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單橋
早就聽說我的家鄉(xiāng)獻縣城南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石橋,當?shù)厝朔Q單橋,又名善人橋。屬國家級保護文物。今天我終于親眼目睹了它的風姿。
單橋靜靜地橫臥在滹沱河故道上,據(jù)說,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人來車往,更感到無橋之不便。明正統(tǒng)六年開始建木橋,因滹沱河水勢洶涌,木橋?qū)医?jīng)毀復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河間知府王蓬元等提議修建石橋。獻縣知事李粹自捐資主修,邑人劉沿用\石守志\張九叔等捐資募款,力成此舉。為此捐資出力者不計其數(shù),就連石料都是商船纖夫不矢勞苦從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區(qū)義務代運。經(jīng)過八年的努力,于崇禎十三年建成,成為京南的交通咽喉。至今橋面上仍保留有0。2米深的車轍,可見石橋當年的繁華。
單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數(shù)這座石橋的設計與制造,聽說設計者成功吸收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等古代石拱橋的建筑精華,同時根據(jù)地形特征和實際需要,打破了古代建筑的傳統(tǒng)格局,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我站在橋下,往上仔細觀看,天啊,原來它是座五孔四券大石橋,全部采用青石砌筑而成,表面用鐵榫,中間用木拄穿心連接加固,使整個大橋連成一體。我不禁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才干。單橋有九孔,大孔五,小孔四,大孔之間有小孔,大小相間,錯落有致。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加了橋的美感,提高了泄水能力,還減輕了橋的自身重量,真是一舉三得。單橋大小九個拱頂?shù)膬啥说耧椫藗€龍頭,在欄板和望拄上雕刻著不同的動物圖案\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大小不一,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芍^是獨具匠心,宛若鬼斧神工。當?shù)刂两駥螛蜻€有"三千獅子,六百猴,七十二統(tǒng)蛟龍碑"的傳頌。
古老的單橋歷經(jīng)了幾百年的滄桑,飽受風雨的侵襲,已顯得疲憊了。漫步在寬闊的橋面上,我看到石塊與石塊間長滿了萋萋芳草,,但這卻絲毫掩蓋不住它的氣魄。
單橋南北兩端各有一對騎獅的男女善人石像,像高兩米,善人年齡五十左右,慈眉善目,代表著修橋捐資人的形象,真讓人肅然起敬。
單橋,這座古代建筑的杰出藝術(shù)品,是一群建筑和藝術(shù)大師的精美組合。石橋設計與制造即科學\牢固\實用,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橋上的石刻工藝,是研究明代藝術(shù)的寶貴資料。(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單橋,這座古代建筑的杰出藝術(shù)品,與不遠處現(xiàn)代風格濃烈的子牙新河大橋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充分體現(xiàn)了古老的獻縣縣城和充滿勃勃生機的新天堂的最佳和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12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