國,設(shè)置琉球藩,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1874年以臺灣原住民眾殺害琉球人的牡丹社事件為由,日本出兵入侵臺灣……
如今的兩國人民,要重新找回昔日的友誼。善良、慈悲為懷的鑒真和尚泉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他當日的初衷是那樣的透明、善良,慈悲。他曾萬萬沒想到在600多年后他嘔心瀝血帶來的先進文明,慈悲佛法竟意外的在佛法弘揚地滋生出邪惡的因子,同時給生養(yǎng)自己的故土人民帶來百年屈辱的災(zāi)難,他自己不希望,永遠都不希望,也永遠沒想到!
我想慈悲善良的冥冥之中的鑒真和尚在感知那一伙在他圓寂一千多年后軍國主義者犯下的滔滔罪惡時,他的心在滴血,同時兩只眼睛深情俯視自己的圓寂他鄉(xiāng)之地,對其土地上的生靈報以厚望,深愿其深入理解“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佛法精髓。佛法本無國界,渡蕓蕓眾生脫離苦海是高尚德僧的立身準則。擺脫原始,回歸人性,或許是鑒真和尚在一千多年后在泉下對那一方生靈的最后勸告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9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