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對音樂感興趣
(1964春)
三年“困難時期”過后,中央調(diào)整了一系列政策。之后,國民經(jīng)濟好轉,物質漸漸增多,文化方面也有新的發(fā)展。體會尤深的是電影事業(yè)發(fā)展很快,電影界有了“百花獎”,電影明星的照片張掛在人民電影院的高墻上,《大眾電影》成為老百姓最喜愛的雜志之一,看電影成為人民大眾的一種時尚,小冊子《電影歌曲選》也風行起來……學生時代,我就喜歡看電影,還喜歡欣賞電影插曲。但是,真正激發(fā)起我對音樂的興趣的,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
《冰山上的來客》這部電影,1964年在永定縣城人民電影院開映。記得那是我們學校包場,師生們都去觀看了。那時,我的一個堂弟楠華也在本校讀高中,看完電影后到我房間里喝開水。我們談到當晚的電影的觀感,都感到非常震撼——從來還沒有看過這么好的電影,更沒有聽過這么好的電影歌曲。這部電影好就好在看到了從沒見過的新疆民族風情,聽到了具有特色韻味的新疆民族音樂。
過后不久,我到新華書店去,高興地發(fā)現(xiàn)了好幾期《電影歌曲選》,其中一期就有《冰山上的來客》的電影插曲:《帕米爾的雄鷹》、《冰山上的雪蓮》、《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和《懷念戰(zhàn)友》,四支插曲一個也不少。于是,我買了幾期回來。
有了歌譜,我就開始學唱。一開始,我就找《冰山上的來客》的歌曲。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音樂水平低得可憐:連簡譜都無法正確識別,更不用說看著歌譜演唱(那時還不懂這叫“視唱”),何況新疆歌曲雖然很動聽,卻是很難唱。我對著歌譜顯得很無奈,只得一頁頁翻看。翻到最后,忽然發(fā)現(xiàn)那里附有“簡譜中常用的符號”,于是仔細對照起來。我極力回想讀初中時鄭元亨老師教給的一些音樂知識,什么音符、節(jié)拍,什么連音線、休止符,還有什么裝飾音、保持音,等等,仔細閱讀,細細揣摩。然后,我選擇幾首比較簡單和會唱的歌曲,如《學習雷鋒好榜樣》等,對照“簡譜中常用的符號”打著節(jié)拍練習,終于悟出些門道。那時,我?guī)缀趺刻煺n余時間都要拿起《電影歌曲選》,對著歌譜學唱一陣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可以慢慢地、不間斷地視唱簡單的歌譜了,然后就一句曲調(diào)一句歌詞地試唱,最后也能把歌詞從頭唱下來了。我很興奮,把消息告訴楠華。楠華有一門好嗓子,但也不懂簡譜。我就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過和體會跟他交流。漸漸的,他也學會了簡單的視唱(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能視唱,學歌就快了許多。那幾期《電影歌曲選》上的歌都學完了,我就常常到新華書店去看有沒有新的出版。其實,那《電影歌曲選》是不定期出版的,出版周期哪有那么快呢?對我來說,真有點“供不應求”。后來,我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還有《革命歌曲大家唱》、《表演唱歌曲集》等一些歌曲集子,也把它們買回來,一有空就一首一首地學唱。那個時候,我會唱的歌曲,不下100首。
楠華也受到感染,我們經(jīng)常一起學唱歌,在我居住的生活區(qū),時常都可以聽到我們的歌聲。這段時間由《冰山上的來客》所引起的對音樂的強烈愛好,對我們兄弟倆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楠華后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紅衛(wèi)兵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主要演唱者,當了教師以后,常常擔任學校的音樂課。而我,嗓子比較差,音域不夠寬廣,也沒有什么“穿透力”,不適合唱歌,我就改學吹口琴、吹笛子。剛好跟我同住一座樓的游步祥老師,他的二胡拉的非常好,我常常去欣賞他的演奏。他提議,讓我的笛子跟他合奏。起初,我還借口吹不好推讓一番。他鼓勵說:“怕什么,多練了才會進步。”于是,我就跟他練習起來。慢慢的,我能夠用笛子跟他同奏一些電影歌曲了。到后來,我買到了一本《怎樣識簡譜》的小冊子,里面更系統(tǒng)的介紹了簡譜知識,對我提高視唱能力和了解樂理知識,起了極大的幫助。
附記:這段時間對音樂的濃烈興趣和所學的音樂知識,對我的后來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我曾用笛子登臺獨奏,曾獨自學唱“樣板戲”曲目,在夜校、學校教唱歌曲,到了九十年代,還運用自學的樂理知識創(chuàng)作歌曲,我的第一支創(chuàng)作歌曲《啊,棉花灘》,還得過龍巖市首屆原創(chuàng)歌曲大獎賽的優(yōu)秀獎呢!
2011-3-11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109348/