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秋日雷壩行

2013-09-20 22:21 作者:刺槐  | 7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據(jù)說幾十年前,一條又紅又專的引水灌溉主渠道“五四渠”把禮縣分成了東西兩個區(qū)域,東邊的區(qū)域稱“上四區(qū)”(包括寬川區(qū)、鹽官區(qū)、永坪區(qū)、羅壩區(qū)),西邊的區(qū)域稱“下四區(qū)”,(包括大灘區(qū)、白河區(qū)、中壩區(qū)、石橋區(qū))。后來,在一些人的眼中,“上四區(qū)”、“下四區(qū)”成了一種標簽——區(qū)別身份和貧富的標簽。

上四區(qū)和下四區(qū),東部和西部,其實都是表示方位的詞語,上四區(qū)地理環(huán)境相對較好交通便利,而下四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對較差交通不便。在當時看來,這樣的劃分可能有利于縣內(nèi)的行政管理和經(jīng)濟規(guī)劃,至于后來被貼上了具有某種意義的標簽,恐怕當時的決策者也始料未及吧。

我是上高中后才知道有“上四區(qū)”、“下四區(qū)”的說法的。

我在一中讀高一的時候,土地承包到戶沒幾年,社會經(jīng)濟條件總體很差。新學期剛開學,我就發(fā)現(xiàn)班上一些同學說話和我有些不一樣,操著很重的方言,聽起來似懂非懂,私下里一些同學說:他們是下四區(qū)人。這些同學中大多數(shù)人的姓名現(xiàn)在我都記得起,有現(xiàn)執(zhí)教于一中的白河鄉(xiāng)的賈旭峰同學,有現(xiàn)在在縣城謀生的雷壩鄉(xiāng)的董翅同學,有現(xiàn)在在天水市做買賣的中壩鄉(xiāng)張迪同學等等。他們共同的性格特點,就是質(zhì)樸善良,待人誠實,所以不幾天我就和他們混熟了,相互之間有了較深的了解。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他們和我一樣,也生活節(jié)儉,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只穿一雙鞋。另外,他們還有這幾個特點,一是一學期不回家,二是做飯多用豆面玉米面,三是學習都很刻苦。

他們的這三個特點,給了我禮縣下四區(qū)較為模糊的地域特征和輪廓:交通不便,道路險峻,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靠天吃飯,廣種薄收。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勤奮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讓我欽佩不已。那時候就有了一個想法,有機會一定要到下四區(qū)看看,那是怎樣的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這么一些質(zhì)樸善良能吃苦能拼搏的人!

高中畢業(yè)后,同學們各奔東西,從上師專到參加工作二十多年間,我和高中同學聯(lián)系很少,有些再也沒見過面。但這么些年來,我一直很懷念高中那段逝去的青時光,想念著下四區(qū)的同學,他們都還好吧!下四區(qū)人的生活環(huán)境有所改觀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這些想法和念頭在我的心里埋藏了很久,時而膨脹,時而縮小,有時候就像火苗一樣竄出我的腦海,那么強烈那么沖動,有時候卻游絲一樣纏繞心頭,時斷時續(xù)時隱時現(xiàn),二十多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下四區(qū)的同學見不了面,即使見了面我們又能有“恰同學少年”時的誠摯和友誼嗎?還不如去看看下四區(qū)的那山、那水、那些在時空中佇立了許久的風景。

近幾年,我們學校的趙繼紅等幾個老師去過下四區(qū)的雷壩、洮坪,參加過龍林筆會,趙繼紅老師還寫了幾百字的長詩《大灘行》,描寫了雷壩鄉(xiāng)某個山村的生活,詩中寫道“狗吠雞鳴叫,牛羊正悠然。紅椒掛檐下,玉米懸樹巔。習習風自南,依依墟里煙。野棉花正白,坡紅沙棘丸。夕陽留倩影,村姑把水擔?!逼纷x詩句,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走進下四區(qū),觸摸那山、那水、那些風景的沖動愈加強烈。

機會來了,上周星期天,家在雷壩鄉(xiāng)的同事的父親去世,我和另外幾個同事一塊兒去吊唁,讓我終于走進了雷壩,走進了下四區(qū),觸摸了心頭牽念已久的那山、那水、那些風景------。

那天早上9點整,我們一行10人乘車從鹽官出發(fā),經(jīng)祁山、翻越大堡子山,差不多10點我們抵達縣城,由于輕車熟路,路況較好,車子行駛平緩很少顛簸,我們在車上輕松地說說笑笑,感覺不一會兒就到了。

出縣城,過石橋鎮(zhèn),從石橋鎮(zhèn)至雷壩鄉(xiāng)約60公里的行程,順西漢水婉轉(zhuǎn)而下,路況越來越差,坑坑洼洼的路面上積滿了泥水,車子一經(jīng)過就不停地抖動起來,兩邊泥水一陣飛濺,坐在后排的我被猛子里彈起,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然后又猛一下跌落,心也跟著陡然沉落下去,如此反反復復數(shù)番顛簸,把我的心情攪擾的混亂不堪。只好手把著車上的扶手,憋足勁挺直了脊背,減少忽上忽下心靈之苦,這樣僵著個身子坐車感覺真累,甚至有些被捆綁的感覺。路面有些狹窄,僅能容兩輛小型客車通過,迎面有時駛來一輛車,司機就不得不減速、剎車、把車停在路邊,待對方的車過去了再向前行駛。有時候,對面車速度快,司機不得不急剎車,司機一急剎,我們又得在車上前后跌撞一陣。這樣的路面,車胎往往容易受損,臨近龍林鄉(xiāng)時,我們乘坐的車的左側(cè)后輪憋胎了,車子像一個一條腿短一條腿長的小兒麻痹癥患者,一路搖搖晃晃,顛簸得更加厲害了。司機說,到龍林得找個修理鋪補胎充氣了,可好不容易到了龍林,打聽來打聽去,沒有找到一家補胎充氣的修理鋪。一個偌大的鄉(xiāng)鎮(zhèn),公路旁竟然連一個補胎充氣的修理鋪都沒有,真讓人納悶!無奈之下,車子只好一瘸一拐地上路了。

路面平緩、車子行駛平穩(wěn)的時候,隔著車窗向外望去,山野里秋意漸深,秋高氣爽,藍天白云下,一條公路在峽谷中曲曲折折地向西延伸而去,兩旁群山疊嶂,峰戀起伏之間,巖石裸露,碧草叢叢,千溝萬壑交錯其中,經(jīng)水沖涮、土質(zhì)松軟后被電線連根拽起的木質(zhì)電桿懸掛在半空中,一根一根,一豎一豎的排列著,和巖石、溝壑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地貌特征。公路下側(cè)有時狹窄有時開闊的的河谷里,西漢水似一條土黃色的飄帶,由東向西,一路滔滔而來,在河谷開闊的地帶還形成分叉,酷似一棵老樹的枝椏,流淌著歲月的瘡疤。抬頭向上看,只見山上巨石突兀聳立,似有滾落之勢,心里便會一陣驚悚,車在石崖上穿行的時候,一抬頭,眼前便是石壁,像巨人的手掌隨時即將拍打下來,心里一害怕急忙把頭縮回來。石橋鎮(zhèn)至江口這段路,公路左側(cè)是河,右側(cè)是山,至江口過了橋,公路在左側(cè)山上,右側(cè)是河,讓人感覺青山在,流水長,世事難料,變化無常。其實,山未挪動,水未移位,變換的是人心,是事物在人心中的位置。

路越走越長,在大山的深處不斷延伸,有時峰回路轉(zhuǎn),豁然開朗,有時山險路高,觸目驚心,在劈開巨石鑿出的路面兩側(cè),巨石兀立,向公路傾斜而來,似乎要相擁相偎在一起。車行山崖之時,從車窗里低頭看路的兩旁,一邊高山聳峙,一邊懸崖壁立,河谷幽深,似有千丈,全無護欄,險象環(huán)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若稍有不慎,連人帶車,就會跌落河谷,后果不堪設想。幸虧我們的司機老練持重,駕車謹慎,我們也就不用繃緊神經(jīng)懸著心了。

路長,山高,河谷幽深,每隔一段路,就會看見橫跨南北架著一道道鐵索橋,每座鐵橋似乎都寫滿了歷史的滄桑,銹跡斑斑,搖搖晃晃的懸在河谷之上,有的鐵橋上赫然書寫兩個字“危橋”!看來,鐵橋的確衰老了,承載不了太多忙碌而又期盼收獲幸福的腳步。偶爾也有人從橋上走過,或者站在橋上觀景,抑或他們和鐵橋一起變成了風景。一路之上,我們只在龍林鄉(xiāng)杜壩、雷壩鄉(xiāng)的蒲陳等地方,在河谷和半山腰間看到兩、三個村莊,稀稀落落的坐落著幾十戶人家。這么大的鄉(xiāng)鎮(zhèn),幾萬人口都居住到哪兒去了呢?司機告訴我們,下四區(qū)的雷壩、中壩這一帶,河谷平地稀少,人家都坐落在山上,所以我們見到的人家少。司機還特別告訴我們,這一代的孩子上學很遠很苦,有些孩子每天早上6點多起來在家吃過早飯,然后翻山越嶺步行3個小時才能趕到學?;蛘呓虒W點,上午10點開始上課,下午3:30左右放學,中午不休息,餓了吃點干糧喝點水,學生是這樣,老師也是這樣!聽了司機的話,我們驚愕不已,在我們禮縣、在下四區(qū)竟然還有這種情況!看來,與這里的學生老師相比較,我們那里的老師學生的確幸運多了,應該說是上帝的寵兒!其實,有時候環(huán)境越優(yōu)越人的惰性越強,環(huán)境越艱苦,越能奮發(fā)圖強,“逆境出人才”就是這個道理吧。

由石橋鎮(zhèn)至雷壩鄉(xiāng)沿途,也有幾個景觀能撩撥起人的情思和遐想,特別值得一提的,應該是鐵籠山和龍鱗橋了。驅(qū)車前往下四區(qū)龍林、雷壩、中壩、灘評、白河等鄉(xiāng)鎮(zhèn),自縣城沿石草公路南行15公里,只要極目遠望窗外左側(cè),人們都會看到一座山突兀而起,孤峰奇高入云,絕壁陡峭險峻,如巨壺懸空而立,山谷里西漢水湍急而過,浪濤奔涌,環(huán)山南行,轟鳴之聲如雷名一般山間回蕩。若從高處俯瞰,此山形狀酷似籠,故稱鐵籠山。山險,開鑿在石崖上的道路也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設伏布陣的好地方。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為繼承武侯遺志,出兵祁山,在鐵籠山屯兵,與司馬昭所率之魏軍激戰(zhàn)。近些年,鐵籠山周圍的村民在的一眼枯泉中,發(fā)現(xiàn)了刻有“軍司馬印”的方銅印一枚,山上出土了多枚戟、戈、銅鏃等文物?!罢坳缮宠F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歷史長河滾滾向前,滄桑歲月物換星移,興衰成敗,已成為歷史云煙,空余文人騷客捻須頷首之嗟嘆。

經(jīng)鐵籠山,至江口再西行約15公里,俯身遠望,就會看到坐落在西漢水北側(cè)河谷地帶的龍林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龍林村,南面山嶺上的人要過公路到龍林村趕集到鄉(xiāng)政府辦事,北面河谷、山上的人們要到公路上乘車或孩子到南面的學校上學,都必須經(jīng)過龍鱗橋。龍鱗橋也是一座鐵索橋,從公路上下來,走不了幾步就到了龍鱗橋大門,自大門向南緩坡而下至南橋頭,只見東西各有兩座廟宇雕梁畫棟、彩旗飄飄、臨河而起,走上橋身,眼觀碗口粗的鋼絲,手扶光滑的鋼筋護欄,品讀石碑立柱上鐫刻的詩文,在橋身的顫巍巍晃蕩中便走進了一種蒼老而韻味悠長的文化意境,為龍林鄉(xiāng)濃厚的文化底蘊所折服。最為奇特的是,位于河中央支撐橋身的石墩竟然是一塊天然巨石,上面還建有一座名叫“大悲寺”的寺廟,石頭和寺廟、鐵橋偎在一起,渾然一體,讓人嘆為觀止。禮縣鹽官藉文學寫手馬駿老先生在他的《禮縣賦》中傾情于地點墨,化意于筆端,他如是說:“龍鱗橋下,磐石屹立,鐵肩擔雙寺,妙手寫華章”,禮縣名士尹建堂的橋頭碑帖詩句“山環(huán)漢水飛彩虹,橫跨東西鎖蛟龍”更加形象的書寫了龍鱗橋的神韻。看來,龍鱗橋不僅是龍林鄉(xiāng)人腳下的橋,更擅長于唱“春官”的龍林人心中的橋。

一路驚悚,一路搖晃,一路感嘆,一路暢想,經(jīng)過3個小時的顛簸,1點多時,我們終于到達同事家的村莊,準確的說是我們才能遠望同事家的那個村莊。聽說村莊原來坐落在對面的山上,從河岸上高聲喊叫,山上村莊里的人就能聽到在喊誰,但要上山下山來回得花七、八個小時,近兩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莊里的人才都陸續(xù)搬遷到山腳的河谷里。村莊在山腳下的西漢水河北岸,得步行一段崎嶇不平七折八拐的下坡石子路,走過河灘,趟過河才能到。將車停在公路旁,一行人一邊唏噓,一邊小心翼翼的從石子路上走下去,就到了河灘上,河灘上長滿了楊樹、石榴樹、柿子樹,還有不知名的樹和低矮的灌木叢。

走在長滿雜草的灌木叢里,心里多少有些提心吊膽,幸虧已是仲秋,要不然這里一定會有毒蛇游動的。提防腳底下的時候,還得讓著頭頂,不然會被柿子果實打疼的。這里的柿子樹真多,有的高有的矮,都挨挨擠擠地結(jié)滿了柿子,一簇一簇的柿子,又圓又大,透著碧綠,宛若一顆顆碧綠的翡翠瑪瑙,聞一聞,散著香氣,摸一摸,光滑細膩,讓我們這些很少見柿子的人覺得秀色可餐,有了食之而后快的念頭。來接我們的村里人說,柿子現(xiàn)在還沒有成熟,很硬味道干澀,還不能吃,即使農(nóng)歷10月份顏色變黃成熟了你也咬不爛。那怎么吃呀?我們中間有人問了一句。同事的村里人笑著說,吃柿子可不能急,得把柿子放在柴草或衣物間捂住,隔一段時間,柿子變軟了,才可以吃,也可以做成柿餅吃。哦,原來是這樣,先把苦果子捂起來,待它們在在歲月里歷練久了,吃起來才味道鮮美!這有點像這一帶人的生活,先把苦日子積累起來,然后在他們的懷里背上心里慢慢地捂,然后就有甜美的日子了,這樣的日子,更讓人激動讓人自豪,值得人們在“春官”里吟唱。

走過河灘,走出樹林灌木叢,我們來到了河邊,尾隨我們一路婉轉(zhuǎn)而來的西漢水河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不過他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溫順。此處的河岸較為狹窄,河水較深,水流湍急,有不少地方卷著漩渦,發(fā)出了咆哮。這種狀況讓我們這些很少下過水的“旱鴨子”多少有些恐懼?!懊?!都脫了褲子趟過去!都是大男人,怕啥!”同行的老馬,一聲吆喝,不知是要為男人爭面子,還是老馬的話讓大家有了勇氣,一行十個人麻利的脫掉鞋襪、褲子,只穿內(nèi)褲,把自己下半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是第一個下水的,剛踏進河里的時候,河水才淹到我的膝蓋以上,也不那么冰涼,走在河水里,渾身的每一個毛孔都覺得涼爽、愜意,能在這略顯悶熱的秋日、在連續(xù)坐了幾小時的車頭昏腦脹的時候,在我們的母親河里浸泡一下,除了腳下的砂石磕腳之外,也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這樣想著,我的膽子越來越大走得越來越急。誰知,河水越來越深,不一會兒淹過了我的大腿,不斷向腰間攀升,我的內(nèi)褲開始由淺入深地被河水浸濕了,腳下挪動起來越來越吃力,只要一只腳抬起,就感覺整個整個人輕飄飄的,頭重腳輕根底淺,即將被水沖走,站在原地吧,兩腳用勁時,河水沖擊著腳下的沙石,感覺腳在迅速地往下陷,河水就要吞沒我可憐的高度。低頭一看,渾濁的河水激蕩而來,如魔咒一般纏繞著我的大半個身子,我有點頭暈目眩,驚慌的喊叫:“快!快來幫幫我!”我身后走的是老馬,他身高體胖,過河也有經(jīng)驗,聽到我的喊叫他緊趕兩步站在我右側(cè)的上游位置,然后說:“拽住我的腰,不要看眼前,腳不要抬得太高,斜著往下游走!”老馬擋住了河水的沖力,我拽著他的腰,照他說的做,一步,兩步------,走了不到七八步,我就趟過了河。看來,會走路還不行,還得學會過河。人生也一樣,有坦途大道,有荊棘叢生的險道,更有激流險灘,而那些荊棘險道、激流險灘正是我們?nèi)松嘘P鍵的幾步,這幾步我走得太難了------

過了河一看,我的內(nèi)褲濕透了,但沒法晾干,只好穿上褲子,一會兒褲子的臀部部分也被內(nèi)褲沾濕了,輪廓分明,有點像比基尼內(nèi)衣裝束,同事們卻哄笑說我把內(nèi)褲穿在了外面。哄笑中,我們一會兒就到了同事家。一番祭拜之后,入席,落座,斟酒上菜,看見飯菜,才覺腹內(nèi)空空,食欲倍增,更覺飯菜香味撲鼻,趙繼紅老師有詩云:“何味撲鼻香,兩雞一大盤”。“對雞”是本地待客的一大特色,酒席中的最后一道菜,就是兩只大盤土雞。吃罷酒席,同事又特意囑托對門鄰居,為我們準備了漿水面,又一大碗漿水面下肚,才覺酒飽飯足,困乏和疲倦頓時消失。

同事的鄰居家開了個雜貨店,日用百貨、農(nóng)具、農(nóng)藥等等,應有盡有,堆得滿地都是。我們問店老板,這么多的貨是怎么弄進村里來的?老板回答說,車運至河邊后,他就一回一回的往過來背。我們又問,生意好嗎?老板說,河谷里、山上好幾個村子的人都來這兒賣貨,生意挺不錯的,現(xiàn)在政府投資、村民集資準備在這兒修一座橋,橋修起來,以后的生意還會更好!說著老板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笑容里充滿了辛勞之后勞有所得的驕傲和自豪,讓我羨慕,也讓我崇敬。

吃完飯,已近下午4點,我們得往回趕,否則就會趕不上學校的晚自習。同事要忙著去送葬抽不開身,又委托雜貨店老板送我們過河乘車。要返回了,我們又得趟水過河,不過這一次輕松多了,由于前次過來時積累了些許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有了雜貨店老板這個向?qū)?。雜貨店老板在這條河里來來回回多少年了,哪兒的水深哪兒的水淺,他都了如指掌,他帶我們從上游河岸寬闊處下水,然后斜著往下游走,這里的水相對較淺,河水的沖力不大,我們一會兒就過了河。店老板微笑著和我們揮手告別,趟過河回家去了??粗谋秤埃?a target="_blank">回想他過河時堅定的步伐和臉上的微笑,我不禁被他在艱苦條件下樂觀而奮勇前行的人生態(tài)度所震撼了!

過了河,走過河灘,走上崎嶇蜿蜒的石子路,我們回到車上,開始返回的行程。

村莊遠去了,鐵橋遠去了,我們離下四區(qū)漸行漸遠,然而那山、那水、那人卻依然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讓我遐思翩翩,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下四區(qū)生活環(huán)境是艱苦的,但不是貧窮的,那里勤勞勇敢、質(zhì)樸善良的人們是不畏艱險善于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雜貨店老板臉上的微笑不正是美好生活的寫照嗎?

這就是我的秋日雷壩之行,這就是下四區(qū)給我的輪廓和記憶,一個鮮活的永不磨滅的記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81824/

秋日雷壩行的評論 (共 7 條)

  • 吳弘毅
  • 風語
  • 夢天之藍
  • 孤帆鳶影
  • 劍客
  • 夢之語
  • 夏秋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宁夏| 辽阳市| 珲春市| 云林县| 恩平市| 民勤县| 贞丰县| 调兵山市| 普兰店市| 叙永县| 盈江县| 五华县| 宜宾县| 恩施市| 盐源县| 南皮县| 梁山县| 呼图壁县| 鹤壁市| 双鸭山市| 邯郸县| 桂阳县| 吉木乃县| 丽水市| 舟曲县| 聂拉木县| 平邑县| 合山市| 油尖旺区| 乌海市| 东方市| 武清区| 洞口县| 新源县| 图片| 镇原县| 盐池县| 贵定县| 稷山县| 金溪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