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蒼茫
那一年我應(yīng)該是十三歲,那一天是夏末很平常的一天,記不清那會孤僻不合群的我為什么一個人會游蕩到我們村東南方向澇池的南岸發(fā)呆。
天色越來越暗,暮色越來越濃,池塘里已經(jīng)沒有洗衣的女人和挑水的男人,靠岸的水邊到處都是青蛙產(chǎn)的一串一串的卵,綠色的塘面很平靜,蜻蜓在水面上飛來飛去,蛙鳴聲已經(jīng)開始在池塘的岸邊遙相呼應(yīng)此起彼落。長在池塘南岸水中兩棵很粗壯的柳樹和北岸邊上的兩棵柿子樹靜悄悄的隔岸相望,一絲風(fēng)都沒有,太靜了。池塘北岸的大路上時不時有路人匆匆經(jīng)過,正北岸就是夾道三隊下劉村、西北岸是夾道二隊我們村。
這樣極度的寂靜不正常吧,我期盼著不要這樣太沉悶,應(yīng)該是發(fā)生一些什么事情打破這種死一般的沉靜……
忽然,一個四十多歲,腦后盤著發(fā)髻,中等身材,身穿天藍(lán)色上衣,青瘦的中年女人暮色中從池塘北邊的下劉村神色慌張步履蹣跚的一步一步向池塘走來。
總算有人在此時來到了池塘打破了這種另人窒息的寂靜,我暗暗舒一口氣。她空著兩只手,什么也沒帶,我暗暗詫異,看不清她來到池塘要做什么,一直以為她來池塘是尋找人的。我正百思不得其解,卻見她很快來到池塘的東岸,站在岸上東張西望了一會,說是遲,那是快,在我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她要做什么時,只見她突然縱身一躍,撲通一聲跳進了池塘里。
這一切太快了,我被驚呆了,只見她在水中掙扎了一會,很快平靜下來,一會就看見她面朝下披散著頭發(fā)俯身漂浮在水面上,一切又恢復(fù)了平靜。從她身邊蕩起的漣漪一圈一圈的向外擴散,就連那此起彼伏的蛙鳴聲也被這突然的驚嚇止住了聲。(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怔住了,這一切發(fā)生的太快太突然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事,為什么會這樣,我不知道怎么反應(yīng),是大聲呼叫還是驚慌逃離。
還好,不一會下劉村的一個小姑娘聞迅趕來,站在岸上看了一會,然后尖利著嗓子驚叫著向村里瘋狂的跑去。
很快,下劉村聞訊趕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跑了過來,驚慌失措吵吵嚷嚷聚攏在池塘的岸邊,本家年青的小伙子開始脫衣下水去撈跳池的女人。
其實池塘的水并不深,小伙子下到水中深處才淹到脖子以下,怎么就會那么快淹死她并漂浮在水面上。后來有人議論她在水里做秀,打散頭發(fā)站在池塘把頭埋在水里裝死。被淹死的人一般都會先沉底,灌脹水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會漂浮上來。女人都會仰面漂浮在水面上,男人則剛好相反會俯身漂浮在水面上。
濕淋淋已經(jīng)淹死的跳池女人很快被撈了上來,很多人圍隴過去,有的人開始掐人中開始搶救,現(xiàn)場亂糟糟的。我一直站在南岸觀看,沒有擠到東岸人堆里去湊熱鬧。后來索性就回家去了,把這件突發(fā)事件當(dāng)成新聞給家里人講。
說了這么多還一直沒有告訴大家,這個女人是誰?她為什么要跳池塘尋死?
話說七十年代初,下劉村一個叫狗明的中年男人死了妻子,留下倆兒倆女四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和幾個孩子艱難的苦撐了幾年后,經(jīng)過牽線,有人將娘家在絳帳羅家村,不知什么原因單身,來時還帶著一位幼女的女人介紹過來進了門。后妻進門后,家里一直矛盾不斷,爭吵不休,那天傍晚又不知什么原因發(fā)生爭吵,這個女人一氣之下來到池塘里跳了下去,以死相要挾。后來很多人都議論這個女人很有心計,明明知道池塘的水并不是很深,淹不死人,卻要在傍晚時分干活的人都收了工,村里人正多的時候,嘩眾取寵,來到池塘邊,故意打散了頭發(fā),跳到池塘里去以死相逼。
后來,聽說這個跳塘的女人最終還是帶著她的幼女離開了狗明離開了下劉村回到羅家,至于她后來有沒有再嫁人,現(xiàn)在是否還健在,我就不知道了。
此后狗明一直再沒有續(xù)弦再婚,四個孩子后來也都相繼長大成家,后來他也老了,最后也去世了。
他們倆人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慢慢的,也就沒有人再議論若干年前狗明及子女與他后娶的女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那個池塘,那個我站在南岸眼睜睜看著女人跳水的池塘,二十多年前也已經(jīng)干枯了,南岸水中的兩棵粗壯的柳樹和北岸邊上兩株樹冠很大的柿子樹后來也被人砍伐掉沒有了。
現(xiàn)在的水塘遺址,只是一個不到兩畝地大、長方形的一個淺坑,那個土坑當(dāng)成莊稼地種糧食也有很多年了。而且不管澇旱,種在池塘那個坑里的莊稼每年都很旺盛,收成很好,前幾年還是我家三堂弟武林承包種植。
也許有很多人都已經(jīng)不再記得那里曾經(jīng)是幾個村很多人經(jīng)常聚隴而來洗衣挑水的澇池。八零后出生的人只知道那里是一個種莊稼的土坑,根本就不知道若干年前那里曾經(jīng)是一個池塘。給他們說起澇池,他們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澇池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只是我外出及回家時,從那個曾經(jīng)是澇池的土坑邊經(jīng)時,經(jīng)常會驀然想起少年時代那個夏末的傍晚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于陜西楊凌老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4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