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繞春絲淚未干——讀李德貴《張玉娘》的啟示
2011年05月10日 17:09:06 浙江文明網(wǎng)來源: 浙江文明網(wǎng)
作者: 雷陣鳴 樓明賢
編輯: 毛昌偉
2000年新春,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了當(dāng)代作家李德貴先生的章回體傳記小說《張玉娘》,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作為張玉娘的故鄉(xiāng)、歷史悠久的松陽縣來說,尤其值得慶幸。
張玉娘是宋末著名的文壇閨秀,時人即以漢班昭比之,其詩詞的出色可與李清照、朱淑貞、吳淑姬媲美,被譽為“宋代四大女詞家”之一。文學(xué)界的推譽尚在朱淑貞之上,且“節(jié)義倍過易安”,其詩集遠(yuǎn)播東瀛日本。然而她的身世遭遇卻比李、朱更悲慘,其年輕的一生(廿八歲卒)比“梁?!北瘎—q過之。李德貴先生僅以她的遺著《蘭雪集》、明未清初戲劇家孟稱舜雜劇《貞文記》及舊縣志中一些零星材料等寫成20回長篇小說,再現(xiàn)女詩人坎坷的一生,實乃心血所凝,開卷讀來,給人頗有啟迪。
貞女·情女·才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張玉娘出生仕宦家庭,才貌兼?zhèn)?。她自號“一貞居士”忠?a target="_blank">愛情,堅貞專一,終以為所愛憂疾而殞,與未婚夫沈佺“同穴”了。無論從舊道德還是新觀念來看,其精神是值得欽羨的。致以許多論著都言及她反抗封建禮教的舉止,而不將其與“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混為一談。作為世所罕見的貞女,是她令人悲嘆的人格,也是她成為才女的思想基礎(chǔ),沒有風(fēng)范的人格,就難為著名的詩人。
張玉娘與心如死水的孤孀不同,不僅因為她雖與情人訂婚而未成眷屬,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鐘情女子。她直面人生,體味炎涼,其不幸的家景(雙親年邁,胞弟抗元戰(zhàn)死襄陽)、身世(與有情人定婚而未能成嫁,沈佺取得功名后心勞力瘁,染疾而終)、國情(蒙古入侵,戰(zhàn)火紛起,生靈涂炭),在她心中激起層層波瀾,時時經(jīng)受著憂國傷情的灸烤,使她靈動的深心用詩文詞賦表達(dá)出來,公諸于世。這是與一般秀外慧中的女子最大的分野。如若沒有對人生、愛情和動蕩社會深切的感知,就無心將心血凝成詩句,有則也是無病呻吟,難以成為名家。
當(dāng)然,能感知人生,也不一定就能成為名家,還得有才情,用清新的文句與新穎的方式將心聲真切的表達(dá)出來。張玉娘不僅“敏慧絕倫”,而且“上籍世澤,旁窺家學(xué)”,刻苦自勵,日肆以宏,具有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就連她的兩個侍女亦具才色。她厚積薄出,“文章蘊藉若高第,詩詞尤得風(fēng)人體”所以時有名篇驚京師,使元代學(xué)者虞集、歐陽元等也發(fā)出“可與《國風(fēng)?草蟲》并稱,豈婦人所能及”的贊嘆。她的遺著《蘭雪集》現(xiàn)僅留詩117首,詞16闕,而其詞卻有每首皆佳之稱譽,實及世所罕者。
集美女、貞女、情女、才女于一身,這就是人杰地靈的松陽的張玉娘!無怪孟稱舜在祭張玉娘時驚嘆道:“吾聞天下之貞女者,必天下之情女也。從一而終之死不二,非天下之大鐘情者而能之乎?抑古之女子美于色者有之,豐于才者有之;美于色者或拙于才,豐于才者或薄于行。才與色合一而以一貞自命,不食其言者,千古以來一人而已?!笔强盀椤傲x足風(fēng)于千載”的“女士之師”也。文品與人品就是這樣辯證地統(tǒng)一,“從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今天我們?nèi)钥蓮膹堄衲锷砩险业浇梃b,激勵后進。李德貴先生之著基本上再現(xiàn)了張玉娘的風(fēng)貌,其功莫大。有人說吟詩作賦頗有學(xué)紅樓曹氏之法,以我觀之,其法“學(xué)”得尚偏少,她與詩友侍女的交往生活中,文學(xué)佳話當(dāng)不少。像書中沈佺與主考官以松陽地名取對作答的例子(“筏鋪鋪筏下橫堰”“水車車水上寮山”)就很美。若論得失,《張玉娘》突現(xiàn)了“貞女”之貌而略遜于“才女”之風(fēng),有些言辭偏粗,有些則超越了時代。
生活圈·戀愛圈·社會圈
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作者的生活底子是密切相關(guān)的。張玉娘是個大家閨秀,不似李謫仙般青年壯游詩酒交觴,不能苛求于她。從她的詩作來看,已然反映了當(dāng)時的生活與歷史面貌。
張玉娘一生囿于松陽一隅,小時天真浪漫,父母視如掌上明珠,與俊茂倜儻的族表兄沈晦七世孫沈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更有“閨房三清”紫娥、霜娥兩婢和善知人意的鸚鵡相伴。外界的松陽山川靈秀毓于其身。這段生活,于她的才思情思“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執(zhí)著人生使敏慧過人的張玉娘找到成長的土壤。這是那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糜耗生命者無從得益的。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記敘張玉娘游賞、詩會等活動中還記錄了古松陽的許多人文景觀,如迤邐的松蔭溪、恢宏的延慶寺、典雅的觀月亭、奇峻的凌霄臺、迷人的梅墩,及蟾峰閣、東皋亭、白鶴殿、逍遙觀、偃月池等等,對于今人了解松陽、保護和修復(fù)一些必要的設(shè)施,美化環(huán)境,開發(fā)旅游景點等提供了可貴的線索。
人到青年必遇愛情的選擇,張玉娘的戀愛圈誠然是不復(fù)雜的。由于與意中人還有一種中表關(guān)系而訂了婚,若順其發(fā)展,有情人終成眷屬??墒?,沈佺家道中落后,張父利欲熏心,嫌貧愛富,驅(qū)使他產(chǎn)生悔婚的念頭,聲稱“不招白衣婿”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縫”一裂,第三者就插足了。紈绔子弟王權(quán)憑著其父是當(dāng)朝丞相的權(quán)勢和富有,處心積慮地想占有張玉娘。張、沈愛情面臨著嚴(yán)峻的考驗。是非自然很清楚,張玉娘也在此考驗中成為真正的“一貞居士”。悲劇的直接原因由其父的名利思想所造成,豈不更悲!一般地說,古時女子婚姻問題上所遭的不幸不外乎強行拆散、勉強茍合、始亂終棄、循禮守寡及以死殉情等,而張、沈情緣則不同,斷雖未斷卻難結(jié)鸞儔,一個如望門居似地思戀,一個不愿心地去求功名,以致心力交瘁。正在考場得志,盼到佳期的青春年華之時(廿二歲),即命歸黃泉了。老命不保,功名又有何用,其婚姻豈不成了畫餅!沈佺是無奈的,在張玉娘這一面卻是塌了半邊天,還談何生理?更何況是才情橫溢,多愁善感的女詩人!這真是“希臘式的大悲劇”。悲劇之感人就是這樣,將美好的的東西毀給人們看?!俺罾@春叢淚未干”,至今仍讓人牽腸掛肚揪心。若要說到傷心處,最是生離死別時啊。從根本上說:“后悔”、“合?!币褵o什么現(xiàn)實意義。李德貴先生將此悲劇的關(guān)關(guān)節(jié)節(jié)鋪排開來,是又一次對吃人的封建禮教和封建社會扼殺人才的憤怒控討。讀者翻閱它時,定會發(fā)出由衷的悲嘆,因為這是千真萬確的真人真事,有松陽縣城官塘門外的鸚鵡冢遺跡為證。
真正的詩人是用心血來勞作的,她的心始終與時代的脈膊相聯(lián)通。張玉娘所處的時代正是朝廷危亡、戰(zhàn)亂不止、民不聊生之時(張卒于1277年,兩年后南宋王朝就結(jié)束了)。盡管她個人遭遇未婚喪夫之痛,還是感知到社會的腐敗和動蕩。“戍樓聽單于吹徹”、“一寸眉交千結(jié)”,這般憂國憂民,不愧是一個愛國的巾幗詞人。只可惜她的遺著《蘭雪集》是按詩詞的體式排列,后人不知各編創(chuàng)作的先后年代,無從了解其思想發(fā)展的脈絡(luò)與創(chuàng)作活動的聯(lián)系。不好妄斷,看來作者只好根據(jù)情節(jié)內(nèi)容穿插張玉娘的有關(guān)詩詞。但是如豪放的洋溢著愛國熾情的《塞下曲》、《從軍行》、《幽州胡馬客》等和一些詠史、懷古之詩則無從著落了。作為人物傳記小說,就要使讀者了解她的全人,看來這是一個缺失。
景物詩·閨怨詩·愛國詩
陸寶良先生在《張玉娘》題跋中,稱之為“詩小說”。不錯,“詩言志”,敘述一位著名詩人的一生事跡若離開她的詩文創(chuàng)作,就失去了詩人的本質(zhì)和靈魂,就與不可勝數(shù)的愛情悲劇故事無異了。
張玉娘詩詞集名曰“蘭雪”,寄寓著如幽蘭白雪冰清玉潔以自勵之意。其詩讀來有清婉純正之感,其詞也“不亞于《漱玉詞》的清新婉麗”。按其內(nèi)容看,景物詩有十分之三以上,閨怨詩占一半強,余者為表達(dá)愛國情懷與詠史懷古的詩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它“詩格淺弱,不出閨閣之態(tài)”,乃站在封建士大夫立場,責(zé)其“失禮之咎”之偏見。官方責(zé)其“失禮之咎,自不可掩”,與學(xué)界評論完全相反,這一貶抑正說明張玉娘的詩詞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禮教傾向。
景物詩如《采蓮曲》、《幽居四景》、《龍鱗石》、《梅花》、《春曉》、《端午》、《漁舟》、《海棠宿鳥》、《聞笛》、《聽琴》、《暮春夜思》、《元旦》、《詠竹四首》、《詠夏雨》、《賣花聲?冬景》、《玉樓春?春暮》等,題材廣泛,文句清麗,意境雋美,簡筆形神,間有勝語,足見她流連風(fēng)光,熱愛生活的情趣。像《牧童辭》“飽采黃精歸不飯,倒騎黃犢笛橫吹”,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童趣的牧歸圖,還記錄了松人采“黃精”野果作食之俗。
張玉娘的閨怨詩是和著血淚寫成的,“章章俱臻妙境”,不僅所占份量重,成就也最高。如《川上女》、《拜新月》、《雙燕離》、《山之高三章》、《瑤琴怨》、《倦繡》、《蘇幕遮?春曉》、《玉蝴蝶?離情》、《水調(diào)歌頭?素女煉云液》、《南鄉(xiāng)子?清晝》、《浣溪沙?秋夜》、《燭影搖紅》、《漢宮春?元夕》、《哭沈生》等,不僅寫出她傷離別、悲幽思的哀愁凄苦的心緒,也表達(dá)了她閨閫自守、貞節(jié)自許的心志?;蛑笔阈匾?,或托物言志,以委婉蘊藉的詞句,顯露出她的哀愁之深,“嗚咽滿紙,令人太息”。其詞“清麗絕倫,可比國風(fēng),絕小閨閣之氣”,與官方看法相抵牾,因為她已深味造成其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她將悲情的傾訴,事實也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張玉娘》中引錄了一些詩詞,但對張玉娘的“愁”和“恨”開挖點染得偏少了些?!堕e坐口謠》有云:“獨坐看花枝,無言雙淚垂。癡婢不知春,問我心恨誰?!彼薜牟徽瞧茐钠淙?a target="_blank">春花般美好生活的這個黑暗世道嗎?
張玉娘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除了前舉幾例外,尚有《王將軍墓》、《題畫?子猷》、《詠史?謝東山》、《詠史?伏生》、《詠史?陳圖南》等。這些詩詞“立意深遠(yuǎn),鮮明有力”,極富悲壯之氣,所以舊本有眉批云“此豈香閨人語”之句。從《玉女搖仙佩?秋情》“正多病多愁,又聽山城,戍笳悲訴”,可知,他在病愁中尚憂國運多舛,乃與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相仿。
在此還須提及兩點管識。一是張玉娘在《幽州胡馬客》中抒畢“慷慨激忠烈,許國一身輕。愿系匈奴頸,狼煙夜不驚”的壯懷后,有序曰“丈夫則以忠勇自期,婦人則以貞節(jié)自許,妾深有意焉”之表白。余所見諸詩評皆認(rèn)為她只“有意”于貞潔自許,而未提前句之尤。其實此序是先分后總,其“有意”也當(dāng)包含“丈夫”句。否則何來勇氣不避殺身之禍極力贊頌抗元英烈王遠(yuǎn)宜將軍呢?作者若無“烈士心”,怎么贊頌“烈士節(jié)”呢?二是關(guān)于王遠(yuǎn)宜為何時人?!短m雪集》中有條注,一般都說他是抗元英雄文天祥部下將領(lǐng),文天祥被俘后他退守松陽靖居一帶組織義軍繼續(xù)戰(zhàn)斗,后戰(zhàn)沙場,墓葬松陽望松嶺。有人質(zhì)疑說北宋時已有王將軍墓。趙構(gòu)乃1127年南遷臨安,文天祥生于1236年,至1282年蒙難,北宋時文天祥尚未出世。所以,愚以為王遠(yuǎn)宜將軍當(dāng)在文天祥抗元之時為確。
張玉娘的生活圈與她的詩作題材是相吻合的。沒有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就無從奢談什么創(chuàng)作,沒有認(rèn)真的創(chuàng)作也無以反映生活,再現(xiàn)生活,所以,由其詩作可窺見其人。《張玉娘》中敘及她的詩作,基本上反映出這位文壇閨秀的思想面貌?!稄堄衲铩返某霭?,對于緬懷先哲、宣傳地方文化、獎掖后進將起到廣泛的影響,也為張玉娘研究樹立了一個榜樣,至于對張玉娘的進一步深入研究,還須有志于此的學(xué)人不懈地努力。
浮想淺陋,以引玙琿。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8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