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好友游恒山2
也許朋友們在網(wǎng)上已經(jīng)查看了相關(guān)的資料,這里不必贅述。那就跟著我的心情和視野親歷一下吧。我從大同啟程,坐上開往渾源縣的大巴,僅用一個小時就來到美麗的翠屏山下渾源縣城。再驅(qū)車十多公里,車在峽谷山路旁停下。站在公路上放眼望去,左手天峰嶺高聳入云,翠碧隱目;右手峰涌壁連,峭跋峻仞。距路一公里的右前方,隱隱約約看到,立仞上有幾個鳥巢懸掛,好像燕子憑臨了望。谷底溪水潺潺,晝夜流淌。未入恒山大門,懸空寺先映入眼簾。
邊前往邊思索,是誰把一座廟宇掛在了峭壁上?里邊隱藏著什么?寺懸心玄,驚魂未定,我已經(jīng)來到了它的腳下。抬起頭仰視,幾根碗口粗的木椽直頂廟底,三層高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托在崖上。游人如蟻穿流不息。燕子凌空展翅躍躍欲試,懸崖像搭起的圍幔,避寒遮雨,阻風(fēng)擋雪。常年在暖陽的幅射下,如瓊仙樓閣。多少文人學(xué)者認為高處不勝寒,可是這座屹立了一千四百年的神話,凌空展翅七十米高三只飛燕,正向后代述說著可能與不可能邏輯演變。這時忽然想起了明代王湛初留詩曰;“誰鑿高山石,凌虛構(gòu)梵宮,蜃樓凝海上,鳥道沒云中。”未登樓梯,就感覺到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勇敢。
曲徑回廊,側(cè)臂斜身,底頭俯視,處處遺痕,抬頭瞻觀,構(gòu)建精巧。小心翼翼,只想避重就輕。木地板上稍微有點響動,會膽顫心虛。心里默默祈禱,眼睛不容斜視。比坐飛機提心的多。迂徊穿插,終于來到主樓前堂。依欄望,回身看,谷底陷深淵,佛道儒塑坐堂前。慈眉善目,若有所思,似探討像對弈,笑看人間數(shù)千年。三教合一,共融一室,虛實相和,境意寓天?;厣磙D(zhuǎn)后廊,魯輸公班寫在旁。哈!原來這里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仙逝有遺訓(xùn),要弟子們建空中寺院,實現(xiàn)他“上延宵客,下絕囂浮”的心愿。他死后的43年,那位“了然”大師又是怎么想的呢?他要尋找能工巧匠,要走訪建筑大師,夢想魯公輸再現(xiàn)。相傳,魯班與其妹魯姜游歷落腳恒山,看到翠屏山壁立千仞,背北面南,風(fēng)景秀麗,氣候宜人。決定在這里建寺立院。本來想建三座廟堂,分別供奉釋迦牟尼,老子,孔子,讓他們成為臨居,用不同的思維會化眾生。誰想,兄妹二人分工明確,一夜為限,雞叫為期。魯班略勝妹妹一籌,眼看哥哥就要大功告成,妹妹耍了個小花招,偷偷地學(xué)了幾聲雞叫,不知情的哥哥以為時期已到,已經(jīng)建好的廟和塑好的像,還沒來得及分開,就讓妹妹喝停。就這樣,三坐塑像相融一處再也沒有分開。給后代留下多少不同的解釋憂思。傳說歸傳說,我想,古人早已明白一教不能支撐天下的道理。如果把三教合一看成是思維多元素的表現(xiàn),那數(shù)十根支柱應(yīng)該是與大地傾吐的聲音,它牢牢扎根在巖石上,弘托人類各種思維在空中呈現(xiàn)。
廟宇連禪,沉厚雄宏。瑰寶處處,無力細數(shù)。踏階下樓不覺又想起東林論道,虎溪三嘯的逸聞。當(dāng)然那是東晉的和尚慧遠,道人陸靜修和儒家的陶淵明。他們是至交密友,常會虎溪,談文論道,留下三教不分家的動聽佳話?!洞m(xù)》
第三篇:http://www.sanwen8.cn/a/2009-04-26/.html(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第二篇:http://www.sanwen8.cn/a/2009-04-25/.html{本篇}
第一篇:http://www.sanwen8.cn/a/2009-04-24/.html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2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